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還有多少人記得新興大酒樓的青魚劃水?當年憑這一道菜,名揚武漢。

新興大酒樓系武漢市老字号餐飲企業,創始于1927年,創始人是徽菜傳承大師邵盛木先生。酒樓以傳承老字号企業文化和特色菜品,出品以做工精細,味美肉嫩著稱。主打徽菜,同時還有浙甯菜系。上世紀八十年代,新興大酒樓出品的“青魚劃水”菜肴在江城名菜評選中,被命名為“青魚劃水王”,正式登上江城名菜榜。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前幾日晚上,在武昌江灘元銀甲遇見了原新興大酒樓的周大師和經理張老先生,聽兩位老先生說起那些新興大酒樓的輝煌往事,感慨萬千……兩位先生已經七旬左右,歲月催人老啊。說到這裡,希望紅燒劃水這道名菜能夠重出江湖啊……

接下來,就說一說徽幫菜以及其翹楚新興大酒樓。

1武漢的徽幫菜

當年,武漢有不少的徽菜館,這跟“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徽商在武漢占據重要位置相關。 舊時,徽菜館以數量多,檔次高,執武漢餐飲之牛耳。“中華談吃第一人”唐魯孫先生提及“武漢三鎮沒有一家自命湖北菜的飯館,一般古樸典雅的老飯館,大多挑着徽館牌号。”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武漢著名的徽菜館頭牌當屬大中華酒樓(後因武昌魚演變為鄂菜翹楚),其次是中南春酒樓、新興樓、同慶酒樓等。

中南春酒樓就在江漢路上,其灌湯鮮肉蒸餃最有特色。

新興樓于1936年開業(也有說法是1927年),最有名的菜肴是“紅燒劃水”。

同慶酒樓以紅燒魚面蜚聲武漢。據說,大中華酒樓章在壽,發迹之前就在同慶酒樓當學徒。因為勤勞能幹,深得老闆胡桂生的賞識,進而很快學到了一手徽幫菜的手藝。

除此之外,徽幫菜也有一些便宜的館子。例如升基巷的景陽樓,一桌人四塊銀元即可吃飽,菜肴是燒青魚、黃焖圓子、三鮮面等。

然,後來的歲月,随着徽幫的衰退,武漢的徽幫菜也的确衰弱了。

但,很多人都對新興大酒樓念念不忘。當時在漢口青少年宮斜對面的新興大酒樓,就是武漢徽菜界的扛把子!

2“青魚劃水”與“跑馬蛋”

上世紀八十年代,新興大酒樓出品的“青魚劃水”菜肴在江城名菜評選中,被命名為“青魚劃水王”,正式登上江城名菜榜。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昨日晚上,漢陽四新大道元銀甲聚餐,在新興大酒樓掌勺五十多年的,現已七旬的周大師親自下廚為我們做了兩道大菜,一道是青魚劃水,一道是紅燒魚肚當。

中國烹饪大師、元銀甲的楊元銀大師特意買了一條六斤重的青魚,為的就是讓周大師展示這道著名徽菜。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當年新興大酒樓的胡潤松經理稱,經典徽菜青魚劃水的做法是——選4斤左右鮮活青魚,取其魚腸眼下尾部,尾鳍保持原樣,魚尾豎切兩刀分三丫;幹鍋上爐燒至見紅,倒冷油潤鍋随即倒出,餘油放姜片煸炒,再将魚尾一丫丫進鍋,加料酒、醬油、老醋、白糖、豬油、精鹽、适量水文火焖燒10分鐘,再大火收汁勾芡,加味,翻鍋,裝盤。

其燒法相當生猛——既不過油、又不過水,甚至不用鍋鏟,調料一氣給足, 隻用手腕力量轉鍋,加鍋蓋,焖燒出紅亮的自然芡,一根煙的功夫,出鍋! 擺盤很有意思,尾巴兩翼軟趴,中翼豎立如旗,顫顫的,油脂肥亮,誘人食欲。

周大師畢竟年紀已高,力氣上已經不再壯年,出品的青魚劃水雖然不夠盡善盡美,但魚肉奇嫩,多少還是有着老将廉頗再上沙場的餘韻。當将周大師的做菜視訊發到視訊平台上,迎來的不是贊美,卻是diss。如“這劃水與色、型均不沾邊,味道好極了。”“69歲才學的廚師吧”“沒有大翻,也就沒有水準了,汁芡勾得也不好。這是一道上海菜,要發亮。”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周大師說,青魚劃水固然牛氣,紅燒魚肚當肥美無比,應該更受當下人的喜歡,另外還有跑馬蛋、水晶球更是新興大酒樓的知名菜肴。

衆人好奇,什麼是“跑馬蛋”?就是六個蛋白包裹起牛肉,将蛋白打勻,燒一鍋油,倒入鍋中,塌平,快速油煎用鍋鏟卷起來。稍微用力猛了一點,剛剛形成的脆皮就會斷開。卷好後,像一個大枕頭面包,非常蓬松,遇冷卻會迅速消下去,與甜品“舒芙蕾”有些相似。

大師傅要求,服務員要直接端着鍋一溜小跑着上菜,是以叫“跑馬蛋”(我懷疑也跟西商跑馬場有關),讓客人乘熱用筷子扒着吃,吃口蓬松還有咬勁。這道菜的難點是,裡頭最不容易熟,而且容易破。這是考驗技巧的活兒。但也辛苦了服務員,必須急急如律令,快快快!

3其他名菜

除了上述名菜,新興大酒樓還有很多的菜肴。

比如,水晶球,有人記得不?

結合了當年新興大酒樓法人胡潤松的資料,“水晶球”的大體做法如下,将芝麻豬油芯切小塊,滾進攪打蓬松的蛋清液中,把它滾成一個乒乓球模樣,迅速下鍋炸。拖時手腕的力量要掌握好,要快,立即封口包住,不然下油鍋就會留下兩個眼,油糖芯會流出來,屬于“手腕輕功”。

“金錢雞”是和它相反的菜,兩層肥肉夾一塊雞肉,滾上蓬松蛋清液下鍋,形成一個圓形,卻要露出兩個方眼出來,達到外圓内方的效果。這道菜,豬油都滲入到雞肉裡去的,非常燙口卻肥嫩。 胡潤松曾說,“這個菜隻有陳興浩(老一輩廚師)會做,我們一放手,蛋清液就封住了眼。”可見老一輩的講究。

新興大酒樓雖然名為徽幫菜,但也融合了浙江甯波一帶菜系,并跟當時武漢幾大酒樓“百家争鳴”。當時燒劃水最厲害的竈頭大師傅叫陳興浩,他的師傅就是甯波人、五芳齋的謝阿三,燒鳝糊和黃魚都不錯,可見新興大酒樓有着甯波的影子。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當年武漢餐飲界有着這樣的說法,“吃糖醋鳜魚是老通城,吃青魚劃水是新興樓,吃黃魚去五芳齋,吃豆瓣鳜魚去芙蓉酒樓……”對于新興大酒樓,胡潤松充滿着自豪,“抹筆杆鳝絲,老通城都沒有我們做得好;跑馬蛋,五芳齋也會做,沒有我們做得好;;但我們家做醬爆肉,就沒人家春明樓做得道地。”

其實,除了青魚劃水等徽菜,它家小湯包也很是知名。有網友回顧,90年代湯包五塊錢一籠,每月領了工資後都要去解饞。另外還有幾毛錢一大碗的水餃,至今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人愛吃的臭鳜魚,也是從新興大酒樓流傳出去的。它其實是一道黃山菜,“我們店裡叫‘腌鮮臭鳜魚’,腌它蠻花時間,現在都是用王緻和的臭腐乳鹵幾個鐘頭弄出來的,趕工。”胡潤松說。

80年代,新興大酒樓很是輝煌,名人紛至沓來。尤其是體育明星,如老中國男籃、比郎平的資格還老的老中國女排、原遊泳隊的俄羅斯主教練、足球隊的馬丁,都曾去店裡吃青魚劃水。朱明瑛、張暴默、遊本昌等明星也曾在此宵夜。

舌尖上的老武漢:始于1927年的老字号,一道青魚劃水名揚江城

新興大酒樓後期,武漢五芳齋的張明亮更是被派往新興大酒樓,掌管相關事宜。那時陳興浩已經去世,新興大酒樓内部沖突不少,開始走下坡路。無獨有偶,80年代到90年代初張斌去世之前,老通城也是進入了輝煌的擴張時代。

随後進入90年代中期,武漢的大酒樓如中了蠱一般,紛紛轉型失敗,繼而倒閉的倒閉,清算的清算,落了個蒼茫茫大地真幹淨。

同時,随着老字号餐企與傳承人的逐漸消失,很多老漢口名菜也随之“失蹤”。除了新興大酒樓的名菜外,原人民酒樓的刺猬珍珠丸(丸子蒸熟後外裹的糯米豎起)、原會賓酒樓的脆皮大腸頭、原老通城的響糖鳜魚、原春明樓的抓炒裡脊,也基本上消失于武漢的餐飲江湖了。

不知還有多少人記得那些消逝的老漢口名菜?

作者:舒懷

圖檔:感謝元銀甲邀請拍攝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