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解潮汕百家姓之揭陽倪氏的起源發展

倪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十六位,在台灣省則排在第九十五位,總人口約一百七十二萬三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11%左右。

倪氏與郳氏,是出自春秋的郳氏,郳氏又分自當時邾國,而邾國則是周武王封給上古颛顼帝的後裔的,後世姓倪與姓郳的人,都是黃帝的子孫。關于倪氏的起源,《倪氏族譜》稱其“氏曆拟鄭邾鄖倪”,五易其姓得倪氏:

倪氏源自黃帝高陽氏颛顼的後代,本為“拟”姓。颛顼為黃帝的孫子,在位78年,生子“鲧”,“鲧”生“大禹”。“大禹”治水有功而有天下,在位27年,生子“啟”。“啟”生“太康”,其子孫到周國經商,随周王姓“姬”。傳至“姬友”,受封為鄭國公爵,官拜桓侯,後改姓“鄭”。

“姬友”之孫“儀父”受封于魯國子爵,鎮守山東邾婁(今山東郳城),于是又改姓“邾”。“儀父”之孫“邾黎”結盟魯隐公,後改邾國為胍,“邾”便改姓為“鄖”。後被為楚國打敗,鄖氏隻得流竄他鄉,為求安身立命又改姓“兄”。傳到戰國時期,有“兄良”者,将略堪涪,兵機莫測,官拜上柱國将軍,事楚為臣,甚獲楚王寵愛,被賜姓為“倪”,倪氏自此始定。

【倪氏的遷徙】

目前,在山東省的滕州和棗莊兩地,都有叫做郳城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兩處地方都是春秋時期郳國的所在地,也正是後世倪氏和朱氏的最初發源地之一。郳國被楚滅國後,逐漸北移,大多在千乘之地落足,後繁衍昌盛,逐漸成為倪氏千乘郡望。

戰國時期,有宋國人郳說,說明此期已有郳氏族人在河南落籍。 兩漢時期,見諸史冊的倪(郳)姓漸多,除郳寬外多為史書散見之人物,如皇妃郳姁、兵家郳良、揚州刺史郳諺、九真太守郳式、羌主郳庫、臨淮人(今安徽臨淮)郳長卿、齊國臨淄人郳萌等。可見此際之倪氏(郳氏)族人仍主要繁衍于山東境内,并有入安徽北部一帶者。

漢、魏之際,有江陰太守倪啟、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倪曙,并極難再見郳氏出現,說明此時郳氏一族已多改成倪氏,并已播遷于江南地區。

兩晉、南北朝時期,倪氏族人則鮮見于史書記載。隋、唐之際,倪氏族人在北方的分布漸廣,今河北、河南、山西等境内均有倪氏族人活動的身影。唐朝末期,由于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緻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始有倪氏族人大批遷往江南。

兩宋時期,倪氏族人入載史冊者甚多,從其籍貫來分析,此期倪氏族人已分布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宋朝末期,由于元世祖大肆圍剿南宋之殘留勢力,江南之江、浙、閩一帶,烽火四起,元兵所到之處,

燒殺擄掠,百姓聞風而逃,故倪氏族人已經逐漸分衍于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區。

【廣東、廣西等地區倪氏】

《白蓮濠倪氏族譜》——廣東清遠倪家,始祖倪僑楚,明崇祯年前居于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二十七都公侯鄉土名後鈎村。後遷移到廣東廣州府清遠縣興仁鄉後崗都白蓮濠村。

《倪氏宗譜》——廣東揭陽新亨鎮倪厝倪氏,輩分排行:師、蟄、維、硖、萬、端、克、捷、宏、隆、祖、武、永、昌、建、業

《倪氏宗譜》——廣東汕頭潮南倪氏家族排行:參、贊、萬、承、統、煥、章、培、英、毓(育)、賢、仁、經、義(儀)、緯、緒、澤、衍、綿,該支倪氏先祖原居福建泉州莆田,後遷汕頭

《倪氏宗譜》——廣東台山市沖蒌鎮新屋管區窯崗村倪氏

此外,肇慶市懷集縣倪氏族人共有3000多人,其分支為:清遠市陽山縣陽梅鎮裡洞村;陽山縣陽城鎮倪村;

【潮汕倪氏】

潮汕倪氏來自浙江金華府,後遷福建,于公元1368年九月由泉州府莆田縣古美鄉南遷來粵,定居于汕頭市潮陽縣鶴洋村(即今潮南兩英鶴豐),後分居三陽:潮陽,揭陽,海陽。

【揭陽倪厝倪氏,輩分排行】

師、蟄、維、硖、萬、端、克、捷、宏、隆、祖、武、永、昌、建、業

了解潮汕百家姓之揭陽倪氏的起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