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山東曲阜是一座文化古城,孔子的故鄉。作為封建社會的聖人,尤其是封建社會後期中,孔子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孔廟、孔府和孔林即是曆代尊孔崇儒的産物。三孔的規模是明清兩朝完成的,現存的古建築也基本是明清時期的。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孔廟,建築仿皇宮之制,分九進庭院,貫穿于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左右對稱排列,為中國最大的廟宇建築。孔府,合官衙與居住府第為一體,為明清時期北方建築的典型。孔林,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為中國最大、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孔廟、孔府、孔林,統稱曲阜“三孔”。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孔廟,自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魯哀公在曲阜城阙中孔子故居的三間小屋陳列孔子遺物起,經過曆朝曆代擴建,至1730年(清雍正八年)建成為如今面積約0.22平方千米,擁有殿、閣、坊、房466間的巨大規模的建築群,是曆朝皇帝、王公貴族祭祀孔子之地。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大殿整體可謂集建築藝術大成,面闊九間45.8米,進深五間24.9米,殿高24.8米,重檐九脊,黃瓦飛亮,鬥拱交錯,雕梁畫棟。

先不論其枋、檩、鬥拱、槅、扉的壯麗,僅就它那28根支架殿檐的青石雕柱來看,也讓人贊歎不已。每根石柱高約6米,直徑0.8米,墊以複盆蓮座柱礎,柱上雕刻雲龍。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前檐下10根為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每柱二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祥雲。下飾覆蓮花石座,從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雲龍騰起如飛,神态各異,遠而望之,祥雲之中蛟龍盤旋飛舞。

後檐和左右雨檐的18根為八棱水磨石柱。上面雕刻着的團龍,襯托着雲海波濤,栩栩如生,躍然石上。這種雕龍風格的石柱,連北京故宮的三大殿也未有,難怪相傳曾有皇帝前往曲阜祭孔時,當地管廟的人都用紅綢把石柱纏繞起來,害怕被皇帝看見。

廟内藏有大批珍貴石刻。其中,有120多塊漢畫繪畫雕刻像石,是二千年前社會真實的圖像反映,栩栩如生。如《博奕圖》,右邊為兩個正在伸手舉棋的棋手,左邊則有兩個鼓手擊鼓、兩個樂師吹彈、一個舞女正在歌舞樂隊做領舞,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這裡的碑刻,囊括了西漢以來到明清時期的各代名家刻石,有正楷、草書、隸體、篆書、行書等字型,分漢、滿、蒙多種文字;有仿照古代書法的臨摹,也有自己的創作,是珍貴的曆史見證。

孔府,是孔子的後裔、曆代“衍聖公”的府第和住宅。孔子去世後,故宅被改為廟宇,子孫一般依廟而住,廟堂合一,故稱“廟宅”。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邦過魯祭孔時,封九代孫孔騰在為奉祀君。十三代孫孔霸被封為褒成君。東漢時,還有大量族孫住在曲阜。章帝劉坦、安帝劉枯祭祀孔子後,都曾召見褒成侯和孔姓男女。

如今,孔府裡還保留有以前衍聖公的全副儀仗。由于沒有受到戰争的影響,府内遺存了一百多箱明、清衣冠,為我國僅有的傳世衣冠。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另外,還有萬卷左右宋、元、明、清等時期的檔案,記錄了當時的社會動态及封建統治階級内部的關系。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也稱“至聖林”,為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面積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正中偏南是孔墓,這裡有孔丘、孔鯉、孔汲祖孫三代的墳墓,史稱“三壟墓地”。孔子墓碑上雕刻着“大成至聖文宣王墓”八篆字,出自明代正統年間黃養正之手。

孔子墓西的三間西屋為子貢廬墓處。孔子去世後,衆弟子守墓三年後陸續離開,僅剩子貢在此又守三年。

中國文化聖地——山東曲阜“三孔”

自子貢為孔子廬墓植樹起,孔林内古樹已達一萬多株。這些柏樹、桧樹、楷樹等盤根錯節,植物生長茂盛。郭沫若曾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

孔廟、孔府與孔林,為中國曆代封建王朝嚴格按照儒家思想,刻意修建的,體制完備、布局嚴整,在中國古代宗廟、陵墓、官府建築門類中占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