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輪的疫情又出現在了中國大地上,而中國的抗疫模式再一次高速運轉起來。然而一輪接一輪的疫情,一波接一波的抗疫,讓不少人産生了倦怠心理。而在中國的外部,呼喚放開的聲音也一浪高過一浪。甚至有人開始懷疑,像我們這樣全面“清零”是不是勞民傷财,得不償失。如果别人都放開了,我們會不會成為世界上的一塊“孤島”?
就這些想法和說法,講講我個人的觀點看法。
首先要搞清楚,中國的抗疫模式是一個什麼樣的模式?8個字,“精準防控,動态清零”。這個模式從單純防疫、抗疫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一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這點沒有人會有什麼疑問。畢竟,目前在世界範圍内,我們的感染率、死亡率都是最低的。如果再刨去最初那波疫情造成的感染和死亡的話,我們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還會更低。
但是僅僅從防疫和抗疫角度說,它是成功的,還遠遠不夠。因為随着全球疫情的長期化,大家都面臨着在疫情下如何生活,如何生産,如何保持經濟活力的問題。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是以有人才會說我們這樣的“清零”勞民傷财。
真是這樣嗎?做個對比就清楚了。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長是4.9%。有人在說已經低過5%了,低于預期了。但是我們再看看美國呢。美國是2%,比預期低得更多。有人可能會說,你幹嘛跟美國比?不跟經濟增長更好的國家比。對不起,這個世界上除了中國之外,美國就是經濟增長最快最好的國家了。我們再看看,美國的這2%是在什麼樣的前提下漲起來的。它是在數萬億美元“放水”的前提下,生生地被吹起來的,而我們是實實在在生産出來的。因為過去的一段時間,我們的第三産業、服務業的産值實際上是下降和萎縮的,而經濟的增長更多地是制造出來的,而不是服務出來的。
是以我們的抗疫模式,是不存在 “傷财”的問題的。“清零”肯定要花錢,但花的這點錢比疫情蔓延造成的損失,不知要小到多少。除了“傷财”的問題,還有“勞民”的問題呢。其實看一看就會發現,我們的模式是“精準防控,動态清零”。從時間上講,我們高強度防控并不是随時的;而從空間上講,我們的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僅僅用于中高風險區,而中高風險區如果放在全國的範疇來看,它所涉及到的地域和涉及到的人口隻占了極小的比例。就個人而言,如果你被涉及到了會感覺很難受。但從整個國家的角度上來說,你的難受換來的是多得多的人不難受,換來的是整個國家能夠處于接近正常的運轉狀态。是以對内而言,我們不應該有更多的怨言。如果輪到你,你的付出就相當于,為國家為整個民族做出了貢獻。
從外部的角度看,為什麼不斷有人“好心”地勸我們,趕快放開吧,如果全世界都放開了,隻有你不放開,那麼你就會被孤立出來,變成了一個“孤島”。聽上去苦口婆心,滿是好意。但仔細琢磨一下就會發現,不是那回事兒。因為到目前為止,所謂全面放開的國家,還沒有一個成功的先例。反過頭來之前被稱為“抗疫優等生”的一放開,馬上就變得哀鴻遍野了,甚至不可收拾。這種狀态,甚至想回都回不去了。在根本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下,為什麼總是有人這麼急吼吼地催着我們要放開呢?一個是心理因素,自己掉到了坑裡,看不得别人好,看不得别人正常的走路。第二個因素是現實的因素,中國的防控措施一加碼,國際的物流、國際的物資供應都會感到發緊,是以有人巴不得我們趕緊全面放開。
對這一點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現在在全球範圍内,除了個别國家外,基本上都已經是疫區了。而且大家都承認,這個疫情什麼時候結束?還沒有譜,很可能是一個長期化的東西。也就是說人類要和病毒打持久戰了。打持久戰,就要有耐心。當年抗日戰争的時候,毛主席講《論持久戰》。那個時候有多少人真信、真支援呢?反過頭來,“速勝論”、“亡國論”都有自己的市場。但最後的結果是怎麼樣呢?大家都清楚。
如果從全球的範圍内講,這場全球抗疫的持久戰,怎麼樣算是打赢了呢?第一,是最大程度上保證人的安全;第二是能夠保證經濟正常的運作。當然如果你能做到經濟持續發展,那麼你就是大赢家。就目前來看,中國的抗疫模式已經基本實作了這兩點。當然有沒有改進的餘地呢?當然會有。比如說“精準防控”的精準二字,怎麼樣做得更精更準,副作用壓到最低;比如說新的技術手段的不斷地推出和運用,像加強針的疫苗,像未來有可能的特效藥,像更加快捷簡便的檢測方式。這些東西如果有突破、有進展,對我們的“精準防控”會有更大的幫助同時技術上手段上的進步和突破,也有可能讓我們的防疫抗疫模式發生調整和改變。但那都是後話了。
目前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認清楚,我們的抗疫模式是世界上最有效最好的模式。這個信心不能動搖。而就目前的全球的态勢來看,這樣走下去,如果這個疫情再延續一年、兩年、三年,世界會變成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想一想,你就會知道了。在接下來全球抗疫的持久戰當中,如果我們能堅持現有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不動搖,那麼中國一定會成為最後的,也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