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徽第一!長三角進出口“成績單”來了上海現“逆差”安徽成“黑馬”蘇浙“勁頭足”

作者:連接配接安徽

15.4%、16.5%、22.8%、25.8%,今年前三季度,滬蘇浙皖進出口同比增速“成績單”出爐。

安徽第一!長三角進出口“成績單”來了上海現“逆差”安徽成“黑馬”蘇浙“勁頭足”

“前三季度,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外貿均實作了兩位數以上的大幅增長。這一方面是去年疫情影響下低基數帶來的普漲,另一方面,春節後不少企業提前複工,港口碼頭等外貿運輸提前運作,對外貿增長提供明顯助力。”南京大學長江産經智庫區域經濟首席專家,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産業經濟學系主任、教授吳福象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民營經濟活躍、科技創新活力強、多元化的市場和外貿業态等諸多因素,也是長三角外貿“揚帆”的重要原因。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上海現“逆差”</h1>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實作進出口總值2.9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4%。其中,上海實作出口1.1萬億元,增長9.9%;進口1.82萬億元,增長19.1%;貿易逆差7111.6億元,擴大36.8%。

前三季度,上海貿易逆差顯著,背後原因為何?

“上海外貿逆差實質上是實體經濟産業結構調整的外部反映,逆差持續的深層次原因,是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比的提高。”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管理工程學院教授葛和平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根據世界銀行的經濟統計和國際相關的資料研究,服務業在一個發達國家(或發達地區)及其國民經濟中占的份額越大,對外貿易逆差越大。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服務業占75%以上,對外貿易也表現為長期逆差。”

“服務業經濟作為第三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第三産業的國民經濟總量及其增速相輔相成。由此可見,随着我國産業結構優化調整的不斷加速,外貿逆差增加現象将長期存在,并将繼續擴大。”葛和平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給外商投資提供了非常廣泛的市場和競争空間,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國際市場整體消費水準不斷提高的重要表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安徽成“黑馬”</h1>

據合肥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4994.1億元,創下曆史同期最好水準,比去年同期增長25.8%。其中,出口2913.6億元,增長26.2%;進口2080.5億元,增長25.3%。

與全國相比,前三季度,安徽進出口總體增速高于全國3.2個百分點,出口、進口增速分别高3.4、2.8個百分點。從規模看,前三季度,安徽進出口總值在中部第2位、全國第13位。進出口總值占長三角的4.9%,增速為長三角第一。

在葛和平看來,安徽成為“黑馬”歸因于對主要市場進出口表現良好,經營主體活力增強,高附加值産品出口快速增長以及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發揮重要作用等因素。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安徽對前三大貿易夥伴美國、歐盟、東盟分别進出口658.8億元、638億元、551.9億元,分别增長14%、27.6%、23.8%,分别占進出口總值的13.2%、12.8%和11.1%。

同時,安徽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9413家,同比增加554家。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2479.8億元,增長21.5%,占比49.7%。

此外,前三季度,安徽機電産品出口1804.1億元,增長35.1%,占出口總值的61.9%,較去年同期提升4.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品出口854.7億元,增長37.8%。

“自去年9月24日揭牌以來,安徽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積極作為,紮實推進‘9+3+N’專項行動計劃,對外開放活力持續釋放,高品質發展引擎作用日益突出。”葛和平說,前三季度,安徽自貿試驗區進出口1120.4億元,增長1.3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蘇浙“勁頭足”</h1>

在全國出口貿易十強榜單中,江蘇、浙江名列全國前三。

據南京海關統計,前三季度江蘇省外貿進出口值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6.5%,較2019年同期增長17.2%,兩年平均增長率為8.3%,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13.2%。其中,出口2.32萬億元,增長18.2%;進口1.43萬億元,增長14%。

對此,吳福象認為,江蘇民營企業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中美貿易摩擦、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内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導緻江蘇外貿主體在疫情後開始轉變,外資企業占比略有下降,民營企業出口增速和占比均顯著提高,成為穩定出口增長的中堅力量。”吳福象說,“同時,傳統産業迎來新的機遇。江蘇是傳統紡織服裝大省,外銷比例較高。近年來,由于成本上升導緻競争力下降,在江蘇出口總額中的比重趨于下降。但新冠疫情發生後,防護服、紡紗等出口增長明顯增加,省内企業承接了大量的疫情嚴重地區海外訂單。”

“江蘇外貿業态創新也不斷發力。”吳福象進一步指出,江蘇充分利用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态、新模式,跨境電商、保稅貿易、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迅猛發展,成為江蘇外貿發展的新動能。

此外,歐盟逐漸取代美國成為江蘇第一大貿易夥伴,且江蘇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呈上升趨勢,外貿市場多元化取得積極進展。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以後,三個片區緻力于制度創新,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成為出口的新增長點,對江蘇外貿新優勢培育起到關鍵性作用。

再看浙江。

杭州海關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浙江省進出口總值3萬億元,同比增長22.8%。其中出口2.16萬億元,進口8330.1億元,同比分别增長19.5%和31.9%。

葛和平表示,浙江機電高新産品引領出口增長。前三季度,浙江省出口機電及高新技術産品1.04萬億元,增長24.1%,占浙江省出口總值的48.0%,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1.2個百分點。同時,江蘇一般貿易穩定增長,加工貿易快速回升。

“外貿經營主體活力增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增長較快,也是浙江外貿增長的原因。”葛和平說。

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浙江進出口記錄的企業達90477家,同比增長6126家,已超過去年全年水準。浙江民營企業進出口2.26萬億元,增長22.5%,占浙江外貿總值的75.3%;外資企業進出口4861.1億元,增長23.4%;國有企業進出口2528.9億元,增長24.1%。浙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1873.8億元,增長36.8%,出口537.3億元,增長41.9%,進口1336.5億元,增長34.9%。(記者 潘潔)

來源:長三角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