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作者:影視口碑榜

影視口碑榜(微信ID:yingshikoubei):電影,不僅是一場光與影的藝術盛宴,更是幻想照進現實的真實呈現。

電影展現的可以是一個時代,一個國家,一個人的一生。它在理性角度教你從不同層面看待問題,分析沖突,化解人生中有過或還未有過的危機。

它在感性的角度教你從不同的視角感受不同的情緒,有時你會以淚洗面,有時又會破涕為笑,有時瞠目結舌,有時贊歎不已。

有這麼一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密陽》,意為秘密的陽光。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密陽》的情節是這樣的:一個叫申愛的女人在丈夫車禍去世後,從首爾帶着兒子來到密陽小鎮開鋼琴學院,兒子不久後遭到殺害,極度痛苦的她選擇投誠基督,繼而慢慢選擇寬恕罪犯,探監時卻聽見罪犯平靜地告訴她“我已得到上帝寬恕”,她開始懷疑上帝的公平,于是走上了報複上帝、自我傷害的極端之路……

女主角在悲劇的命運中不斷找尋救贖,一路充滿了坎坷與悲歡。不過我們也總還是會看到,還是有那麼些秘密的陽光淡化着這條路的灰暗。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一)現實與驕傲

主人公申愛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女人。

她為何來到密陽?她對别人說,因為這裡是已故丈夫的故鄉,是丈夫生前夢想重歸的地方。然而在她的心底,在首爾,意味着她要直面丈夫生前在外面有别的女人的事實,還有丈夫離世後自己孑然一人的生活。

首爾的生活每一天都在拷打她的自尊,她甯願選擇來到密陽重新開始,在這裡,沒有人知道她丈夫的變心,也沒有人知道她其實已經多年疏于琴技,她可以驕傲地頂着來自首爾、畢業于首爾音樂學院的光環生活下去。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然而現實很快回擊了她的驕傲和自尊。在理發店裡,她聽見幾個街坊婦女閑言碎語議論着她,那時開始她意識到,原來在别人眼裡,自己隻是個神經兮兮的女人。

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她向街坊四鄰四處宣稱自己要買地——然而她壓根沒這麼多錢。與此同時,她熱情地參與密陽的女人們的飯局,與她們在KTV裡狂歡,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在這個小鎮的新生活已經走上了正軌。

就在那個大喜的狂歡之夜,大悲的事情發生了:獨自在家的兒子俊兒被綁架。而且,兒子被綁架的原因讓申愛無法接受——兇手盯上了申愛準備買地的錢。申愛當然拿不出那麼多錢,于是不久後,她見到了兒子的屍體。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事實上,申愛本質上還是一個天真的女人。一開始來到密陽不通人情世故,拒絕别人的幫助,拒絕給自己的學院挂假證,第一次見面便建議别人重新裝修店面,在和别人展開公關活動時,卻把六歲的兒子獨自留在家,被歹徒威脅後驚慌失措,這些都展現出了這個女人不成熟的自尊心。

這份不成熟的自尊心延續到了她投誠基督之後。犯人繩之以法了,她決定弘揚上帝的愛,去探監室當面表達自己的寬恕。也許在她的心裡,這次探監之行應該是,犯人非常痛苦地在她面前請求原諒,然後她用耶稣的教義向他申明,我寬恕你了,以此彰顯自己的博愛與偉大。

然而現實給她天真的想法重重一擊。她的對面坐着一個面色淡定的男人,緩緩對她說“我也信奉了上帝”“我已得到了上帝的寬恕”。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上帝已經寬恕了眼前這個犯人?那這樣自己的寬恕又有什麼價值?為什麼上帝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痛苦,卻讓這個罪犯氣定神閑地告訴我“他已得到了寬恕”?我都還沒有原諒他,上帝憑什麼原諒?上帝為何如此不公?

于是這份不成熟的自尊心,慢慢演化成了對現實的仇視,對世界的攻擊,慢慢演化成了怨恨和堕落。

(二)怨恨

失去兒子的申愛徹底地孤單了。

她怨恨,怨恨那個殺害兒子的罪犯,她也怨恨這個世界,為什麼如此擊打她這個弱女子的驕傲。

怨恨積壓在心裡總是要有個管道排解的,要不她就選擇報複,來換取内心的平衡,要不她就選擇信仰,來化解内心的仇恨。

一開始她選擇了第二種,用上帝的博愛來化解内心的仇恨。可是很顯然,她并沒有是以排解出内心的怨恨。當她看到罪犯的女兒被流氓欺負時,看到罪犯的女兒向她遞來求救的眼神時,她狠狠心便走開了。于是最後探監室之行,她徹底崩潰了。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于是她走上了報複。這次報複的對象,是上帝。因為這一次,她怨恨的對象已然變成了上帝。

她歇斯底裡,不遺餘力。她在教堂重重地拍桌使信徒無法禱告;她到音像店偷CD,并跑到大型傳教活動的音控棚裡用這張CD替換贊美詩,破壞傳教活動;她甚至引誘牧師到野外行淫;她還向深夜為她禱告的信徒們家裡扔石頭……

歇斯底裡的報複,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向這個世界乞憐。

最後她用水果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割出條條血痕。可是在那一刻,她跑了出去,向大街上的人呼救。這時的她,已然成了一個乞憐者。

怨恨碰上了自尊,最後變成了乞憐,這條發展線,大概我們很多人都有所經曆吧。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三)上帝

很多人也許看了故事,會覺得這部片子是反宗教的電影。這部片子不僅直接涉及宗教,而且直接展現了傳教的活動。而且宗教是主人公無法回避的人生曆程。

然而,女主人公申愛真的領會了上帝的教義了嗎?

誠然,怨恨的排解是可以用信仰來暖化的。但是,申愛皈依基督并不是因為她已經真誠地相信了基督的教義,她是将基督當成是放置自己的痛苦的避難所,更是把上帝當成了還自己一個公道的裁判。

是以,當她看到罪犯的女兒受欺負時,她沒有伸出援手,心底也許還升起了因為罪犯得到報應而萌生的快意。這雖是人之常情,但絕不是上帝教義。

是以,她一定堅持要當面寬恕罪犯,盡管身邊的信徒都勸阻她。因為這樣的她才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才有勝利的喜悅。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然而上帝的教義不是廉價的福音,申愛并沒有了解到那種博愛的精神,也沒有了解到救贖的精髓,也沒有真正接受那種上帝高于一切的信仰。她将上帝視為審判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她信仰基督隻是把基督教當成掩蓋她傷痛的Ok繃罷了。

是以,痛苦無法解脫并不是宗教的錯。一切的痛苦的事都是無法預料的“上帝的旨意”,一切痛苦的感覺都來自人的強烈的自我意識。你願意徹底相信上帝,将你的自我意識交給上帝,你才能得到教義上的心靈的救贖。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四)秘密的陽光

這部影片充斥着壓抑與悲恸。但如果就是這樣的話,這部影片就成了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影片的主旨不在于宗教,而是在于人性。而影片通篇看下似乎并沒有着墨于人性批判。

影片名為《密陽》,秘密的陽光。在女主人公的救贖之路上,還是有那麼些秘密的陽光在溫暖着故事。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首先是那個愛慕着申愛的金宗燦。他從一開始便被申愛的獨特氣質所吸引,并一直在申愛的身邊對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而且在申愛極度瘋癫對他施以色誘時,他沒有就機順水推舟,而是極力打醒申愛。這是唯一一個來到密陽後一直默默陪伴在申愛左右的人,這個平凡的中年男人直到最後俨然成了申愛的守護神。

然後是那個罪犯的女兒。父親進入監獄後的她,被流氓欺負,辍學,進了輔育院,幾經輾轉成了美容院的學徒,她的命運的悲苦并不比申愛差多少,而且都來自于他的父親,而是她卻毫無怨言。

當後來在美容院再遇申愛時,她的眼神裡還閃現出了一絲愧疚,盡管這一切都不是她的錯。從影片中看,她的性格軟弱、善良,沒有申愛那麼強烈的自尊心,她活得壓抑,卻安心。

還有一個人,是申愛的鋼琴學院旁邊服裝店的老闆娘。申愛在剛來時曾建議她把店面重新粉刷成亮色,一開始老闆娘對此嗤之以鼻。

然而後來服裝店生意不景氣時,老闆娘按申愛的建議去做後,果然生意有所改善。這時的申愛聽到這裡,心中一定會感到強烈的安慰,原來自己曾經不經意的善意,也可以給别人那麼秘密的陽光。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五)救贖

其實上帝無法救贖任何人。人隻能自己救自己。

就像那個兇手說“我已得到上帝寬恕”并不是真的是上帝寬恕了他,他隻是自己寬恕了自己。

從影片看,申愛一直在尋找自我救贖。一開始她逃避,自以為自己可以撐起一片新的天地,後來她逃進上帝的光環下祈求解脫,再後來報複世界消極乞憐,其實她一直在找尋救贖的終點。而影片的最後,她面對罪犯的女兒,無法直面而落荒而逃,她仍未徹底地從傷痛中完成自我救贖。

可是我們也能看到,秘密的陽光已經開始在救贖之路上扮演着關鍵的角色了。我們可以看到,曾經在背後對申愛閑言碎語的服裝店老闆娘對申愛曾經的建議十分贊許,而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金宗燦先生仍未離開。在金宗燦先生舉起的鏡子前,她修剪自己的長發,似乎是要剪掉沉痛的過去。

《密陽》:這部充斥着怨恨和悲怆的影片,在恨與驕傲中救贖

最後申愛會怎樣,她會在密陽好好生活下去嗎,會和金先生在一起嗎,最後她能原諒仇人笑對世界嗎?這個開放的結局沒有唯一答案,但是最後那個鏡頭,一縷陽光照射着不起眼的一角,似乎預示着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但願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悲歡中找到自己的救贖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