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雄踞于四川省劍閣縣境内,矗立在連山絕險、峻嶺橫空的劍門山中段,因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中“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精當描寫而名冠華夏。巍巍劍門關是古蜀道上最為壯險的山隘與關口,是扼守川北的天然屏障和入蜀出川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沖和兵家必争之地。浸潤着血雨腥風、閃爍着刀光劍影的劍門關,從古至今為文人墨客所詠歎吟誦。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在蜀地為官時,以參議官身份襄助四川宣撫使王炎帶領宋軍進駐軍事重鎮——南鄭(今陝西漢中),披堅執銳,馭馬統兵,于大散關(今陝西寶雞附近)等地進剿讨伐金兵,“軍書插鳥羽,戍壘候狼煙”。于戎馬倥偬的川陝兩地往返中,陸遊兩次途經奇麗雄險的劍門關,縱筆寫下《劍門關》《劍門道中遇微雨》《劍門城北回望劍關諸峰青入雲漢感蜀亡事慨然》3首經典詩篇,深切抒發“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中作本根”的報國夙願。風雲際會的古老劍門關,銘記和見證了一代愛國詩人“忘家思報國”的拳拳忠心和“為國死封疆”的铮铮鐵骨。
1172年,始終秉持“中興當自關陝始”戰略的陸遊,受南宋西部最高軍政統帥王炎指派,由夔州(今重慶奉節)馳往抗金前線南鄭,一路策馬揚鞭、曉行夜宿。途經劍門關,鞍馬勞頓的陸遊實地踏查“雲飛不到頂”的絕壁懸崖,登高憑吊“鳥去難過壁”的峭山崎嶺,當即揮筆草就傑作《劍門關》:“劍門天設險,北鄉控函秦。客主固殊勢,存亡終在人。棧雲寒欲雨,關柳暗知春。羁客垂垂老,憑高一怆神。”這首律動“一片赤誠惟報國”基調的慷慨之作,狀繪了劍門關的卓絕地勢和優越位置,揭示了人是政權興亡的樞機和王朝更替的關鍵,分析了南宋政權面臨的亦憂亦喜的軍事形勢,抒發了“甯知老病纏”“耿介死不顧”的壯志與擔當。全詩“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通過攝取“函秦”“關柳”“客主”“存亡”“怆神”等關鍵詞,将自然情境、時令景色、個人命運和國家前途緊密勾連,寄寓了詩人渴盼驅逐鞑虜、經略中原的殷殷報國情愫。
“雄關倚天絕,傳奇千百年”的劍門關,不僅是陸遊抒發愛國情感的重要場所,還是其表達思想意蘊的重要意象。1206年,陸遊将其在蜀地所寫詩章遴選合集後命名為《劍南詩稿》。
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如果不縱容姑息割地賠款的投降派而是勵精圖治,如果不打壓整饬堅持北伐的主戰派而是養精蓄銳,就不可能落得苟延殘喘的艱窘地步。1173年,南宋朝廷一紙诏書将王炎調回臨安,敕令陸遊即刻傳回成都。熱血偾張的陸遊隻得由備軍正酣的南鄭傳回歌舞升平的成都,回撤路線再取古蜀道,經廣元、江油、綿陽深入巴蜀腹地。到達壁立千仞、斷峰高聳的劍門關,落寞而懊惱的陸遊寫下被後人廣為稱頌的名篇《劍門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一度身披铠甲、馬踏冰河的陸遊,鮮明表達了“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憂郁心緒。秋雨如絲,關山無語。“細雨騎驢入劍門”7個字,将作者身世之悲和淪落之苦深深浸潤于劍門關的滄桑變故和曆史煙雲裡。
劍門關是陸遊人生事業的分水嶺,也是其詩詞格調的分界線。正如朱東潤先生在《陸遊傳》中寫道:“到達南鄭後,陸遊的詩變了,他氣概沉雄、軒昂,每一個字都從紙面上直跳起來。”
幾乎是在草成《劍門道中遇微雨》的同時,悲情難抑、詩性酣暢的陸遊,遠望巍然高聳峰巒,奮筆書寫了《劍門城北回望劍關諸峰青入雲漢感蜀亡事慨然》:“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機變化亦逡巡。陰平窮寇非難禦,如此江山坐付人。”全詩以即景抒情和借古喻今聯用的手法,提醒和告誡南宋朝廷,如果不修戰備、苟且偷安,就會像懦弱無為的蜀漢一樣丢掉江山社稷,曆史的悲劇就會在南宋君臣身上重演。
盡管滿腔熱血的陸遊深受王炎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援,盡管意氣風發的陸遊率領宋軍在南鄭秣馬厲兵、伺機殺伐,但苟且偷生的南宋政權擔心重新開機戰端招緻報複,遂急發诏書将陸遊貶谪到成都擔任閑官。陸遊從此“光陰全付綠樽中”,盤槊橫戈、銜枚夜行的軍旅生涯将戛然而止,“戎裝鞍馬出劍門”的政治抱負也将終結,隻有借助劍門關來纾解胸中塊壘,隻有依托劍門關來排遣心中憂愁。
的确,劍門關外的一年,是陸遊人生最為快意恩仇的高光時刻。劍門關外的陸遊“踏營渭北夜銜枚”“鐵衣上馬蹴堅冰”,而此時的陸遊隻吟“鹹陽不勞三日到,幽州正可一炬空”的豪情和宏願,隻唱“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從容和自信。劍門關目睹了陸遊的勃發和雄起,訴說着陸遊的怅惘與苦悶。晚年陸遊蟄居故鄉,心中念茲在茲的地方惟有兩處,一處是惜别唐婉的沈園,一處是告别戰場的劍門關。這兩地是陸遊一生的留戀,也是陸遊終生的遺憾。
劍門關不是書本上的文字、博物館中的展品,而是有魂魄、有體溫的人文意象,是飽蘸血淚、滿身滄桑的曆史老人。悠悠歲月、茫茫蜀道、巍巍劍閣、重重關隘,回蕩着金戈鐵馬的渾厚聲音,浮閃着文人騷客的堅執身影,淬煉凝鑄成厚重璀璨的劍門文化。一代愛國詩人陸遊是劍門文化的參與者和貢獻者,其劍門經曆與劍門詩章是後人領略劍門文化的重要資源。
雖然陸遊未能在“鐵馬冰河”的戰場上殺敵禦寇,雖然陸遊一心牽挂的南宋政權沒有維系長久,但包括劍門系列詩作在内的諸多愛國詩篇,永久地赓續傳承下來,感動和砥砺着無數中華兒女精忠報國、奮鬥進取。賞讀和品評陸遊的劍門詩章,不僅可以窺探偉大詩人的精神世界,還能提升自我人文素養,這是一代愛國詩人陸放翁的榮耀,也是巍巍劍門關的幸運,更是新時代品鑒者的福澤。
【來源:中國國防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