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鳳,字公儀,甯晉縣伍烈霍村人。明崇祯九年(1636)舉人,所著有《易經補注》《蒼岩集》《策論法存》《四書定字》等書行于世,
張來鳳詩《九秋歸棹》:
啼寒唧複唧,床下餘促織。北風吹衣裳,處處催刀尺。空囊萬裡回,含愁問家室。滹漲南連漳,百裡橫水國。小莊浸中央,竈底蛙聲濕。所田一頃稻,濤沒無寸粒。非沒穗折水,非折葉裹蠈。最苦方春時,子種稱貸覓。炎炎耨火雲,農夫實據拮。如此六經秋,今歲敲筋力。家家亦如此,而我貧更赤。家人聞予歸,自鼓迎予艗。霜煙雜凫聲,蘆光引水色,聲光照闊懷,乍喜尋相泣。泊岸望闾門,萬家向昏黑。穿黑下窗榻,冷月澹輝魄。裡舍久無油,夜斷燈燭迹。明日啟柴扉,責券人怒立。屢謝不肯去,低眉具酒食。呼仆典敝裘,立契賣衡泌。債積苦連年,總償不涓滴。我辰何爾爾,豈敢怨河伯。骨肉長别離,不謂又艱急。欲請性未習,無人畫我策。哀哀向人鴻,叫破寒空碧。
此詩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感同身受,随遇而發,随情而出,道出了甯晉父老因甯晉泊水患與官府催科而陷入欲生不能,求死不得,身處絕境的悲慘境況,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關注民生的親民情結。亦或也是作者本人的窮困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