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節钺”代表着皇權,持有“假節钺”的大臣,如同皇帝親臨,擁有着很高的權力,武将手握“假節钺”,可以不經過請示,直接斬殺觸犯軍法的将士。“假節钺”因為權力太大,這導緻皇帝授予“假節钺”之權時,十分慎重,漢末三國時期,也隻有13個人擁有“假節钺”。

一、董卓
董卓是漢末時期的權臣,他原本是漢朝的邊将,在冀州、涼州等地,為漢朝抵禦外敵,鎮壓内亂等。漢靈帝去世後,他趁宦官十常侍和外戚何進等人内鬥之際,率兵入京,控制了皇帝和朝廷,成了東漢的權臣。軍政大權都控制在了董卓之手,董卓也擁有了“假節钺”等諸多特權。
多行不義必自斃,董卓掌握大權後,廢漢少帝,毒殺何太後等,激起了民怨,天下諸侯起兵讨伐他。後來,曹操等諸侯沒有殺掉董卓,但董卓卻因為和手下将領呂布争奪女人,被呂布給殺了。
二、陸遜
江東最有權勢的大臣是他的大都督,但孫權早期時期,既不是諸侯王,也不是皇帝,他沒有資格授予“假節钺”,這也導緻他手下的周瑜、魯肅和呂蒙,雖然實權很大,但沒有“假節钺”之權。孫權稱帝後,有資格授予“假節钺”了,是以他的最後一位大都督,陸遜有“假節钺”。
三、關羽、諸葛亮
蜀漢有2人擁有“假節钺”,第一人是關羽。關羽是劉備手下的第一大将,也深得劉備信任,劉備率兵奪取益州時,留關羽鎮守荊州。劉備拿下漢中,進位漢中王之後,就封關羽為前将軍,賜“假節钺”。可惜,關羽沒有用好“假節钺”之權,不久,他率兵攻打襄陽和樊城。由于事先未向劉備請示,導緻劉備沒有做好準備,沒有配合關羽攻打曹魏,讓關羽孤兵作戰,最後在江東和曹魏的聯手下,他輸掉了襄樊之戰。兵敗後,蜀漢丢掉了荊州,關羽也被江東擒殺。
第二人是諸葛亮。諸葛亮是劉備的首席謀臣,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才開創了蜀漢基業,是以他在去世之前,将諸葛亮安排為了兒子劉禅的托孤大臣。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以托孤大臣的身份,控制了蜀漢的軍政大權,劉禅隻是負責祭祀等禮儀,諸葛亮自然也擁有“假節钺”等特權。
四、曹操
董卓作亂之後,漢朝的皇帝就淪為了傀儡,漢室的天下,也落入了袁紹、曹操、袁術等諸侯之手。曹操開始打着“匡扶漢室”的名義,起兵争奪天下,是以在謀臣荀彧的勸說下,曹操将漢獻帝奪到了自己之手。曹操得到漢獻帝之後,擁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但漢獻帝,卻有名無實,隻是曹操的一個傀儡,大權掌握在曹操之手,曹操也擁有“假節钺”等特權。
五、曹真、曹休、曹爽、夏侯尚
相對于張遼、徐晃等外姓将領,曹魏比較信任宗親将領,是以一般的統兵大權,曹操等人都會交給曹仁、夏侯淵等曹魏宗親将領。曹魏宗親将領中,地位最高的是夏侯惇、曹仁等人,但曹仁、夏侯淵,雖然地位很高,權勢很大,曹操卻沒有給予他們“假節钺”的權力。到了曹魏後期,曹真、曹休、曹爽,成了曹魏的托孤大臣和重臣後,權勢很大,他們獲得了“假節钺”之權。
夏侯尚也是曹魏宗親将領,本領高強。同時,他和曹丕關系很好,是以也擁有“假節钺”之權。可惜,後來夏侯尚因為寵愛小妾,不愛正妻曹氏。曹氏跑去向曹丕告狀,曹丕為了給曹氏之女出頭,殺了夏侯尚的小妾,但誰知夏侯尚對小妾動了真感情,夫妻死後,他也郁郁而終了。
六、于禁、滿寵
于禁是曹操時期,唯一擁有“假節钺”之權的外姓大将。于禁跟随曹操較早,立下了很多的功勞。于禁的統兵能力也不錯,是以曹操給予了于禁“假節钺”的權力。襄樊之戰時,于禁被關羽水淹七軍後,投降了關羽,這讓于禁晚節不保,被曹魏衆人瞧不起,死後未能進入曹魏太廟。
滿寵也是曹魏的一員名将,他跟随曹操參加赤壁之戰,跟随曹仁參加襄樊之戰等,立了不少功勳。曹叡時期,滿寵接替曹休負責東側對吳作戰,這讓他很受曹叡信任,給了他“假節钺”之權。
七、司馬懿、司馬昭
曹操、曹丕時期,對司馬懿有所防備,沒有給司馬懿太多實權。曹魏後期,張遼、曹仁等人都去世後,曹魏為了對抗北伐的諸葛亮,隻能重用司馬懿,這讓司馬懿的權勢越來越大。曹叡去世時,還将司馬懿安排為了兒子曹芳的托孤大臣。可惜,司馬懿狼子野心,趁曹芳、曹爽等人外出祭祖之際,發動高平陵之變,奪了曹魏江山控制權。司馬懿成了曹魏的權臣,擁有“假節钺”等特權。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也控制着曹魏的江山,是以擁有“假節钺”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