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走進光影世界,感悟百味人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影片于2018年上映,以紀念皇後樂隊成立45周年。片名就是他們的成名作,這首歌在國内稍顯陌生,但是在海外,這首歌比《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還要火爆,他還是英國史上目前銷售量最高的單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聽一下。影片講述了樂隊的靈魂主唱佛萊迪·摩克瑞從1970年加入樂隊到1985年溫布利體育場現場表演的經曆。這些,影片都做了精準還原。不過佛萊迪·摩克瑞本人比電影講述的要更加精彩。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我天生比别人多長四顆門牙,口腔空間更大,音域更廣。”

佛萊迪·摩克瑞原名Farrokh Bulsara,1946年9月5日出生在東非坦尚尼亞。父母都是帕西人,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在印度他與祖母和嬸嬸一起度過了大部分的童年。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1964年,桑給巴爾島革命爆發,18歲的佛萊迪跟着家人逃避戰亂,搬到倫敦定居。後進入了西倫敦的艾爾沃思工藝學院主修藝術。畢業後,為了謀生,弗萊迪從事過多份工作,也陸續加入過一些樂團,但最終都以解散告終。

直到1970年4月遇見羅傑·泰勒和布萊恩·梅,當時兩人已經組建了微笑樂隊,但是樂隊正在面臨主唱出走危機,弗萊迪毛遂自薦,加入樂隊。1971年在佛萊迪的建議下樂隊名字從微笑樂隊更名為皇後樂隊(queen)之後貝斯手約翰·迪肯加入進來,樂隊陣容就此固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佛雷迪的龅牙,起初兩人并沒有對弗雷迪另眼相看,佛雷迪當即表演,橫跨四個八度的嘹亮唱腔徹底征服兩人。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對此,佛雷迪表示,“我天生比别人多長四顆門牙,口腔空間更大,音域更廣。”事實上,橫跨約四個八度的音域,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老天讓佛雷迪生下來就帶有的生理缺陷,反而成為他巨星之路的敲門磚。

“他超越了極限。我隻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确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将觀衆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

加入樂隊後,他的首次演唱就讓大家着了迷,他的着裝,他的嗓音,他熱情奔放,不羁又華麗的舞台風格,使得這個搖滾界的異類日後不是成為音樂世界裡的小醜就是傳奇。

1973年皇後樂隊與百代唱片以及旗下錄音廠商Trident簽約。同年7月,發行首張錄音室專輯《Queen》而正式出道。1974年3月發行第二張錄音室專輯《Queen II》,進軍美國市場。專輯《Queen II》榮獲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專輯榜第五名,樂隊開始嶄露頭角。11月,推出第三張錄音室專輯《Sheer Heart Attack》;專輯取得了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專輯榜亞軍,而專輯曲目《Killer Queen》在單曲榜也取得了亞軍 ;該專輯也讓樂隊在整個歐洲打開了知名度 。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1975年發行第四張錄音室專輯《A Night at the Opera》,專輯在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專輯榜取得了四周冠軍,全球累計銷量超過600萬張。該專輯結合了古典音樂、歌劇、藝術搖滾、前衛搖滾等多種曲風,收錄了《Bohemian Rhapsody》、《Love of My Life》等歌曲 ;其中,《Bohemian Rhapsody》被評論人稱作“搖滾歌劇”,該曲發行後在英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取得了連續九周冠軍 ,《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英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曲” ;20世紀面世的所有歌曲中網絡流量最高的一首(至少16億)。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1976年與1977年繼續分别發行專輯《A Day at the Races》和《News of the World》,其中後者就包括我們所熟知的《We Are The Champions》和《We Will Rock You》。兩首曲子經常被用于各種體育賽事,而《We Will Rock You》則于1994年被選為美國世界杯官方主題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之後1978年到1991年11月24日佛雷迪患病去世期間,樂隊陸續釋出了《Jazz》《Live Killers》《The Game》《Hot Space》《The Works》《A Kind of Magic》《The Miracle》《Innuendo》等專輯和《Greatest Hits》《Greatest Hits II》兩張精選集。均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單曲和專輯獲獎更是數不勝數,其中精選集《Greatest Hits》也成為英國銷量最高的專輯,英國銷量超過600萬張,全球累計銷量超過2500萬張,其中17首曲子就有10曲由佛萊迪譜寫 。皇後樂隊獲得巨大成功,一舉成為世界級樂隊,這離不開每位隊員的努力,但更離不開佛雷迪的個人魅力。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佛雷迪的音域約橫跨四個八度(F2-E6)。他平常說話的聲音約落在男中音的範圍,但他歌唱時卻多将音域拉到男高音。傳記作者大衛·布萊特如此形容弗雷迪的聲音:“他能在幾小節内從低沉沙啞的搖滾嗓轉換到溫柔明亮的男高音,然後到尖尖的完美的花腔,音域的最高部分像水晶般純淨。”

作曲特點是音樂類型的包容,包括鋼琴曲、搖滾、重金屬搖滾、山地搖滾、朋克及迪斯科舞曲等等。這些在《波希米亞狂想曲》中表現尤為突出。雖然其作曲音樂性複雜,但他本人曾提到自己幾乎不太會看譜。他通常在鋼琴上作曲。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曾經與皇後合作過的制作人羅伊·托馬斯·貝克談論過他第一次聽到《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故事:“弗雷迪坐在自己家,突然說‘我腦子裡有了一首歌’。他就開始坐在鋼琴面前彈了出來……然後他突然就停下來說:‘現在,親愛的,我要在這裡加上一段歌劇部分。’”從開篇開始,歌曲突然進入歌劇部分,然後又忽然轉入搖滾,最後又歸于抒情。由此可見,佛萊迪作曲重意不重巧,不在乎技巧的娴熟與否,也不在于炫技,跟着感覺去創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波西米亞狂想曲》長達近6分鐘,已經遠遠超出當時電台播放2-3分鐘的極限,最後還是因為樂隊的一位狂熱粉絲私自在電台播放,這首歌才得以問世。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在舞台上,佛萊迪以戲劇化的華麗演出而聞名,也常被譽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表演者之一。佛萊迪本人對于自己的舞台形象極其重視,他曾自豪地告訴記者:你們看到的不隻是一場演唱會,更是一場時裝秀。在舞台上,他嘗試過上百種不同風格,在日本的和服造型,低 V 連身衣,白背心加牛仔褲,短褲加圍巾,女裝,白色蝙蝠袖上衣,在這些華麗的演出服襯托下,加上佛萊迪帶動全場的能力,對于到現場觀看的觀衆來說,無異于一場視聽盛宴。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佛萊迪一共與皇後樂隊舉行了約700場演唱,期間,他以獨特的造型、霸氣的台風、跨度極大的嗓音征服了觀衆。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們用創作才華和感染力十足的表演風格征服了世界,他創造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巨星風格。佛萊迪像一顆超新星,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星光。成為音樂界當之無愧的傳奇。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1985年的“Live Aid”演唱會,是弗萊迪一生中的最高光時刻。演唱會雲集了上百位明星,邁克爾·傑克遜、麥當娜、搖滾界另一傳奇U2、原披頭士成員保羅·麥卡特尼。2小時後,美國費城的演唱會開啟,遙相呼應。140個國家通過衛星進行直播,15億人觀看了演唱會。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舞台上,佛萊迪梳着大背頭,穿着白背心牛仔褲,手持麥克風,演唱了《Radio Ga Ga》《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 》等經典歌曲。他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充滿張力的演繹、極富感染力的熱情,迅速帶動台下觀衆熱情,歌迷集體大合唱,歌唱聲響徹雲霄,無比震撼,演唱會募捐也突破100萬英鎊。此後數十年中,它一直被公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搖滾樂演出。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關于弗雷迪,絕對不可否認的一件事是他的舞台魅力”“當他在舞台上,拿着半個麥克風,或坐在鋼琴前時,他感覺自己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他的神奇之處在于他能和觀衆中的每個人進行交流,并且讓每一個觀衆都産生這樣的感受 – 他在跟你交流,好像你是房間裡唯一的聽衆- 正是這種獨特的交流感讓他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或任何時候最獨特,最傑出和最具革命性的藝術家。”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而參加佛萊迪緻敬演唱會并與皇後樂隊錄制《Under Pressure》單曲的歌手大衛·鮑伊(David Bowie)這麼形容他:“在所有演出層次達到戲劇化程度的搖滾歌手中,佛萊迪依然遠遠超過了其他所有人。”“他超越了極限。我隻親眼見過演唱中的他一次,結果,确實就像傳說中的,他是一個能将觀衆掌握在手掌心裡的男人。”從音樂上來說,墨丘利和queen開創了華麗搖滾和搖滾與歌劇結合的先河,影響到後來非常多的樂隊,包括現在的很多金屬樂隊都有受影響。

“親愛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精彩,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佛萊迪是一個備受争議的人物,在音樂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同時,名氣和财富并沒有讓他逃過搖滾天才的某些宿命。在他身上存在着巨大反差。舞台上他華麗不羁,風騷霸氣,在生活中他卻是腼腆、羞澀内向。另外,在與女友Mary交往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取向問題。7年後兩人分手。但兩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系,Mary也成為了他一生的摯愛,直到佛萊迪去世。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至于他為什麼會有這種反差,歌迷們衆說紛纭,但我更傾向于一種說法,“對自我身份的不認同,找不到歸屬感。”

首先,佛萊迪出生在東非的坦尚尼亞,18歲因為逃難才到的倫敦。這不是他的選擇,如果從他朋友說他是腼腆,内向的性格去分析,颠沛流離的生活對感情細膩的他來說,不能夠産生足夠的安全感。而他取向的問題,更使得他成為當時英國主流之外的邊緣人。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其次,佛萊迪全家都是虔誠的拜火教教徒,而佛萊迪對這些卻不太感冒。父親的古闆、嚴厲和佛萊迪的火熱碰撞不出任何火花,這使得佛萊迪對原生家庭産生不了歸屬感。他有一個圓滿的家庭,卻活得像個孤兒。而他改名字,個人覺得,更像是象征意義,也許他希望自己從以前的生活中獲得重生。就像我們日常會說的一句話,“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在家庭,社會找不到歸屬感的佛萊迪卻在音樂中找到了熱情。是以他熱衷于創作,偏愛于舞台。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給那麼多人唱歌是什麼感覺?當我看到他們在認真聽我唱歌,被我的歌感染時,我就成了我一直想成為的那個人。我無所畏懼。”佛萊迪知道,隻有在這裡,隻有在舞台上,他才能真正做自己,不必隐瞞,不必壓抑,也許舞台上的華麗而不羁才是真實的自己。哪怕隻有一時,他也要抓住機會,表達自己。同時他也希望自己獲得大衆的認可。也正是因為這樣,佛萊迪才會在舞台上和觀衆積極互動,才會有《Radio Ga Ga》《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 》這些經典曲目,也才會出現那種萬人合唱的震撼場面。

可是,舞台終有散場的時候,演唱會越成功,舞台下的佛萊迪則會越落寞。這種巨大的心理落差他隻能以另外一種方式去彌補,嗑藥、酗酒、濫交、生活極盡奢華。1980年左右,他開始出入同性場所及浴場,之後身邊多次出現男性伴侶,這些都使他飽受争議。1985年,他與Jim Hutton開始了一段長期的關系。1987年被檢測出艾滋病,Hutton在佛萊迪生命的最後六年一直陪着并照顧着他,也是他去世前最後在他床邊的幾人之一。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電影中讓我觸動 的一點是,當他歸隊,告知隊友自己病情的時候,他說“我不要同情,我做怎樣的自己由我決定,我天生就隻會做一種人,一位歌者。”說這句話時,他眼中沒有了無助,沒有了落寞,隻有堅毅和自信,就像曾經舞台上任意揮灑表現的他一樣。我知道,雖然身體上他開始飽受折磨,但是他的心裡也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平和。

1991年11月24日,佛萊迪過世,享年45歲,官方死因是艾滋病引起的肺炎。他曾經說過“親愛的,人生最重要的是活得精彩,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從1973年開始發行專輯到他去世,隻有短短18年,而這18年,他又帶給了我們别樣的精彩,給那段搖滾樂史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進行音樂創作。和他喜歡的音樂一起走,我想,他走的一定很安詳吧。

《波西米亞狂想曲》:親愛的,隻要活得精彩,我不在乎活多久

最後,我們還是回到電影,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在上映後,在各大電影獎項中斬獲30餘項大獎。電影對佛萊迪加入樂隊後的經曆進行了大篇幅的描寫,情節比較多,但大多都是走馬觀花似的一筆帶過,并沒有深挖,是以劇情一般;而對最後的“Live Aid”演唱會進行得幾乎1:1的還原則是給我們最大的驚喜。如果你對皇後樂隊的認知是一個小白,那這部電影完全可以作為入門電影觀看;如果你是皇後的鐵粉的話,你也可以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如果不滿意的話,咱們也不必埋怨,畢竟,咱們是本着佛萊迪去的,希望他在另一個地方能盡情表演吧。

(部分内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