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1.江橋抗戰開始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江橋抗戰是1931年11月4日發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江橋蒙古族鎮的哈爾戈江橋,黑龍江省主席馬占山帶領東北軍阻擊日本侵略軍的戰争。它标志着黑龍江戰役的序幕。

1931年11月4日,日軍以滿鐵守備隊進攻,被擊退。11月6日,關東軍以主力第2師團投入作戰。馬占山親赴前線指揮,日軍以優勢炮火和飛機、坦克掩護,形成拉鋸。在江橋抗戰中,南京政府蔣介石多次發電對馬占山奮勇抵抗行為予以嘉獎,并指令張學良迅速增援馬占山。11月12日,日軍又從北韓調來援兵,加強進攻。馬占山孤軍奮戰,因部隊傷亡過大,後援無繼而撤退。為激勵馬占山部的抗日士氣,國民政府于1931年11月17日,正式任命黑龍江省代理省主席馬占山為黑龍江省政府委員兼黑龍江省政府主席。而江橋抗戰時,馬占山軍未獲駐防錦州一帶東北軍的實力援助。張學良雖然電令馬占山死守勿退,但張駐錦州部隊毫無戰鬥準備。

但因敵強我弱,1931年11月19日,日軍占領省會齊齊哈爾,省會遷至海倫。江橋戰鬥結束後,張學良受到社會輿論猛烈抨擊。雖然在時任黑龍江省代主席馬占山指揮下失敗了,江橋抗戰被評為中國軍隊有組織、有上司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第一槍,也被評為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第一槍。

2.光纖通訊之父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高锟,男,1933年11月4日出生,生于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華裔實體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并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被譽為“光纖之父”、“光纖通信之父”和“寬帶教父”。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長期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1949年移居香港。1970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并擔任系主任;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0年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992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96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7年獲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09年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2010年獲頒大紫荊勳章;2015年獲選為香港科學院榮譽院士。代表作有《光頻率媒體纖維表面波導》等,曾獲得諾貝爾實體學獎。

2018年9月23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4歲。

3.伊朗人質危機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伊朗人質危機(英文:Iran hostage crisis,波斯語:تسخیر لانه جاسوسی امریکا)或稱伊朗人質事件。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國大使館被占領,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一次危機。

曆史上的今天11月4日

這場人質危機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很多人至今仍認為,這場人質危機導緻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吉米·卡特連選失敗。導演本·阿弗萊克以此為背景拍出了電影《逃離德黑蘭》 。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