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呂昭華:從戰鬥機飛行員到“鄰家大叔”“立志要做一名好警察”“為轄區群衆服務一輩子”

呂昭華:從戰鬥機飛行員到“鄰家大叔”“立志要做一名好警察”“為轄區群衆服務一輩子”
呂昭華:從戰鬥機飛行員到“鄰家大叔”“立志要做一名好警察”“為轄區群衆服務一輩子”

人物簡介:呂昭華,浙江省金華市警察局婺城分局城中派出所民警,四級進階警長。從警27年來,他始終堅守在基層一線,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呂昭華:從戰鬥機飛行員到“鄰家大叔”“立志要做一名好警察”“為轄區群衆服務一輩子”

呂昭華走訪轄區群衆。鄭敏攝

“我是一名普通的社群民警,能将我在社群的日常工作搬上銀幕,這是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10月25日下午,浙江省金華市警察局舉辦《雲下的日子》群衆觀影會暨“警察的樣子”——金華公安“三能”故事大型征集報道活動啟動儀式,作為電影人物原型、金華市警察局婺城分局城中派出所民警呂昭華來到了現場。

呂昭華1983年從軍,成為一名飛行員,1995年脫下了軍裝,穿上了警服。26年來,他走街串巷傾聽家長裡短,從西郊村社群到八一路社群、橫街口社群,再到現在的明月樓社群,他的身影遍布轄區的各個角落。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是受到群衆歡迎,是轄區裡不可或缺的平安元素。

對于這樣一位優秀前輩,不少新入職的警察總會一邊贊歎,一邊發出疑問——“您是怎麼做到幾乎跟每一位居民的關系都這麼好的?”呂昭華回答道:“為群衆辦好事、辦實事,群衆才會信賴你、贊譽你,才能有事同你講,有困難同你說,把你當親人。”

呂昭華的從警之路是從城西派出所任西郊村社群民警開始的。當時的西郊村下轄4個自然村,社會治安較亂,因各種利益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打架鬥毆。如何進行有效管理,保障平安成了當時呂昭華的心頭難。

“我後來在村裡建了一支護村隊,隊員兼職流動人口協管員。”呂昭華回憶說,當時整個村都沒有門牌号,要找個人辦個案很不友善。他就帶着協管員,不分白天黑夜地一家家上門登記情況,并将村裡的每一條小巷按房主及居住人員、房子大小手工繪制成平面地圖。

這一工作持續了半年之久,直至後來他基本摸清了轄區的情況。“當時我還将外來人員中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吸納為我們民警的聯絡員,協同處理本地事件。”呂昭華對治安差這一問題反複調研,并思考問題解決的對策。聯絡員機制實施後,外來人員對當地有了更多的歸屬感,當地治安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

從部隊轉業到公安隊伍,呂昭華對公安業務不熟悉。“為盡量适應公安工作,我白天跟老民警值班,觀察學習他們的處事經驗,晚上自學公安業務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後來就每天晚上到所裡幫忙值班,目的就是想多學些知識,有什麼不懂主動向老民警提問。”

“做一名好警察”是呂昭華的人生信條,他也一直在這條路上孜孜耕耘。

“他的事迹,我們居民都看在眼裡。”明月樓社群76歲的居民朱景明說,每天都能在社群看到呂警官的身影,男女老少都和他很熟悉,有老人甚至隻要聽到腳步聲就知道是“小呂”來了。

明月樓社群地處金華市江北的核心區,也是老舊小區,是呂昭華現在負責的轄區。現任社群黨委書記藍金玉說:“我同呂警官認識于2003年,當時我剛到社群工作,他在城中派出所任警長。他很有親和力,是我們居民眼中的‘鄰家大叔’,他能及時為居民協調解決各種鄰裡糾紛和家庭沖突。就像電影裡一樣,有了‘老呂’,我們社群治安大大好轉。我們真的很感謝他!”

2002年,剛來到明月樓社群時,呂昭華發現這裡的盜竊案件多發。“居民來報案,說家裡被盜了,好多是老年人,聽了我感覺很難過。”呂昭華說,為打消居民們的不安,他與社群幹部一起,到社群共建機關協商謀劃,并建立了全市第一支在職黨員義務巡邏隊。通過分班巡邏,擠壓犯罪空間,轄區的案件量大幅度下降。

其實影片隻是老呂部分工作的縮影,他為社群居民的付出遠不止于此。金華市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陸海靖說:“影片中那位懷疑别人偷東西的奶奶,就是我們幫助過的服務對象。那時,老呂帶我們去探訪,我們一次次扣響的,不僅僅是老人的家門,更是老人的心門。他就這樣走進社群,保護社群裡的每一位居民。看完影片,再結合我日常接觸到的老呂,我認為他的‘戰鬥機’從來沒有降落過。”

社群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面對社群的各種瑣事、雜事,呂昭華樂在其中,他說:“我要一直紮根基層熱土,為民服務一輩子,希望每當群衆需要時,我能正好就在他們身邊。”

記者:謝佳

通訊員:胡筱俊 徐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