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理想照耀中國》的播出速度再慢也抵擋不住觀衆的熱情!
就按着這每天一集,每集僅有30分鐘的速度,《理想照耀中國》依舊在網播熱度排行前五之位,足以看出觀衆對這部劇的喜愛了。

由于每集都是一個小故事,是以每一個故事都可能帶給觀衆特别不一樣的感受。這一集《紐扣》,是張婧儀、牛駿峰、趙珞然、魏震、張珊萌等人主演的,其中張婧儀領銜飾演了個體戶第一人章華妹一角。
這是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年代,當年擺地攤、做小買賣屬于投機倒把,大家做小生意需要偷摸着幹,如果被打辦的逮着了,輕的是沒收商品,重的可能就被帶走了。計劃經濟色彩濃重的六七十年代,是有“投機倒把罪”的。
可誰幹點小買賣,不是為了吃口飯啊!
離着溫州不遠處,勤勞簡樸的義烏人已經做起了“雞毛換糖”的買賣。
利潤雖薄,但百姓總能換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小商販也會通過收獲的雞毛再次出售,形成現在所謂的商業閉環。
隔壁的溫州人或許聽說過“雞毛換糖”,或許也隻是想迫切尋找一份生存之道,倒買倒賣的機會放在面前,膽大的吃肉,膽小的啃涼饅頭。
可打擊倒買倒賣的打辦一直在追攆小商販,如何堂堂正正做生意,成了商販和打辦都想解決的事情。
這是一個很艱難的決策,這也是一個很大膽的決策,為了蹚出一條成功之路,大膽心細的溫州人做出了搞個體戶的決定,劇中章華妹,也是現實中第一個個體工商戶。
小小一張紙,分量卻是堪比泰山之重,它蘊含着祖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轉型的第一步!
就此,“投機倒把罪”漸漸浸沒在曆史長河中,溫商由于最早接觸到市場經濟的紅利,國内溫商崛起的時機到了!
對比内陸地區,沿海城市改革開放時間早,接觸市場經濟思想,也十分容易轉變思想,膽子大腦子活,讓溫商在祖國大地有了一席之地。
溫商能夠迅速崛起,并且有了專屬的“溫州速度”這個專屬名詞,離不開當年做決定的那批上司。
正是他們敢為人先,明白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才使得“東方的猶太人”稱謂,落在了溫州人的頭上。
溫商崛起的故事,因章華妹賣的“紐扣”開始,到如今湧現出一大批各式各樣的優秀企業家,離不開當年那個時代,時代造就了溫商。
說到這裡,想起了當年著名作家吳曉波先生,用切真而真實的寫作手法,站在民間的角度,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給讀者講述了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
書中不僅講述了溫商崛起的故事,還有深圳崛起的描寫,以及如今位列中國頂級企業家在當年崛起發迹的故事描寫。這本書的名字叫《激蕩三十年》,描寫的就是從嘗試改革開放,到如今宏觀調控下的市場經濟發展之路的形成,由于政策的完善,也讓無數優秀的企業家湧現了出來。
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曆史機遇,比如現在網際網路的崛起,使得多少受益者一朝發達。我們身處在這個時代中,需要的不是坐等,而是善于發現機遇,抓住機會,你也可能是那個一飛沖天的人物!
免責聲明: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更多新鮮内容請持續關注泛娛樂阿小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