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聆聽漢字之美:《飲食字傳》食材篇·芹

作者:追趕小天才
聆聽漢字之美:《飲食字傳》食材篇·芹

(張一清 著 / 梁 豔 讀)

聆聽漢字之美:《飲食字傳》食材篇·芹

“芹”這個字上面是“艹”,表示它的意思與植物有關;下面是“斤”,表示它的讀音與“斤”相近。

《說文解字》對它的解釋是:“楚葵也。”也就是說,這種植物也稱作“楚葵”。

然而,再參照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我們卻看到,段玉裁認為“芹”這個字在古代原本寫成上面一個“艹”,下面是遠近的“近”——“菦”。

而對于這個“菦”字,許慎的《說文解字》則解釋為“菜,類蒿”,并且進一步說“《周禮》有‘菦菹’”。

意思是說“菦”是一種樣子像蒿的蔬菜,而且可以腌漬成鹹菜等。

對《說文解字》中又是“楚葵”又是“類蒿”的這兩個“芹/菦”字,段玉裁認為是後人根據《爾雅》增補《說文解字》的時候多收了一個字。

而在他看來,這兩個字原本就是一回事,指的是同一種東西,也就是又叫“水菜、水芹、水英”的那種植物和蔬菜。

聆聽漢字之美:《飲食字傳》食材篇·芹

離離禾黍動愁深 清 石濤

芹菜具有獨特的清新香氣,味道鮮美,是以在古代詩文中并不乏它的身影。

例如杜甫《崔氏東山草堂》中就有“飯煮青泥坊底芹”;而蘇東坡在《新城道中二首》裡,也有“煮芹燒筍饷春耕”這樣的詩句。

當然,芹菜雖然味美,但它實在是非常普通的大路菜和大衆菜,而且現在還是江南一帶所謂“水八鮮”之一。

這種青菜常常是芹菜炒香幹、白果炒芹菜等家常菜式的主料。

另外,一種類似我國土生芹菜,莖稈卻更加粗大的“西芹”,以前大都在羅宋湯等西式菜肴中客串,現在卻也成為國人餐桌上的常客。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産自國外的“歐芹”,它主要是當作調料和作料使用的,一般不用作主料或配料。

而我們國産的芹菜,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已經說明,它們有水芹和旱芹的分别。

總的來說,現在北方一般以旱芹為主,而南方則是水芹更加常見。

水芹也好,旱芹也罷,由于它們都是家常味道,是以芹菜也就包含了普普通通這樣的寓意。

例如清代理學家、為官清廉的陸隴其《與鄭堂邑書》:“一芹之微,聊申鄙忱,并祈哂納。”

這句話是送人禮物時典型的客套話,大緻是說禮物微薄,不過就像一棵普普通通的芹菜罷了,隻能略表感謝之意,請您一定笑納雲雲。

聆聽漢字之美:《飲食字傳》食材篇·芹

神仙圖冊 列子 明 張路

從古至今一直流傳着的“獻芹”或“芹獻”這兩種說法,它們的基本意思完全一樣,都是在向别人贈送禮物的時候,用來表示所送的東西不過是一點小小的心意,禮物微薄,不成敬意。

比如《西遊記》第二十七回中,白骨精化身美少婦之後就曾經假惺惺地表示要把齋飯送給三藏師徒,并且還口口聲聲說:“如不棄嫌,願表芹獻。”

誰都知道,白骨精的這些話看似謙恭,實則暗藏禍心。

這一類說法其實都來自一個古老的故事。

故事最早見于《列子·楊朱》,大緻意思是有一個人,由于覺得芹菜很好吃,于是就把它推薦給了鄉裡的一位富人,而富人拿過芹菜嘗了嘗,卻覺得口感和味道都不怎麼樣,難吃得就像小毛刺紮了嘴巴,而且吃下去之後肚子也相當難受。

是以,後來就用“獻芹”或者“芹獻”表示送人的東西微不足道,再往後又衍生出自謙的一類說法。

由“獻芹”這樣的典故與說法,後來還産生了“芹誠、芹敬、芹意”這樣一些專門用語,它們的基本意思同樣是“聊表心意”。

例如,明代邵璨的《香囊記·問蔔》中的“且盡芹誠,躬調藥餌,願母病康甯如舊”。

還有《封神演義》第三十二回中的“今具有魯酒一杯,莫負末将芹敬”;以及元代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三折中的“蔬食薄味,箪食壺漿,不堪管待,聊表芹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