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估計莫迪不會料到,就在印度準備增兵邊境,反政府武裝頻繁在克什米爾地區挑釁印軍之際,一起悲劇突然發生了。

29日,印度内政部證明,日前一輛小型巴士行駛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一處山路時,突然墜入山谷、車身嚴重損毀,造成至少11名乘客當場遇難,15人受傷,其中7人受傷。
事發後,當地印度空軍第一時間出動了搜救直升機,目前已經找到了所有遇難者遺體,并将繼續搜尋傷者或遇難者。
也就是說,最終的傷亡人數還沒确定,傷者與遇難者人數後續可能還會上升。
當天晚上,莫迪連夜發聲表态,稱對這起事故“感到悲痛”,并對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同時祈禱傷者早日康複。
29日上午,莫迪總理基金也宣布,将拿出20萬盧比(約合人民币1.7萬元)和5萬盧比(約合人民币4300元)分别對遇難者家屬和傷者進行補助。
很顯然,不論是這起事故的傷亡情況,還是莫迪連夜表态的反應,都在表明這起悲劇,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在這之中,至少3個細節值得關注。
1,事故發生原因,至今都沒有個說法。
截至目前,不論印度警方也好、軍方也罷,都沒有透露該事故發生原因是什麼,就連初步推斷、是人為因素還是客觀因素導緻的,都沒有一點消息。
這無疑給這起令人悲痛的事故,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2,事發地點很不簡單。
一來,克什米爾地區位于印度邊境,且與巴基斯坦相鄰,雙方為争奪該地區的歸屬權、鬥了70多年,至今都沒有個結果。
二來,克什米爾地區除了有存在已久的印巴沖突之外,還有不少反政府武裝與“激進組織”盤踞。
最近一個多月裡,印軍便接連2次遭到反政府武裝的伏擊,目前已有11名士兵喪生,其中包含2名軍官。
三來,也正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常年動亂,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深入該地區。
并且,從事發地點來看,顯然是人迹罕至之地,這輛巴士為什麼到這來,又要去往何處,以及車上坐的都是些什麼人,目前都沒有消息。
3,事發後,印度各方的反應很不同尋常。
一方面,曆來以“效率不高”著稱的印度軍方,第一時間出動直升機,并且現在還在搜尋。
按理說,完成了初步救援任務後,空軍是可以撤退,将任務轉交給地面搜救人員的。但印度空軍這次沒有,而是繼續搜尋。
另一方面,印度近期發生的麻煩事不少,其中同樣不乏有人員傷亡情況較大的事故發生,但莫迪發聲的頻率并不高,并且遠沒有這次“連夜發聲”來得那麼興師動衆。
而且,在莫迪發聲後,其基金立刻宣布了撥款補助遇難者家屬和傷者,這種“高效率”同樣是很罕見的。
結合這3個細節來看,或許可以大緻分析出三點。
一,關于“誰幹的”這一問題,不外乎3個可能:
可能一,客觀因素導緻,即路況不好、地面打滑,巴士在行駛過程中出現故障等等。
畢竟,印度的基建水準如何,外界是有目共睹的;而失事的巴士,從外形來看,顯然也是“有年頭”的。
可能二,駕駛員操作不當,導緻車輛失控、墜下峽谷。
畢竟,事發地是一個非常深的峽谷,山路也是盤山而建,對司機的駕駛能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并且,還有一點要注意,按照印度的風格,這輛小巴士估計是超載了的。
目前,算上已經找到的傷者與遇難者,人數就多達26人了,這對一輛小巴士,而且還是跑中長途的巴士來說,顯然是超載了。
可能三,某些反政府武裝或“激進組織”所為。
畢竟,近期印軍兩次遇襲,都是反政府武裝提前埋伏導緻的,誰也不能保證,事發路段上,會不會有他們做的手腳。
不要忘了,在接連2次遇襲後,印軍多次出動增援部隊,準備對這些反政府武裝展開“清剿”,但由于這些武裝人員已經潛入了深山密林,印軍至今還是一頭霧水。
是以,不排除有反政府武裝刻意針對巴士、制造混亂的可能;也不排除他們在公路上設下陷阱、準備埋伏增援印軍,但卻被該巴士率先“踩雷”的可能。
總之,不論是哪種可能,這起悲劇的發生,除了帶給涉事人員及家屬傷痛之外,也再次加劇了本就複雜多變、劍拔弩張的克什米爾地區局勢。
此外,正因為事故原因不明,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也得當心印度強行“甩鍋”,而後發起沖突、趁機轉移國内危機。
畢竟,去年印度疫情失控、内部混亂更新之際,印度就這麼幹過。
總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局勢敏感之際,多個心眼總沒有壞處。
二,莫迪的表态與反應“略顯謹慎”。
畢竟,克什米爾地區近日本就是“多事之秋”,除了有反政府武裝頻繁發起襲擊之外,還發生了數起針對印度其他邦勞工的襲擊,并且同樣造成了10多人遇難。
為了呼籲莫迪采取行動、保護外邦勞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安全,新德裡甚至還發生了一起數千人參加的抗議集會。
是以,在克什米爾如今本就是“熱點地區”的背景下,莫迪在得知噩耗後,不論多晚也要連夜發聲表态,一方面是穩住民心,另一方面則是凸顯自己這個總理的存在感,以及所謂“體恤民情”的形象。
不過話說回來,莫迪基金給的補助款,确實有些“拮據”——遇難者家屬1.7萬元,傷者4300元的情況,似乎并不能展現莫迪的誠意與重視。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印度才宣布,要花30億美元向美國購買30架無人機。不得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諷刺的是,去年印度疫情失控時,莫迪還打着“無力抗疫”的旗号四處借錢,結果美英法德沒一個願意伸出援手,最終還是亞投行貸了12.5億抗疫資金給新德裡。
但如今,嘴上說着沒錢、哭窮的印度,在掏出30億美元買美國無人機上,倒是爽快得不行。
不得不說,能把“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玩得這麼溜,印度,可真有你的。
三,種種情況表明,在印度飽受疫情、經濟以及社會等危機的困擾下,克什米爾等地又頻發動亂,印度已經陷入了“内憂外患”的處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莫迪更應該做的,是集中精力抗擊疫情、應對危機,而不是整日與美英等國為伍、攪動地區局勢,讓自己卷入更深、更難以掙脫的泥潭。
總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究竟是認清現實、及時收手,好好治理國内危機;還是繼續一條路走到黑,讓自己成為衆矢之的,莫迪可真得三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