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葛優我們再熟悉不過,他是“馮氏喜劇”中的一張王牌,那明亮的光頭,人畜無害的眼神,一張嘴漏出兩顆大門牙,幽幽擠出台詞來,處處透露着一股無欲無求的範兒,讓人一看就可樂。
葛優的喜劇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一演起正劇來就讓人出戲,當年的《夜宴》就惹得影院裡的觀衆頻繁笑場,許多人都說葛優隻能演得了喜劇。

其實熟悉葛大爺的觀衆都知道這是對他的誤解,他演的正劇,甚至悲劇一點兒都不次于他的喜劇,比如他在《活着》裡扮演的那個嗜賭成性的富家少爺,經曆起起伏伏,嘗遍了人世間的悲涼。
而在我們今天介紹的這部現實主義電影裡,葛大爺同樣貢獻了精湛的演技,讓人久久回味期間。
這就是路學長導演2003年的電影——《卡拉是條狗》。
這部片子需要一定的閱曆才能品味它的好。
皮哥第一次觀看本片時還是名國中生,周末和哥哥在影碟店沖着葛優的名号租了這盤光碟,本想度過一個輕松爆笑的夜晚,但影片呈現的效果卻讓人大失所望,情節寡淡如水,沉悶又無趣,我們哥倆苦苦撐了一個小時,終因昏昏欲睡中途放棄。
可是大學畢業多年後,偶爾想起本片還殘留模糊的印象,便找來重溫,不僅一口氣看完了全片,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之後細細品味,也咂摸出一番别樣的滋味。
影片的時間是本世紀初,那時的北京流浪狗泛濫,市民被狗咬傷的新聞時有發生,警察局要求市民辦狗證,一張5000元,那時的勞工一個月工資才幾百元,許多人存着僥幸心理繼續無證養狗,葛優扮演的老二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警察很快查到了他們家,将小狗卡拉帶走,一天後,卡拉将被帶到荒郊野外被處理掉,留給老二一家的時間隻有16小時。
從故事看,本片可以叫做《解救狗先生》,為了一隻雜種小狗,老二全家可折騰夠嗆,看着可樂而又可悲;從時間上看,這又是一部電影版的《京城十二時辰》,全片發生在一天之内,期間發生的亂七八糟的事讓人目不暇接。
毫無疑問,《卡拉是條狗》玩的是黑色幽默,導演花了100分鐘表面上講的是“尋狗”,實際上講的是“尋人”,電影裡老二的一句台詞揭示了答案:隻有在卡拉面前,我才覺得自己像個人。
葛優在片中将一個窩囊廢演絕了,老二穿着大一号的衣服,佝偻着背,留着胡子,眼神呆滞,見誰都畏畏縮縮,甚至連睡覺臉上都緊繃得直抽搐,仿佛下一秒就有人要揍他,在惶恐不安中他迷失了自己。
影片片長100分鐘,老二作為主角直到第21分鐘才登場,沒有真實名字,就叫老二,連編劇都懶得給他起名字,堪稱最窩囊主角。
在戲中他也毫無存在感,工廠裡他是個普通勞工,在家中他也毫無地位,妻子十分強勢,每個月的工資還得如數上交,偶爾想親熱還得搖尾乞憐。兒子也瞧不起他,公然在陌生人面前說親爹是個窩囊廢。
唯有卡拉,才把老二當人看,每天老二進門它準會在門口迎接,想着辦法讨主人歡心。卡拉在,老二的尊嚴就在;卡拉丢了,老二就真成了被現實壓扁再也硬不起來的老二了。
狗,是本片的引子,它成功将小人物身上的細枝末節串聯起來,老二在尋狗途中将自己身上那點零碎兒都都抖出來了。
卡拉串聯起來的是人情。
先說說老二的夫妻情。
老兩口顯然度過了七年之癢,從愛情過渡到了親情,妻子對他的生活足夠體貼,給他好酒好菜張羅着,卻唯獨無法熨貼他麻木的内心。
兩人日常就是機械式的交流,馬桶蓋壞了,孩子該回家吃飯了,家中的老人該去探望了雲雲。這是多少中年夫妻的現狀啊。
再說說老二的父子情。
如前文所說,兒子是瞧不起這個窩囊爹的,為了反抗他聽南韓組合的歌曲,穿不倫不類的寬條褲,就是要與唯唯諾諾的父親站在對立面。
老二同樣看不慣兒子,他不僅剪掉了兒子的褲子,兒子中午不回家他也漠不關心,去學校找兒子也不如找小狗來得重要。
影片100分鐘,前面大部分時間父子都沒有同框出現過,直到最後兒子锒铛入獄,父子才完成了銀屏首聚。頗具諷刺的是,兩人一個人站在鎖門外,一個站在門裡,一道鐵栅欄将父子隔離在兩個世界。兒子被抓本有冤情,老二也不聽兒子解釋,毫無尊嚴底線地要給别人賠禮道歉,直到最後父子都沒能站在一起,可悲可歎!
接着說說老二婚外一段暧昧情愫。
楊麗是老二的老同僚,兩人曾是麻将桌上的牌友,彼此有些說不清的關系。
卡拉就是楊麗送給老二的,楊麗說了卡拉是她家的狗和野狗産下的野種,導演在這裡其實就暗示了兩人曾是老相好。
片中楊麗對老二極盡谄媚之能事,又是借他狗證,又是給他打通關系營救卡拉,最後卡拉能順利回家也源于楊麗的神助攻。
與妻子相比,楊麗并不本分,作為離異女人廣交麻友,舉止輕浮,當着老二的面就解掉了内衣。可她卻能給老二真正的尊嚴,解了老二心頭的渴。老二沒有偷情的膽,繼續老實本分地過日子,兩人的情愫也将煙消雲散。
最後說說兒子的兄弟情。
兒子為了解救卡拉,求助好友小胖,小胖卻臨陣脫逃。後來小胖在學校被黃毛欺負,兒子出手相救,黃毛摔了個粉碎性骨折,兒子锒铛入獄,小胖卻像個沒事人一樣再也沒有出現。
兒子痛恨父親,誓與父親站在對立面,可他隻是做到了皮毛,本質上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隻有着軟弱的善良。有句話說得好,你的善良如果沒有牙齒那将毫無意義!
卡拉串聯起來的還有現實。
片中卡拉被明碼标價,5000元!老二的工資一個月幾百元,他辛苦藏了多年的私房錢不過1500元,夫妻共同财産不過3萬元!看來看去,皮哥隻看到四個字:人不如狗!
關于老二,影片還有些有意思的細節值得我們品味。
老二從麻将室出來,好友找他借錢,老二分明不想借錢,還裝作慷慨解囊的樣子,在身上摸索半天,對方識破了他的伎倆,悻悻離開。老二接着沒走多遠,在自行車攤打氣,還假惺惺問對方多少錢,對方要兩毛錢,他就掏出一張百元大鈔,對方找不開,隻好擺擺手讓他離開。
兩個細節,老二用兩個騷操作順利脫身,我們能想象這人得有多精打細算!可同樣諷刺的是,在買狗上,聰明的他卻被算計,被人騙了300元,還進了局子!
說白了,卡拉揭露的現實就是:老二就是社會的底層,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裡被人瞧不起,他表面愛狗,其實是葉公好龍,就是找一個比自己更弱小的畜生過過當主子的瘾。
影片交代的很清楚,當老二和卡拉真正親密接觸時,卡拉表現得很漠然抗拒。
影片最後卡拉被救回來了,老二找回了遮羞布,影片戛然而止,那些老二身上的死結依舊沒有解開或許也不必解開了。
一個窩囊廢依舊踽踽獨行,靠着一隻狗麻木地活着,這對他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忍者愛吃魚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喜歡皮皮電影的文章,就關注皮皮電影的頭條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