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中華五千年曆史長河中,美人燦若繁星。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人。西施位居四人之首,是公認的古往今來第一大美女。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西施,本名施夷光,後人尊稱其為“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句無苎蘿村(今浙江紹興諸暨苎蘿村),自幼随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西施究竟有多美呢?據史載,西施生得貌若天仙,禀賦絕倫,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淮南子.修務訓》中,稱西施為“天下之美人”。《越絕書》卷十二中,稱西施之美為“天之遺”,非人間之所成也。《莊子.天運》中說:西施病心而颦,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東施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是以美,留下東施效颦之典。相傳西施浣紗時,魚兒見其美而忘遊,漸沉于水底,留下沉魚之說。李白有詩贊西施“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顔”。王維亦有詩寫西施“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态,君憐無是非。”蘇東坡在《飲湖上初晴後雨》中寫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從古至今,能和堪與天堂媲美的西湖相提并論的女子,隻有西施。大量的史料記載、民間傳說、詩詞歌賦,足以證明西施容顔之美,美到了極緻。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西施不光外表美豔無匹,其非同一般的見識、異于常人的膽略、堅韌不拔的意志絲毫不遜須眉,心中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同樣閃耀古今。春秋末期,吳越兩國交戰,越國戰敗,越國國君勾踐入吳為臣仆三年。西施堅定地認為這是越國的奇恥大辱,此仇必報。有一天,西施對人說“國仇不報,為人無道。”這句話恰巧被為實施勾踐複仇計劃而微服察訪的越國大臣範蠡聽見了。範蠡對西施十分欽佩,就把勾踐的複仇計劃告訴了西施:越王勾踐一直在想方設法報仇,當聽說夫差好色後,便決定尋找一位絕色美女送給夫差,以亂其朝政。範蠡希望西施能擔起這個重任。西施為了一洗國家的恥辱,一口答應了下來。經過三年的歌舞禮儀學習訓練之後,勾踐把西施獻給了夫差。西施在夫差身邊,一邊施展魅力迷得夫差日日與其賞月觀花、歌舞歡宴、泛舟戲水,沉醉于美色而不理朝政;一邊施展手腕消耗吳國國力、鏟除吳國忠臣。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為勾踐創造了機會,勾踐興兵擊敗夫差,夫差自刎而死。越國之恥終于得雪。一名浣紗的村女,國難當頭勇于犧牲個人幸福,忍辱負重事吳,身在敵國、心在越國,處笙歌宴樂之中而不忘初心,擁富貴榮華之位而不墜其志,為洗雪國恥做出了巨大貢獻。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一直以來,關于西施的話題衆說紛纭。除了容貌、複仇之事有史料記載,真實無疑之外,她和範蠡的愛情故事以及她的歸宿之謎,屢現于各類文學和影視作品,雖無證可查,但也從側面證明了人民群衆對西施的肯定與喜愛,為她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和影響力。

西施:外表美和内在美完美結合的典範

其實對于西施來說,僅憑其絕美的容顔、心系國家人民的大美情懷,就足以令曆朝曆代千千萬萬的美女難以望其項背。外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結合,讓西施站在了中國美人行列的頂端,第一個被載入史冊,流芳千古,成為完美女性的代表、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中國第一美人,西施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