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中,女子“出嫁”有很多種說法,“行,适、歸、嫁”是比較常見的,“許字”“出閣”“出适”“出聘”“許配”“适人”等等,也常用。“出嫁”則是現代通俗語。與“出嫁”關聯的“看人”“放人”,以及“看××”“訪××”“放××”,“出姓”(川西:改嫁;川東:出嫁)還活躍在方言口語中。我們引幾條網上的:
“看人戶”,又稱“看人、上門、訪人戶”,是四川農村由介紹而聯姻時必有的禮俗之一。
本地的傳統婚禮,程式環環相扣,包括訪人戶、說親、合八字、下聘禮、訂婚酒、報期、回帖、成親。延伸下去,還有成婚後三天,娘家人将新娘接回去住十天,這叫“耍十天”。這跟新婚期衛生和新娘離祖外嫁後對娘家人的思念有關。
昨天聽我親戚的親戚擺龍門陣,她端午節給孫女訪人戶。男孩子是銅梁的。走的時候給婆婆,父母都打發紅包。她是婆婆,給了一千。
我們說說“訪×”“訪××”“放××”。
一、“訪×”“放×”
【訪人】(1)找人。西南官話,貴州黎平:我想打件毛衣,到處都放不到。(2)看人。中原官話,陝西寶雞。
【放人】女子訂婚。西南官話,四川廣安。
【放親】嫁女。贛語,福建泰甯。
【訪人戶】就是男女訂婚前,對彼此的情況調查。西南官話,四川成都。龍在天《“包辦婚姻”的儀節》:“雙方暗中進行~。”
【放人戶】舊時指姑娘訂婚或出嫁。西南官話,四川成都:桃妹兒紀年二十五,還沒有~。貴州遵義:這是他們~。
【放俺娘】嫁女兒。客話,福建明溪。
它們都與女子出嫁有關。
二、“訪×”“放×”的意思
(一)“訪×”之“訪”
【訪】“~予落止。”朱熹集傳:“~,問也。”(《詩·周頌·訪落》)
“~于箕子。”蔡沈集傳:“~,就而問之也。”(《書·洪範》)
“使~物官。”韋昭注:“~,議也。”(《國語·楚語上》)
“來~皇漢。”李周翰注:“~,歸也。”(《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
婚姻須“問、議”;嫁女亦曰“歸”。
(二)“放×”之“放”
【娉】《說文·女部》“~,問也”段玉裁注:“凡~女及聘問之禮古皆用此字。~者,專詞也;聘者,泛詞也。”邵瑛羣經正字:“此乃~娶字,今經典作聘。”桂馥義證:“通作聘。”《集韻·勁韻》:“說文:‘問也。’謂昏禮問名。”
“婚姻~内”王先謙集解引盧文弨曰:“~,說文:‘問也。’”(《荀子·富國》)
“娉”有“娶、嫁”義。
《玉篇·女部》:“娶也。”
“~江斐。”呂向注:“~,取之相與遊也。”(《文選·左思<蜀都賦>》)
嫁。一旦~得狂夫,攻書業抛妾求名宦。(《敦煌曲子詞·傾杯樂》)
【聘】“婚禮享~者”孔廣森補注:“~,聘女也。”(《大戴禮記·盛德》)
“以為~禮”李善注:“娶妻即納征皆曰~。”(《文選·沈約<彈奏王源>》)匹正切,去勁滂。耕部。
【嫔】《書·堯典》“厘降二女于妫、汭,~于虞。”《南史·後妃傳上·劉皇後》:“既而與裴氏不成婚,竟~于上。”《聊齋志異·青梅》:“王乃傳語張氏,仍以原金署卷,以青梅~于生。”步真切,平真并。真部。
【娦】《改倂四聲篇海·女部》引《俗字背篇》:“與嫔同。”
【姘】《集韻·真韻》:“嫔,古作~。”《集韻》毗賓切,平真并。
實際上,訪人戶與放人戶,都是“問”,訪、訪都當是“娉/聘”的記音字。
三、“俺”的含義
【俺孫】孫女。閩語,福建順昌。
【俺娘囝】女兒;小女孩;姑娘。閩語,福建建陽。
【俺娘囝子】女孩兒。閩語,福建崇安。
【俺娘庴裡】女家。閩語,福建順昌。
【俺娘子】妻子。閩語,福建将樂。
【俺】侄女;内侄女;孫女。①客話,福建明溪。②閩語,福建建陽、崇安、将樂。
【俺娘】妻子;女人。①客話,福建明溪。②閩語,福建建陽、崇安、順昌、光澤。
【俺娘息】重孫女。閩語,福建建陽。
前引“俺娘”“俺娘孫”等,綜合分析“俺”有女子、婦人等義。“俺”可能關聯“㛪、媵”:
【㛪】《玉篇·女部》:“婢也。”于劍切,去梵影。談部。可能“俺、㛪”均與“媵”關聯。
【媵】《急就篇》卷三“妻婦聘嫁赍媵童”顔師古注:“媵,送女也。”《玉篇·女部》:“送女從嫁。”《集韻·證韻》:“從嫁也。”
“媵有莘之婦”洪興祖補注:“送女從嫁曰媵。”(《楚辭·天問》)以證切,去證以。蒸部。
系組詞有:
【粥】“請~庶母弟之母”鄭玄注:“~,謂嫁之也。”(《禮記·檀弓》)餘六切,入屋以。沃部。
【女】以女嫁人。《玉篇·女部》:“以女妻人曰~。”
宋雍氏~于鄭莊公,曰雍姞,生厲公。”(《左傳·桓公十一年》)
全諷聞,謝罪歸命,以女~傳子匡時。(《新唐書·鐘傳傳》)
君以恩補官,安公(安丙)以女~之。”(宋魏了翁《朝散大夫知眉州王君〔其賢〕墓志銘》)尼據切去禦娘。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