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創投圈的“壞血”造假案即将迎來結局。
本周,轟動一時的美國血液檢測企業Theranos創始人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出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法院接受審判,此前她因對公司血檢技術弄虛造假,被控詐騙等多項罪名,如果罪名成立,将面臨最長20年的有期徒刑。
伊麗莎白·霍姆斯是誰?許多人估計對她的故事并不陌生:在2015年10月之前,她是斯坦福學霸、矽谷白富美、天才創業者,曾備受美國商界、政界高層政要青睐,更被知名VC大佬盛贊為“女喬布斯”,一時風光無兩。
一切源于她發明的一款号稱能“滴血驗癌”的裝置——号稱隻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檢測240種醫學名額,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當年,伊麗莎白和她的創業公司Theranos紅遍全球,甚至從一衆VC和投資人融資差不多9億美金。但随着造假事假浮出水面,她被拉下神壇,Theranos曾高達90億美元估值灰飛煙滅。
現在回頭看,伊麗莎白一案毫無疑問是全球創投史上的沉痛一課,許多細節表明,這本是不該被VC選中的标的,然而強如矽谷著名風險投資人Tim Draper也不幸掉坑,對于如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投資人們直到今日仍在反思。
一位斯坦福女學霸
“滴血成金”,曾做出90億美金估值
從被知名投資人譽為“下一個史蒂夫·喬布斯”,到如今即将淪為階下囚,伊麗莎白·霍姆斯的兩面人生經曆令人唏噓。

出生于1984年,伊麗莎白從小就表現出“天才”的特質。媒體報道顯示,她7歲時想做一台時光旅行機,為此畫下了詳細的設計圖紙;9歲時立志成為億萬富翁,還要當總統夫人;再後來,她又提出要改變世界,做一件“全人類從沒有想過可以辦到的事情”,而這句話似乎為她後續“滴血成金”的創業生涯埋下了伏筆。
進入到中學時期,伊麗莎白學習成績優異,各科全A,由此在2002年被名校斯坦福大學成功錄取,還順利拿到了總統獎學金。大學期間,伊麗莎白選擇攻讀當時十分火爆的化學工程專業,師從科研界大牛錢甯•羅伯遜教授。
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直到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當時讀大二的伊麗莎白正在新加坡實習,這裡也是疫情重災區,伊麗莎白開始研究從血液中檢測SARS病毒。然而在她看來,這種方式過于低效且繁瑣,另外血液檢測意味着要抽血,這對疼痛敏感的群眾來說極其不友好,伊麗莎白自己就曾表示小時候“懼怕針頭”。
痛點背後往往蘊藏着機遇,伊麗莎白很快做出判斷。從新加坡回來後,她把自己關在家裡,五天時間幾乎不眠不休,寫出了一項能實時監測身體狀況的醫療裝置專利,而後又找到羅伯遜教授商量創業,得到了支援。2003年,伊麗莎白成立了一家生物檢測公司,取名為“Theranos” (Therapy和Diagnosis合成詞),意在探索實時治療。2004年5月,伊麗莎白決定從斯坦福大學退學,全身心投入研發血液檢測新技術。
經過十年多時間的打磨,Theranos在2013年左右向市場推出一款叫做Edison的血液檢測産品,号稱隻要在指尖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檢測240種醫學名額,從膽固醇到癌症幾乎都能檢測,且最低收費隻要幾美元,号稱颠覆了美國醫療系統昂貴複雜的檢查化驗手段。除了技術層面的宣傳,伊麗莎白更為Theranos定下了“告别可怕的針頭和采血試管”的口号,借此從心理層面俘獲對痛覺難以忍受的群眾。
這一舉動很快就引起了轟動,美國擁有7000家門店的藥店連鎖巨頭Walgreens主動找到伊麗莎白尋求合作,矽谷著名風險投資人Tim Draper更是早早就慷慨解囊,投資了Theranos公司第一個百萬美元。更引人注目的是,伊麗莎白還得到了美國政壇顯赫人物的青睐,甚至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她為美國全球創業大使;一衆名流更是直接進入董事會或成為投資人,為她的Theranos公司站台背書。
Theranos一躍成為全球最耀眼的獨角獸。2014年底,Theranos被《北大西洋月刊》評為僅次于特斯拉的“改變世界的創業公司”;2015年,Theranos估值90億美元,伊麗莎白持股50%,身價高達45億美元,是以被《福布斯》雜志評選為“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同年,她又入選《時代周刊》“2015年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更為傳奇的是,由于多以黑色毛衣長褲着裝,且公開演講習慣将手肘撐在膝蓋上,風投大佬馬克·安德森稱伊麗莎白為“下一個喬布斯”。
一時間,所有人都沉浸在發現天才的喜悅中,伊麗莎白的創業經曆火遍了全球。喧嚣之下,幾乎所有人都選擇性地忽視了一個隐憂:對于Theranos的血液檢測技術究竟是如何工作的,伊麗莎白隻用專利資訊、商業秘密等這樣模糊的詞彙一筆帶過。
令全球風投圈錯愕
天才少女造假,創業公司解散
2015年10月15日,了解Theranos的所有人都難以忘記這一天,一股摧古拉朽的力量倏然而來,改變了一切。
起因是《華爾街日報》在當日發表的一篇頭版頭條,題為《一家明星創業公司的掙紮》(A Prized Startup’s Struggles),從内容來看,這更像是一份針對Theranos的調查報告。
文章源引Theranos四位前員工的證詞,對該公司旗下血液檢測裝置Edison的有效性提出質疑:第一,Edison僅僅能檢測15種名額,卻宣稱可以檢測240種名額;第二,Edison檢測精确度存在重大問題,可能違反了聯邦關于實驗室的規定。更緻命的是,文章提到Theranos大量的測試都是在從西門子等公司購買來的傳統裝置上進行的,這意味着Edison這項“天才”發明從一開始便是假的。
該消息一出,輿論迅速發酵。“怪不得她對技術如此保密”、“董事會成員沒幾個懂血液檢測”……伊麗莎白和她的Theranos瞬間成了矽谷人人熱議的話題,這一樁醜聞迅速在全球發酵。
伊麗莎白沒有坐以待斃,她請了一個大名鼎鼎的律師團,準備告《華爾街日報》诽謗,與此同時,還登上美國著名電視節目《我為錢狂》(Mad Money),正面回應公衆質疑。節目上,她用喬布斯式的口吻說道:“當你想要改變世界的時候,就會有人針對你,這很正常……一開始他們覺得你瘋了,緊接着會攻擊你,但隻要你挺過去了,就能撥雲見日看到曙光。”
但《華爾街日報》沒有給伊麗莎白喘息的機會,此後連續三周爆出多篇後續報道,把Theranos的黑幕全部爆了出來。而另一邊,美國政壇人物開始紛紛卸任董事,曾與這家公司合作的藥店連鎖巨頭Walgreens宣布關停所有門店的“健康中心”,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正式啟動針對Theranos的調查,并對其實驗室的做法發出警告。
FDA的調查以及學術界的臨床對比資料很快驗證了媒體的說法。據了解,Theranos公司中隻有不到10%的檢測項目(包括前列腺癌症與懷孕項目)是依靠Edison儀器完成的,而有超過60%的項目是使用了特殊稀釋的方法在傳統儀器上完成的,這樣的操作會增加誤診的機率。有一個女孩就曾用Edison測血鉀濃度,結果數值高得離譜,醫生說她很可能是心髒病發作,經過複診後卻發現女孩各項名額十分健康。
裝置造假醜聞被曝光證明後,針對Theranos公司的訴訟像紙片一樣飛來,人們仿佛大夢初醒,“騙子”、“恥辱”等言語攻擊不絕于耳。2016年6月1日,《福布斯》将伊麗莎白的個人淨資産估值更新為 0,《财富》雜志更是将她評為“世上最讓人失望的上司者”,僅僅一年左右時間過去,伊麗莎白從“萬千寵愛于一身”迅速跌落神壇。
但對她的“清算”還遠未結束。2018年6月,美國聯邦檢察官以9項電彙欺詐罪和2項串謀欺詐行為起訴伊麗莎白,指控其在公司的血液檢測技術上欺騙了投資者、病人和醫生。同年Theranos公司宣布解散。
最新消息顯示,伊麗莎白今年9月份将接受審判,開庭陳述将于 9 月 8 日舉行,審判預計持續 13 周,如果欺詐指控被判有罪,她将面臨最高 20 年的監禁。
從“女喬布斯”到“矽谷最牛騙子”,伊麗莎白在短短幾年間經曆了高低起伏的兩個人生,《華爾街日報》記者将她的故事整理成書,取名《壞血》(Bad Blood),這是過去十年全球風投史上最為轟動的造假事件之一。
著名VC做背書,融資9億美金
全都打水漂
一路走來,Theranos獲得了衆多政商界和知名投資人的支援。
不愧被稱為“矽谷頂級白富美”,伊麗莎白的鄰居就是著名投資人Tim Draper(德豐傑(DFJ)投資基金的創辦合夥人),她最早的一筆投資就來自這位鄰居——100萬美元,後來DFJ又持續不斷地支援Theranos。
Tim看着伊麗莎白長大,從不吝啬對她的贊美和欣賞,曾表示伊麗莎白是全世界最傑出的女性企業家之一。有了Tim的背書和支援,伊麗莎白在後續融資過程中很順利。
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Theranos獲得了690萬美元融資;2005年獲得1600萬美元;2006年獲得2850萬美元,2014年獲得4億美元融資,公司估值高達90億美元,伊麗莎白的身家也達到4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90億)。其實早在2010年7月,DFJ、John Levinson、Ryan J.Orr、ATA Ventures、T Peter Thomas、Bob Shapiro、Thomas C.Hawes和Colton Dillion就聯合向Theranos投資了4500萬美元。
根據Theranos公司披露,身後主要的機構投資方有6家。此外,Theranos在2015年10月還有兩輪巨額融資未披露投資方。2017年12月24日,海外财經媒體爆料,Theranos獲得了一億美元的新融資,資方是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但消息未得到證明。
據悉,此次Fortress将獲得Theranos 4%的股權,同時來自Fortress的貸款将由Theranos的專利進行抵押擔保。Fortress是一家美國資産管理公司,投資不良資産是其專長之一,2017年2月,日本軟銀集團宣布以約3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13億元)現金收購了Fortress。
粗略算下來,伊麗莎白和Thenaros公司從投資人手裡大概融資近9億美元(約合人民币60億元),如今這筆巨額投資估計要打水漂。
鮮為人知的是,Google Ventures曾經也看上Thenaros。2013年,經過慎重考慮後,前者決定放棄投資Thenaros公司。這一細節,是在Theranos在被質疑有巨大的造假嫌疑之後,Google Ventures主動對外披露的。
在投資人的描述中,伊麗莎白是一個很強勢的創始人,在融資時,她不會向投資人透露自己技術如何起作用。當然,這也為日後被曝“驚天騙局”埋下了伏筆。
令人唏噓
她給創投圈上了沉痛一課
回到這場鬧劇本身,給創投圈留下了不少深刻教訓。
首先對伊麗莎白來說,當19歲從斯坦福大學退學時,有理由相信她确實抱着“改變世界”的願望投身創業,即使是踢爆Theranos騙局的《華爾街日報》記者也不否認這一點:“她有一個真心相信的願景,并為之投入一切。”
然而,當那個微量、更快、更準确且無痛的血液檢測技術沒能順利研發出來的時候,她選擇了偷換裝置、篡改資料,騙取客戶和投資人的信任;結交名流、四處演講,營造成功人士的假象,最終抛棄了創業初心,铤而走險抄捷徑,無奈東窗事發。
創業維艱,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創業者堅持要做“難而正确的事情”,他們把自己企業的成長看作是一場長跑,隻要出發的方向是正确的,就能無限接近終點,反之,走得再遠,隻會偏離得越厲害。
這個驚天大案帶給投資人的思考更多。回想當初,伊麗莎白身上貼滿了看似成功創業家的各類标簽,矽谷出生、天才少女、斯坦福學霸……而她一身酷似“喬布斯”的行頭更是完美符合了當時人們對于颠覆者的所有想象,加上在政、商高層備受推崇,很容易迷惑到那些信奉“投資就是投人”哲學的VC們。
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很容易發現伊麗莎白最開始創業的條件都是如此經不起推敲:一個隻修了兩個學期左右化學課程的斯坦福辍學生,何以在壁壘和深度遠高于其他專業的生物醫學領域,發明出開創性的檢測技術?甚至她沒有在任何知名的學術期刊中發表過一篇有分量的學術論文。
除了投資邏輯上的誤判,瘋搶項目、“FOMO”的心理也是VC們在伊麗莎白案中狠栽跟頭的重要原因。所謂FOMO心理,指的是“For Fear of Missing Out”,随着創投行業競争的加劇,VC們擔心錯過投中獨角獸的好機會,更害怕業内對手會搶先一步出手,于是可能明明已經看到許多異常情況,卻還是選擇“甯投錯,不錯過”,最終遭受重大損失。這一幕,相信國内創投圈也曾有一番深切體會。
過去兩年,有關項目投資的焦慮蔓延,許多投資人直言,現在根本來不及做盡調,粗略看一下公司各方面資料名額,就立即給TS(投資意向書),有的甚至現場打款,這種現象的結果就是項目的估值被大幅擡高,創投行業陷入内卷,而更為重要的是,那些急于出手的機構無形中暴露在巨大的風險中。
值得慶幸的是,眼下國内越來越多VC/PE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開始調整。從投資方向上來說,目前,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卡脖子領域;投國産替代等成為創投行業的共識,利用資金的力量培育出真正創造價值的獨角獸,越來越多投資機構改變思維,從财務投資人轉化為創業者身旁的“同路人”,互相扶持共同做“難而正确的事情”。而從投資政策上來說,深挖行業、研究先行也成為VC/PE們克服項目焦慮、尋求差異化競争的法寶。在行業格局日益分化的客觀背景下,“搶項目”的現象或許還将持續一段時間,但越來越多的機構轉向“小而美”的發展方式,深耕在各個細分領域尋找機會。
9月,伊麗莎白終于走向審判,很快《壞血》(Bad Blood)這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就要迎來結局。旁觀者可以看熱鬧,但對于置身其中的創業者、投資人,這終将是難以忘記的沉痛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