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國最早的女使節馮嫽

一提起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做出重要貢獻的曆史人物,人們不由得會想起玄奘、鑒真、鄭和等,但也不應該忘記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女外交家——西漢的馮嫽。

  馮嫽,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公元前101年,她随漢解憂公主遠嫁到了烏孫國。由于她多才多智,成為解憂公主的得力助手。後嫁給烏孫右大将。她在協助公主加強漢朝同西域諸國之間的友好關系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深得西域各國人民的敬服,被尊稱為“馮夫人”。

  漢武帝時,漢朝對長期南下侵擾的匈奴接連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反擊;同時,為了結成對抗匈奴的聯盟,又與西域諸國中最強大的烏孫國(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聯姻。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嫁給了烏孫的國王。漢昭帝末年到漢宣帝初年,匈奴屢侵烏孫,漢朝與烏孫合兵反擊,大敗匈奴。不久,烏孫國王去世,國内發生混亂。原國王的匈奴夫人生的兒子烏就屠,殺了新即位的國王,聚集一部分人馬上了北山,并揚言要請匈奴兵來烏孫。這樣,漢與烏孫對抗匈奴的聯盟行将破裂。為此,漢朝派一萬五千士兵進駐敦煌,密切注視着烏孫的動向。漢朝負責管理西域的長官西域都護鄭吉,熟悉烏孫的情況,知道馮嫽的丈夫右大将與烏就屠關系很好,又了解馮嫽的才幹,便請馮嫽去勸說烏就屠。為了維護漢與烏孫的團結,馮嫽慨然上路,不顧生命危險,親至北山面見烏就屠,向他曉之以理,陳說利害;加上漢朝大軍的威懾和國内人民的反對,烏就屠不得不開始轉變。他請馮嫽從中斡旋,并希望漢朝給他一個封号。漢宣帝得知此事後,征诏馮嫽萬裡入朝,當面向她了解烏孫的情況。馮嫽侃侃而談,透徹地陳述了自己的見解。宣帝對她十分器重,正式任命她為出使烏孫的使節。馮嫽作為漢朝的使節,乘錦車,持漢節,率領副使和随從人員從都城長安出發,前往烏孫。到烏孫後,馮嫽代表皇帝诏令烏就屠前來,正式冊立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為“大昆彌”(國王),烏就屠為“小昆彌”,并賜二人金印绶帶。至此,烏孫的動亂得到了圓滿解決,漢與烏孫的聯盟得到恢複,馮嫽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務。

  公元前51年(宣帝甘露三年),因解憂公主年老,思歸故土,馮嫽随同她一起傳回都城長安。這時,烏孫大昆彌元貴靡的兒子星靡代行大昆彌事,由于星靡性情怯弱,國内又不穩定。馮嫽為此上書皇帝,請求再次出使烏孫。于是,已經年逾花甲的馮嫽,為了鞏固漢與烏孫的聯盟,又一次以漢朝使節的身份,不辭辛苦,踏上萬裡西行的征程。

  馮嫽作為一個女子,幾次被朝廷任命為正式使節,出使異邦,這種情況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是絕無僅有的。她為了加強漢族與西域少數民族的團結,可以說貢獻了畢生精力,在民族團結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後人有詩贊她:

  多少須眉無語

  ──詠馮嫽

  鐵與火,血與淚,多少須眉無語。

  誰能将女兒志男兒膽比個高下……

  龍堆秋草朝晖稀,骢馬晨迎翰海風。

  大漠關山來複去,何問天涯遠與近。

  血濃的親,酒香的情,隻叫絕域開雲道。

  誰能将女兒志男膽比個高下……

  狼望春花雪絮積,紫鞍夜度交河月。

  羽檄紛飛錦車匆,幹戈玉帛怎舍取?

  血濃的親,酒香的情,不圖榮名在畫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