天天看點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作者:Beiqing.com

日本作為推理文化和動漫文化都十分盛行的國家,“推理漫畫”這一類型也發展得異常火熱,比如《QED證明終了》《偵探學院Q》《傀儡師左近》《推理之絆》《異度侵入》等都是十分有人氣的作品,而且,推理這個原本就小衆的領域又開枝散葉,出現了鬥智(《死亡筆記》)、賭博(《賭博默示錄》)、遊戲競技(《欺詐遊戲》、《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等更垂直的品類。

但即便有那麼多優秀的作品,當我們提及日本推理動漫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隻有兩部。其一是知名度最高的《名偵探柯南》,在之前的專欄中,我們介紹了《名偵探柯南》中人物名字的來源,分别都緻敬了推理史上的大師(《名偵探柯南》用人名緻敬了半個推理界|懸疑之疑)。無獨有偶,另外一部經典推理動漫《少年金田一事件簿》光看名字也能知道,它同樣緻敬了日本推理史上繞不開的一個名字。

相比《柯南》注重商業化和全年齡向,《少年金田一》則從始至終都堅持着長篇幅的本格推理,陰郁的氛圍、封閉的環境、接連發生的慘案、驚人的犯罪手法……這一切特征都和它緻敬的那位作家如出一轍。

主角金田一在每次破案前都會說出“賭上我爺爺的名聲”,他的爺爺,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作家橫溝正史筆下的名偵探——金田一耕助。

01

在朋友的影響下走上偵探小說之路

1902年5月25日,橫溝正史在兵庫縣神戶市出生,他是家中的第四個孩子。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再婚。除此之外,他的少年時期算得上順利,大學之前他都在神戶本地的學校求學,在神戶二中時,他結識了偵探小說愛好者西田德重,在友人的影響下,橫溝正史開始對偵探小說産生興趣。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橫溝正史(1902—1981),日本知名推理小說家。1948年,憑《本陣殺人事件》獲首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1980年,日本角川書店設立“橫溝正史推理小說獎”。

不幸的是,西田德重因病早逝,相同的興趣愛好又讓橫溝正史與德重的哥哥西田政治結識。西田政治對于偵探小說的熱愛程度更甚弟弟,甚至還自己翻譯過國外的偵探小說。順帶一提,當時世界推理文壇正處于短篇小說黃金時期,切斯特頓、柯南·道爾等人的短篇推理正在風靡,那個時候,長篇推理小說還幾乎沒有人寫,屬于日本自己的推理文學也還在萌芽當中,隻有黑岩淚香等寥寥數人嘗試過諸如《無慘》這樣非常早期的類偵探小說模式的創作。是以當時最為流行的就是翻譯過來的國外短篇偵探小說,以及據此改編的“翻案小說”。

即便如此,這些作品也成為了少年橫溝正史的養分,尤其西田政治家境優渥,家裡有很多藏書,這些藏書包括與西田政治的友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橫溝正史的創作風格。最明顯的影響在橫溝正史十八歲時發生,他受到西田政治的慫恿,寫了一篇短篇小說。

這篇名為《恐怖的愚人節》的小說講述了一起4月1日當天發生在國中宿舍裡的殺人案,當時《新青年》雜志的創始人森下雨村對這篇小說贊賞有加:“我認為這是一篇費盡心血的小說,像是國外學生雜志中也可能出現的那種作品,作者絕非庸手。”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直到今天,大多數日本推理作家的處女作描寫的都是發生在學校、宿舍中的案件,如同時代的葛山二郎的《流言與真相》、大下宇陀兒的《金口的卷煙》,如今新本格的例子就更多了,如绫辻行人的《十角館事件》、森博嗣《全部成為F》、今村昌弘的《屍人莊謎案》等。這些作家踏上寫作這條路,大多都源自于強烈的熱愛,橫溝正史正是是以而踏上作家之路,隻不過當時他還不知道自己以後将寫出什麼樣的名作,也不知道推理小說在日本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此後,橫溝正史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深紅色的秘密》等多篇小說,這些早期習作有強烈的本格推理趣味,追求結局意外性。

1924年,橫溝正史從大阪藥學專門學校(現大阪大學藥學部)畢業,随後在家開起了藥局。他所掌握的大部分醫學知識都是在大學裡學習到的,他還在大學中領悟了很多醫學上的思考方法。了解醫學常識和藥理學知識,對于他日後的創作也非常重要,本格推理最初講究“嚴謹性和公平性”,相比起沒有相關醫學知識的作家來說,橫溝正史在很多詭計上的設定都顯得更有自信。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推理小說名家,阿加莎·克裡斯蒂也是因為有了藥學知識,就在四年前的1920年,寫出了《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這樣别人無法想象的作品。

在推理小說的創作上,橫溝正史也非常順利,他擁有大方的引路人(西田政治)、欣賞自己的伯樂(森下雨村),如果說還有所欠缺的話,那再有一個一起創作、志同道合的戰友就再好不過了。

這個人很快就出現了,1925年,通過“偵探趣味會”,他結識了江戶川亂步,同年,江戶川亂步在《新青年》發表了《二分銅币》,正式向世人宣告,屬于日本的原創推理,來了。

看到亂步一次次發表優秀作品,橫溝正史也非常興奮,甚至專門撰文寫了《評江戶川亂步〈心理測驗〉》,對其作品大加贊揚,兩人的私交也是以越來越好。

在有了江戶川亂步這位一生的摯交之後,橫溝正史終于下定決心進入文壇,一年後,他受亂步邀請前往東京,加入了日本當時最大的出版社博文館。又過了一年,年僅25歲的橫溝正史成為了《新青年》主編。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創刊于1920年的《新青年》。(圖檔來自日本維基百科)

前面提到過,《新青年》創辦人是森下雨村,這原本是一本綜合雜志,是博文館以地方青年為對象釋出的啟蒙雜志。當時為了擴大影響力,森下雨村有意增加了海外偵探小說譯作的比例,結果出乎意料獲得了廣大好評。在打出名氣後,《新青年》的定位逐漸向偵探小說偏移,森下雨村深知,光引介西方的偵探小說遠遠不夠,他還需要挖掘更多日本原創的偵探小說作家。

森下雨村本來就對橫溝正史的才華青睐有加,再加上江戶川亂步在中間牽線,橫溝正史的就職可以說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當然,也正因為橫溝正史的加入,以及當時其他作家的貢獻,同樣成就了《新青年》,如今回過頭看這本雜志,它幾乎以一己之力,孕育了日本的原創推理。

在《新青年》任職期間,橫溝正史也發表過不少短篇小說,不過很明顯,在1931年之後,他作品的風格開始有了劇烈的轉變,從初期的明媚寫實轉為暗黑驚悚。對于文風的轉變,最熟悉他的江戶川亂步得出結論,是受到了谷崎潤一郎的影響。比如《鬼火》和《倉庫内》這兩篇和谷崎潤一郎的《某少年的恐懼》《金與銀》《被詛咒的戲曲》有諸多相似之處,橫溝正史也在《谷崎先生與日本偵探小說》一文中坦言自己确實深受谷崎潤一郎影響。

由此可見,橫溝正史内心十分敏感,甚至是一個極易被影響的人,我們回過頭看,他喜歡偵探小說,開始寫偵探小說,包括任職《新青年》大力推動偵探小說的發展……無一不是受到了自己最信任之人的影響。

之後的幾年,一直順遂的橫溝正史終于開始遭遇生活的波瀾,首先他以專心寫作為由辭去了《新青年》編輯職務,之後又因肺結核修養了三年,這段日子雖然生活不似之前那般持續處于上升狀态,但他還是發表了多篇小說,始終沒有離開讀者的視線。但是很快,更大的風暴席卷而來,在這股力量面前,所有正常的生活都被打破,這風暴名為——戰争。

02

通過長篇推理真正開始散發光彩

戰争時期,日本舉國上下陷入瘋狂狀态,群眾不再需要童話般的偵探小說,1940年時,橫溝正史已經收不到一份約稿,日本政府一度禁止偵探小說的刊行,此時的他沒有生計,家當又因為養病而損失不少,可以說是最艱難的時期。

所幸的是,橫溝正史不僅熬過了最艱難的那幾年,還利用這段時間休養生息,重新閱讀偵探小說。當時的世界推理文壇已經進入“黃金時代”,優秀的長篇偵探小說不斷湧現,就是在這段時間内,橫溝正史看到了阿加莎·克裡斯蒂、艾勒裡·奎因、範·達因等人的作品,這其中,最讓他着迷的是密室之王約翰·迪克森·卡爾。他在卡爾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養分,全新的長篇推理小說的構思也在這段時間在他腦海中誕生。

戰争末期,日本節節敗退,橫溝正史被疏散到岡山縣,在那裡他看到了農村百姓的日常。極端強烈的同族意識、對陌生人的謹慎和不信任、窮苦百姓和沒落華族之間的割裂感……這些畫面是他在東京沒有看到過的,他也知道,這才是日本絕大多數普通人的日常。谷崎潤一郎式的妖豔恐怖突然不再吸引他,他現在更想寫生活在日本農村的普通人。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金田一探案集》(全10冊), [日] 橫溝正史 著,于壯 孫雅甜 等 譯,新經典 | 南海出版公司 2021年10月版。這10冊分别是:《獄門島》《本陣殺人事件》《犬神家族》《惡魔的彩球歌》《八墓村》《惡魔吹着笛子來》《化妝舞會》《三首塔》《女王蜂》《夜行》。

1946年,戰争結束後的新一年,橫溝正史開始在《寶石》雜志連載《本陣殺人事件》,同年五月又在《rock》雜志連載《蝴蝶殺人事件》,兩本書幾乎同時創作,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作品的品質,因為,他積攢了太多想要表達的東西了。

關于《蝴蝶殺人事件》和《本陣殺人事件》究竟哪一本更出色,當時很多人各執一詞,坂口安吾在《偵探小說論》中盛贊《蝴蝶殺人事件》,認為這是難得一見的傑作。誠然,若論作品完成度,《蝴蝶》顯然更加成熟,更能展現一個有豐富閱讀經驗和寫作功底的偵探作家水準。但是如今,過了幾十年後的我們回望這兩本作品,答案顯然易見——《本陣殺人事件》是裡程碑式的作品。

在這本長篇處女作中,橫溝正史采用了卡爾擅長的“密室詭計”,并且将它完美運用在日本的和式建築中,此外,由于是長篇,他可以用更多筆墨來描繪那些他在戰争中看到的真真切切的百姓。濃厚的昭和現實風加上浪漫幻想的密室詭計,讓《本陣殺人事件》迅速風靡,獲得了壓倒性的成功。

在這本小說中,橫溝正史塑造了金田一耕助這位名偵探形象。他用了大量筆墨交代了其外貌、穿着及來曆。“這人大約二十五六歲,皮膚白皙,身材比中等略矮一些,相貌平凡。身穿碎白點花紋的羽織及和服,細條紋長褲。羽織及和服都皺巴巴的,松垮的長褲下,一雙藍色鞋襪已嚴重磨破,腳趾頭像要穿出鞋面一樣,木屐的後跟也快磨平了,帽子變形……總之,和當時的年輕人比起來,顯得既不修邊幅也無精打采。他就是久保銀造打電報請來的金田一耕助。”“有相當濃重的口音,還有點口吃,似東北或北海道一帶的人。”

我們從金田一耕助身上能看到他所具有的明顯的傳統色彩和鮮明的時代特征。金田一耕助的穿着是非常傳統的。盡管他也曾出海留洋,但他始終保留着穿和服的習慣。長年累月穿和服,着木屐。據說金田一耕助的穿着打扮正是參考了橫溝正史本人在《新青年》時期的形象,可見當時的橫溝正史有多麼不修邊幅啊。

橫溝正史在《本陣殺人事件》中塑造金田一耕助的形象,最主要目的是在本格推理小說中,需要有一個“為解謎而生的人物”,可以說是帶有工具人的屬性。1947年,橫溝正史又在《寶石》上開始連載《獄門島》,這是一本更加本格的推理作品,因為懶得再去塑造一個“為解謎而生的人物”,他隻好再次請金田一耕助出馬。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電影《獄門島》(2016)劇照。

如果說《本陣殺人事件》是将卡爾的“密室詭計”與日本文化做了完美融合,那麼《獄門島》則是從另外兩位大師身上擷取了養分。範·達因的《主教殺人事件》和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無人生還》都采用了“童謠殺人”這一創作模式,這一模式同樣被橫溝正史融到了日本文化中,《獄門島》中運用的是俳句,每一句對應了一起殺人事件。這一形式在之後《惡魔的彩球歌》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橫溝正史為小說原創了一首“鬼首村手球歌”,将神秘氣氛拉滿。

除此之外,另外一本經典作品《八墓村》雖然沒有那麼本格,其旨趣更傾向于冒險、家族恩怨,但動機方面則引入了現實案件(都井睦雄屠村案),将現實案件和偵探小說結合,或許是受到了阿加莎·克裡斯蒂《東方快車謀殺案》的影響。

可以看到,戰後的橫溝正史通過長篇推理真正開始散發光彩,這些作品水準高、品質均衡,即便放在世界推理史上,和歐美黃金時代“三巨頭”相比也不遑多讓,更不要說在當時的日本,絕對是難以企及的高度。

日本推理小說史上若沒有他,本格推理将會大大失色

根據《八墓村》改編的同名電影海報。

這其中,除了本格核心的紮實、先進,最難能可貴的是,隻有橫溝正史一人,可以寫出如此逼真、鮮明的日本農村,那些圍繞在落後的廣袤田野和孤僻的深山老宅周圍的恐怖與黑暗,當然,還有與之對應的淳樸情感和絕境處迸發的人性光輝。就像《八墓村》地下無邊的黑暗甬道中,仍有鐘乳洞那樣的燦爛絕景,也有兩人攜手的愛情之火。

不知不覺間,金田一耕助已經在77部作品中登場,也成為橫溝正史筆下絕對的男主角。金田一耕助擁有名偵探的一切特質,但又不像其他名偵探那麼高不可攀,更像是一個普通人,他緊張的時候會結巴,平時也會做出一些讓人尴尬的舉動,他的穿着打扮也是最日式的。

除了外貌和形象之外,金田一耕助本人的發展也貼合着一代日本人的精神發展。明治維新後,日本從封建蒙昧中驚醒過來,開始向西方學習一切先進知識。農村人口湧向城市,教育得到普及,出國留學的日本人大大增加,少年金田一耕助就是這其中的一分子。之後日本自負,抑制不住擴張野心,最終又信仰崩塌,在國土和群眾心理留下廢墟,這便是金田一耕助作為偵探活躍的舞台,他遊走在倒錯的社會邊緣,一次次揭開虛僞面具,攪爛愚昧紗罩,破解看似無解神力之下的騙人把戲,拯救普通百姓,回歸到正常、平靜的生活中來。

2012年,《朝日新聞》曾展開“我心目中的名偵探”調查,金田一耕助是所有日本讀者心目中票數最高的。他之是以受到日本讀者的喜愛,不僅僅因為屢破奇案,更是因為他正是所有人心中期待的好夥伴,幫助他們看清生活的真相。

1980年,角川書店主持設立專門鼓勵新人長篇推理小說獎,名為“橫溝正史獎”。次年12月28日,橫溝正史病逝于寓所,享年79歲。

前不久,新經典出版了一套《金田一探案集》,這套作品是橫溝正史生前自己選出的金田一系列的十大佳作,分别是《獄門島》《本陣殺人事件》《犬神家族》《惡魔的彩球歌》《八墓村》《惡魔吹着笛子來》《化妝舞會》《三首塔》《女王蜂》《夜行》。金田一系列作品衆多,如果想要更多進一步了解這位傳奇名偵探,不妨就從這套書開始吧。

作者|陸烨華

編輯|宮子 申婵

校對|柳寶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