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參考

2021年10月12日,中國結構周2021暨第五屆中國國際結構性心髒病會議國内頻道如約而至!延續了首日線上直播活動的順利召開,次日的線上直播活動中繼續為廣大臨床術者輸出高品質學術觀點和理論内容。其中,“TAVR頻道”和“左心耳及其它頻道”憑借數個多元化、個體化的學術專場,在立足于國際前沿學術理論的前提下,傳遞二葉瓣TAVR、單純主動脈瓣反流TAVR以及不同形态左心耳LAAC等多個領域的實戰操作技巧;同時又以數十場手術直播,激發與會專家的熱烈探讨,通過觀點的碰撞和思維的交融,充分展現了國内臨床術者精湛的實戰技術以及敏銳的思辨能力。在衆多精彩中,又以廣東省中醫院
陳秋雄教授團隊及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教授
團隊聯手帶來的一例充分利用VenusA-PLUS瓣膜輸送系統的可回收優勢、通過多次調整瓣膜位置為患者取得最佳預後效果的手術直播最備受矚目。接下來,讓我們重新拾起會議中的精彩瞬間,共同領略國内術者風采!
TAVR頻道
SESSION 1:二葉瓣及TAVR
CHINA STRUCTURAL WEEK 2021
本次中國結構周2021 TAVR頻道次日直播的第一節,聚焦于頗具特殊性的二葉式主動脈瓣狹窄TAVR治療,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蔔軍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周達新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趙仙先教授、上海市東方醫院張奇教授擔任主持,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陳韬教授、珠海市人民醫院姜小飛教授、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姜宇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金賢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劉夙璇教授、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彭小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楊文藝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曉春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源教授等進行了深入讨論。
在周達新教授帶來的講座中,通過分析球囊擴張在TAVR手術中的利與弊,強調了球囊擴張規範化操作的重要性,并針對國内患者的二葉瓣病變特點,深入講解球擴前準備、球擴的操作要點和尺寸選擇以及相關并發症的處理方式;緊随其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江磊教授團隊和武漢協和瓣膜介入中心董念國教授團隊,分别應用VenusA-PLUS可回收瓣膜輸送系統和VitaFlow瓣膜系統,帶來兩場精彩的二葉式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患者的TAVR手術直播。随着線上及線下嘉賓圍繞瓣膜釋放技巧展開激烈讨論,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茂教授結合循證證據及臨床實踐經驗,詳細分享了TAVR在二葉瓣狹窄患者中的應用問題、挑戰、研究進展以及創新技術;并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朱政斌教授分享在Snare輔助下應用VitaFlow瓣膜的一場Type 0型二葉式主動脈瓣重度狹窄的TAVR手術錄播。本場會議的最後,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教授、劉先寶教授團隊帶來的高危主動脈瓣二葉化重度狹窄+鈣化的TAVR手術,為臨床術者提供了寶貴的主動脈瓣二葉化畸形患者TAVR治療經驗和指導。
SESSION 2:結構青年秀-CT
青年術者的培育是國内學術發展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結構周2021 TAVR頻道次日直播的第二節,特邀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王墨揚教授擔任主持,同時邀請空軍軍醫大第一附屬醫院李蘭蘭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牛冠男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趙振剛教授擔任讨論嘉賓,一同探讨以影像學技術和3D列印技術為主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應用,展現我國青年心血管術者的出色風采。
在心血管影像學領域中,基于瓣上結構的CT測量長久以來始終存在諸多學術問題,牛冠男教授指出,對于中國結構性心髒病患者的特有形态學差異和鈣化分布特點而言,瓣上結構的CT測量對于瓣膜的設計和選擇具有重要意義和指導作用,然而如何量化瓣上結構測量及二葉瓣開放方向尚待研究;而趙振剛教授則結合實際TAVR術後出現不良事件的臨床病例,深入探讨TAVR術後CT對于瓣膜血栓的判斷意義及應用價值。與此同時,李蘭蘭教授指出,以3D列印為代表的先進科學技術能為心血管介入領域帶來重大革新,該技術不僅能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能以實際模拟形式有效提高術者手術操作成功率,為患者帶來切實利益。
SESSION 3:純反流TAVR及跨瓣技巧
随着TAVR技術的發展,新一代瓣膜器械的應用以及專門應用于單純主動脈瓣反流(AR)瓣膜器械陸續問世,AR微創治療日益呈現更優的臨床效果。在中國結構周2021 TAVR頻道次日直播的第三節,聚焦于單純AR患者的TAVR治療,并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張瑞岩教授、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潘文志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梅舉教授擔任主持,蘭州大學第一醫院白明教授、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陳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杜潤教授、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楊毅甯教授、玉林市第一人民醫院梁祥文教授、上海市東方醫院高力明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方軍教授、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宋智鋼教授、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徐吉喆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朱政斌教授則作為讨論嘉賓出席了本環節。
在針對主動脈瓣反流患者展開的講座中,南京市第一醫院張娟教授詳細解說了主動脈瓣反流引起心髒重塑的機制和不良影響,并結合大量循證證據以及實際案例強調說明了應用TAVR治療A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對于逆轉心髒病理性重塑的重要性。跨瓣技巧的靈活掌握對于術者而言能有效減短手術時長、降低手術風險,在該專題中,潘文志教授則結合自身經驗具體講解TAVR術中導絲跨瓣的操作技巧以及并發症處理方式,幫助更多臨床術者掌握TAVR手術流程。
在手術直播及病例分享環節中,河南省胸科醫院袁義強教授團隊在術中經食道超聲發現患者無冠窦上疑似有活動性贅生物或大塊血栓,經線上及線下專家激烈讨論,認為手術風險較大、可能會造成不良術後結果,在與家屬溝通後終止手術。随後,由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王斌教授帶來一例主動脈瓣重度狹窄合并輕度反流患者的TAVR手術錄播分享。術中,在精準規範的手術操作下順利進行瓣膜釋放和邊支保護,進而取得良好預後效果。
患者的不同解剖結構會給術者帶來不同跨瓣挑戰,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陳茂教授團隊的手術直播中展現了如何為左心室胸腔較小、瓣膜冗長患者行TAVR手術,展現其高超的導絲跨瓣以及瓣膜選擇和輸送技巧。因特殊的解剖結構,風濕性瓣膜病的TAVR治療過程中瓣膜錨定和釋放的難度遠高于其它瓣膜疾病,而在廣東省中醫院陳秋雄教授、王俠教授團隊帶來的手術直播中,特别邀請廣東省人民醫院羅建方教授、李捷教授來到導管室,巧用VenusA-PLUS瓣膜輸送系統的可回收特性、充分利用可重新定位的功能,在不造成其它不良術後影響的前提下,将瓣膜在最合适的位置成功釋放,充分展現出術者的精湛手術技術以及對可回收瓣膜系統的精準把握。
左心耳頻道
SESSION 1:不同形态心耳的封堵政策
TAVR頻道之外,左心耳及其他頻道亦精彩紛呈,在中國結構周2021左心耳及其他頻道次日直播的第一節中,特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金澤甯教授、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劉海濤教授、延安大學向陽醫院吳棟梁教授、南京市第一人民醫院謝渡江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于波教授、山東齊魯醫院鐘敬泉教授等擔任主持,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白元教授、寶雞市第二人民醫院丁海峰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郭飛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韓克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王宇彬教授、威海市中心醫院鄭文慶教授作為讨論嘉賓,共同探索不同形态左心耳的封堵政策。
本場會議期間,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蔡衡教授團隊以手術錄播的形式分享了兩台LAAC手術,在第一台手術中,盡管手術操作非常謹慎小心,但菜花型左心耳依舊為封堵傘的釋放造成一定困難,最終通過更換封堵傘尺寸和釋放位置的不斷調整達成了左心耳的完美封堵;在第二台手術中,充分吸取前者教訓并對手術政策進行優化,進而確定了手術在短時間内順利完成。在與會專家的激烈讨論聲中,北部戰區總醫院王祖祿、孫鳴宇教授團隊和空軍軍醫大學附屬西京醫院劉海濤教授團隊各帶來一例射頻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術,術中針對器械選擇等手術政策的影像學技術指導進行了深入探讨,并最終在ICE、經食道超聲等影像學工具的指導下順利完成封堵器定位和釋放。
菜花型左心耳的患者不僅缺血性卒中并發率最高,同時也為手術帶來諸多挑戰。新疆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耀東教授、周賢惠教授團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總醫院李德教授團隊分别展示了一例菜花型左心耳的LAAC,前者采用了一站式冷凍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術,而後者采用了單純左心耳封堵,在不斷摸索和探讨下,術者通過優化手術政策以及謹慎的手術操作得以順利完成封堵器釋放。
ICE作為近年來應用于LAAC的新技術,能幫助術者更直覺地觀察心髒内部結構,在甯波市第一人民醫院儲慧民教授團隊的手術直播中清晰展示了如何全程在ICE引導下行LAAC手術;而溫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黃偉劍教授、肖方毅教授團隊在患者耐受TEE的情況下,采用TEE作為影像學指導工具,并進一步探讨了ICE和TEE各自的優劣之處,共同為廣大術者提供了精确的影像學技術引導LAAC手術流程示範。
SESSION 2:左心耳圓桌會——左心耳封堵技巧探讨
左心耳封堵術作為房顫卒中的首選非藥物治療方式,療效顯著;如果能優化封堵政策、重視封堵細節和提升操作技巧,可将現有療效提升至更高水準。在左心耳圓桌會期間,由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張曉春教授主持,并誠邀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陳維教授、上海市松江區中心醫院李岩松教授、上海健康醫學院附屬周浦醫院甯忠平教授、梅州市人民醫院鐘炜教授等知名專家對左心耳封堵技巧展開深入讨論。
在影像學介導之下,左心耳封堵術具有極高的手術成功率和安全性,然而特殊解剖結構的左心耳依舊會給患者帶來較大手術壓力。為了豐富廣大臨床術者對于特殊左心耳處理政策的理論知識,甯忠平教授、陳維教授、李岩松教授結合自身經驗和實際病例,從多種左心耳的解剖結構和手術政策方案制定着手,分别針對如何應用不同類型封堵器為淺左心耳、敞口大心耳以及雞翅型左心耳患者行LAAC展開詳細解說,對促進國内普遍術者的左心耳封堵技術、推動更多術者加入左心耳封堵事業具有重要意義。
SESSION 3:LAAC封堵器操作技巧
在中國結構周2021 左心耳及其他頻道次日直播的第三專場中,特邀寶雞市第二人民醫院丁海峰教授、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劉雄濤教授、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曾廣偉教授等擔任主持,湖州市中心醫院錢國權教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謝學剛教授等作為讨論嘉賓,共同針對不同類型LAAC封堵器操作技巧問題展開深入讨論。
由珠海市人民醫院姜小飛教授團隊帶來的一站式射頻消融+LAAC手術直播中采用了國内自主研發的分段雙可調彎左心耳封堵導引系統,為LAmbre左心耳封堵器提供個性化輸送方案,進而有效簡易化LAmbre左心耳封堵的手術操作,并提升了手術的安全性。而空軍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李妍教授團隊的手術直播中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ICE指導下為具有高卒中風險和出血風險患者行LAAC手術,并在術者精湛的操作和與會專家的專業指導之下帶來了一場精彩萬分的冠脈造影+射頻消融+LAAC一站式手術。緊随其後,河南省胸科醫院袁義強教授團隊帶來一例雞翅型左心耳的LAAC手術,術者經驗豐富且左心耳解剖結構合适,手術進展高效而迅速,完美展示了左心耳封堵傘的釋放過程;由蘭州大學第二醫院胡浩教授、孫守剛教授團隊帶來的手術直播則展示了如何為具有橢圓形敞口的風向标型左心耳行LAAC,同時在術中操作時圍繞封堵傘類型選擇和房間隔穿刺位點等與參會專家進行深入探讨。
最後,在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徐亞偉教授團隊和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秦永文教授團隊的手術直播中詳細講解了冷凍消融可在肺靜脈隔離的基礎上實作對非肺靜脈觸發竈或基質的幹預,并深入探讨了正确使用冷凍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為持續性房顫患者帶來的臨床獲益和問題;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樊友啟教授團隊則采用3D技術重建左心耳開口和左心室,為射頻消融+LAAC一站式手術提供了重要資料支援。
一日·總覽
中國結構周2021國内“TAVR頻道”的第二日學術會議中繼續探讨二葉式主動脈瓣和純反流患者的TAVR治療政策,并就TAVR術中跨瓣經驗和前沿科學技術展開深入探讨;而“左心耳及其它頻道”則着重于不同形态左心耳的封堵政策,并通過數十例直播手術示範,向廣大術者展現左心耳封堵臨床實踐中的操作技巧。随着會議前兩日的順利召開,中國結構周也将作為具有全球輻射規模的高品質大型學術盛宴,繼續走在學術創新的最尖端、培育人才的第一線;在接下來的幾日中,中國結構周2021的國内頻道将延續精彩、再現奇迹,期待全國各地更多臨床醫師的莅臨和關注,共同見證結構周每日的直播盛況!
來源:Clinic門診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