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協商于民丨徐彙區政協着力打造“協商于民”委員工作站劄記

越來越有厚度的“建設者之家”社群、各種便民設施齊全的“水岸彙”服務站點……

如今,沿着徐彙濱江漫步,近看這條日新月異的“生活秀帶”,徐彙區政協委員狄金山心潮澎湃。通過徐彙區政協委員街鎮聯絡組這一平台,他參加了關于濱江開發建設的各種基層協商活動,提出一系列對策建議,并被采納。“能為這條‘生活秀帶’增光添彩,我很有成就感、獲得感!”他說。

近年來,在徐彙區政協指導下,徐彙區各街鎮成立政協委員工作聯絡組,之後又成立了基層協商點,引導政協委員參與基層治理、賦能基層治理,助力提升社群治理現代化水準。

協商之路越走越寬

從11号線雲錦路站6号口出來,沿着龍蘭路向西步行100多米,就能看到一幢3層的淡黃色小樓——這裡是龍華街道社群黨群服務中心,亦是龍華街道基層協商點所在地。

“當初我們把協商點設在這裡,主要是考慮到離地鐵近,交通便捷,這樣大家碰個頭也比較友善。”龍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政協委員聯絡組組長盧芸說。

走進小樓,在牆壁醒目位置張貼着聯系龍華街道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徐彙區政協委員名錄,以及開展基層協商的流程圖——包括“協商前準備工作”的5個步驟、“召開基層協商會議”的5個步驟、“協商後成果落實”的5個步驟。

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龍華街道的7個“基層協商點延伸點”。“圍繞開展基層協商活動,我們還設了7個‘分部’。”盧芸說。

2020年,龍華街道在濱江“建設者之家”、龍南佳苑社群、西岸智塔、水岸鄰裡彙、綠地彙、東航濱江、企航彙分别設立黨群服務站,為建設勞工、青年人才、濱江遊客、樓宇白領、社群居民等各類群體提供服務。同年8月,為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使政協委員進一步深入基層,在社群黨群服務中心設立基層協商點的基礎上,街道在7個黨群服務站分别設立基層協商延伸點,使基層協商的平台延伸到住宅小區、街區、樓宇、商圈。

“看!在‘總部’的馬路對面,就設有一座‘分部’。”盧芸邊說邊指向一座22層的玻璃幕牆樓宇——東航·濱江中心,那裡是白領們的聚集地。徐彙濱江有29個項目工地,在施工高峰期,外來建設者達上萬人,在這樣一個超大的“建設者之家”社群,街道同樣設有基層協商的“分部”。“我們希望,委員借助這些協商載體,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社群。”她說。

龍華街道延伸基層協商“觸角”,是近年來徐彙區不斷拓展基層協商平台的縮影。

2015年,徐彙區在13個街鎮設立街鎮政協委員工作聯絡組,由政協負責“搭台”,街鎮負責組織,引導近300名徐彙區政協委員深入社群、聯系群衆、聽取民情、化解民憂。

2020年,徐彙區在13個街鎮設立“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點,并鼓勵有條件的街鎮設立基層協商延伸點,借助基層協商兩大平台——街鎮政協委員工作聯絡組、中共徐彙區委部署的“滿意在徐彙”走訪活動,引導政協委員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協助基層解決治理難題。

多年來,委員通過列席街鎮社群代表大會、視察街鎮重點工作、評議實事項目,圍繞街鎮年度工作計劃制定、重要項目安排、重點工作推進,積極協商建言,為化解百姓“急難愁”問題貢獻智慧力量。

在天平街道,圍繞高安路精細化治理,委員漫步街區,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在湖南街道,圍繞“曆史風貌區裡的民生”這一專題,委員們走進一幢幢“梧桐樹下的老房子”,進行實地探查,圍繞房屋修繕、居民生活條件改善,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議,被職能部門吸納進工作方案。在龍華街道,通過參加“滿意在徐彙”走訪活動,委員了解到龍漕路龍吳路口的人行天橋加裝電梯問題,遂向職能部門反映情況,得到“會在龍吳路快速化改造中得到解決”的答複。區政協委員席蓓莉結合基層協商所見所聞,提出社群防疫工作更人性化、便民化的建議,并送出相應的社情民意資訊得到采納。

通過不斷優化基層協商平台,在徐彙區,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之路正越走越寬。

協商議事越來越實

2021年7月28日,台風“煙花”剛剛掠過申城,籠罩在濛濛細雨中的徐彙濱江西岸金融城建設工地,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一走進工地,就和建設勞工、基層從業人員聊個不停,“打聽”建設勞工的居住、生活情況。

他們是聯系斜土街道政協委員工作聯絡組的徐彙區政協委員,來自文化、教育、醫療、社會工作等各個領域,專程前來參加一場基層協商活動,主題為“連結社會資源,精準服務需求——西岸金融城建設者之家營運探索”。當天視察活動結束後,在西岸金融城“建設者之家”的一方會議室内,聯絡組召開基層協商座談會,委員們針對建設勞工實際需求,圍繞加強公共服務資源配送、提升生活設施便利性、確定建設工地安全等方面,踴躍獻計獻策。

“我們将吸納委員的建議,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資源的開放共享,并對建設者實行‘精準配送’,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徐彙服務的溫度’。”斜土路街道辦事處主任周瑩說。

把協商會場搬到建設工地,圍繞一線勞動者關心的話題開展交流,是徐彙區着力提升基層協商效能孜孜不倦的探索。

為了確定基層協商“不走過場”、在基層治理中能真正發揮作用,每年徐彙區政協都會和各街鎮反複溝通,“精選”協商議題。按照徐彙區政協相關負責人的說法,确定的協商議題,一般來說要符合三個要求,一是要聚焦社群百姓關注的熱點話題,要結合居民需求;二是要聚焦較難解決的問題,如果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那也沒有必要借助政協委員的智慧和力量了;三是切口要小,不能太過宏觀,導緻在街鎮層面無法解決。

每次開展基層協商,各街鎮都會邀請生活、工作在當地的區政協委員參與。此外,各街鎮會根據協商主題的類别,通過區政協牽線搭橋,邀請相關專業、界别的政協委員參與,引導委員發揮自身專業特長,幫助基層化解難題。

在區政協、各街鎮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在全區基層治理工作中,基層協商正發揮着越來越顯著的作用。政協委員的傾情參與,為基層協商增添了一個富有溫度的“協商觸角”。

——2020年,田林街道在打造景觀街區的過程中,在店招店牌整治上“犯了難”:如何既能避免沿街招牌雜亂無章,又能适度凸顯招牌個性、避免招牌樣式過分統一?街道聯絡組邀請具有規劃、設計專業背景的政協委員參與協商讨論,根據對方的專業建議,對整治方案進行修改完善。

——2020年,徐家彙街道在推動樂山地區治理的過程中,圍繞社群管理、拆除違章建築等方面的問題,邀請來自各個專業領域的政協委員出謀劃策。後者立足自身專業特長,為居民答疑解惑,做居民說服。在包括政協委員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協助和推動下,社群治理各相關方逐漸達成共識,進而加快了治理工作的進度。

——随着“雙減”工作推進,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回歸社群。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孩子們有更多的遊玩場所,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2021年,淩雲街道圍繞“連結社會資源,助力兒童成長——共議兒童友好社群建設”這一主題,開展基層活動,邀請教育界别的政協委員建言支招,并将委員們的建議納入初步工作方案。

“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往往是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提出建議,而非站在甲方或乙方的立場上,是以基層相對比較容易接受。”徐彙區政協專委辦主任、委員聯絡室主任蒲永锴表示,委員相對超脫的地位,使他們可以在參與基層治理的過程中,多發揮凝聚共識的作用。

協商效能不斷提升

如今,徐彙區各街鎮已将97名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和市政協委員納入政協委員街鎮聯絡組,邀請三級政協委員下沉一線,參與基層治理工作。

按照計劃,今年徐彙區各街鎮将圍繞“如何進一步提升‘1+7’濱江黨群服務站點的服務能級”“南丹東路—城市街區微更新項目提升”“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等13項議題,開展基層協商。這項工作得到三級政協委員的積極響應。

全國政協委員張英主動對接龍華街道,圍繞徐彙濱江地區服務業發展、人才集聚,提出一系列意見建議。市政協常委劉幸偕主動報名參加徐彙區政協2021年首場基層協商活動,在虹梅街道調研時,他圍繞航天新苑小區電梯加裝項目提出專業建議。市政協委員粟瑩多次緻電徐彙區政協辦公室,報名參加多項協商活動……徐彙區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将與街道繼續密切溝通,進一步完善協商議事制度,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使三級政協委員參與社群治理的效能最大化。

2021年8月17日,徐彙區舉行“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首批授牌儀式,龍華街道政協委員工作聯絡組等7個街鎮聯絡組獲得首批授牌。這一“翻牌”,将進一步規範和保障三級政協委員參與基層協商的常态長效。

徐彙區政協主席胡敏說,今後徐彙區各街鎮聯絡組要發揮好政協機構和政協委員的獨特作用,展現專門協商機構的特點和優勢、品質和效能,實作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結合,更好打造“基層需要、群衆點贊、委員歡迎、黨政滿意”的“協商于民”政協委員工作站。

原創 政協頭條

作者:政協頭條記者 劉子烨

編輯:楊骁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