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終其一生,找的都是愛的去處和歸宿

作者:閃電和小米

從未想到,年過40的自己會有一天突然會重新去悟關于“愛”的意義,卻不覺得矯情和多餘。

母親走了8年後,父親也于今年初離去。最開始對于父親的逝去是覺得輕松的,因為覺得父親也解脫了,而我們也不用再擔心病痛帶給父親的折磨。

我跟姐姐們一直都以為,對父親的思念可能會很快淡去,可能這是源于一種很本能的對待父性的距離感。

曾經對母親的離去,我們多年都難以釋懷。或許是因為母親在那個年代給了我們太多溫暖的記憶。父親很多時候卻隻是給了我們因為生活的困頓和母親争吵的印象。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從父親離去後,我們雖不像當年母親離去一樣,想起便會忍不住落淚,而是看到什麼熟悉的,吃到什麼熟悉的味道,父親便會自然而然的在腦海裡出現。

父親有點那個年代的酸文人氣息,說話簡約精辟,但卻不失幽默。以前跟姐姐陪父親出去遊玩時,父親經常引經據典,讓我們佩服不已。

父親好甜口,是以一輩子最喜歡的,吃得最多的零食也是糖。但我每次給他帶的禮物卻都是煙,現在想來覺得自己愚鈍,也許,我該多給他帶點好吃的甜點。

現在每看到有好吃的甜點,都會想起父親,如果他還在,我帶他來吃,或者,我買回去給他吃,他會不會很開心?

從未想到過,在父親離開将近10個月,我跟姐姐從未一天不想起父親。

還想起,最初我開始養狗,以為父親會不贊成,但未曾想老爸在視訊中看着我養的狗狗滿眼都是歡喜。也是以知道了父親養狗的故事。

現在想來,父親在母親走後太孤單了。難以言清的原因讓父親在母親離去後獨居這些年。好在,姐姐們輪流着從未在任何一周或者節假日缺席過對父親的陪伴,而自己,每一個大節日也是必須陪伴父親的。

或許,這便是子女對父母的愛的歸宿。

而自己養兒養女,甚至養狗,則愛的去處了吧。

養育兒女,除了親情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社會責任。從她離開家外出求學工作的時候,便開始了真正意義的獨立。而我們也就轉化成了當年父親和母親的角色。

而每天對着你都是翹首以盼的,滿眼都是你的一定會有狗,它們會陪你到它們老去那天。

每次先生回到家,兩隻狗子狂甩着尾巴争相往他身上撲的時候,無論多疲憊的他,臉上看到的都是開心快樂!

先生自己未曾想到過,兒時被狗追而讨厭狗的他,現在成了一枚妥妥的早出晚歸的鏟屎官,還無怨無悔。要是狗子在外邊被欺負了,回到家還會正兒八經的教狗子怎麼反擊,一副正兒八經義憤填膺的樣子!

這種跨越物種卻又類似人類情感的親近卻讓人如此歡喜和溫暖。

一生被愛滋養過的人和動物,也懂得用愛治愈自己和ta人,以及另外的它們。

愛的去處和歸宿便如此循環往複。

人終其一生,找的都是愛的去處和歸宿
人終其一生,找的都是愛的去處和歸宿
人終其一生,找的都是愛的去處和歸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