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周列國志》故事 古代史官的原則性有多強?

看到過史官或者權臣篡改曆史的故事,或者後一個朝代貶損前一個朝代的故事,有時候總令人懷疑史書的真實性,或者看某些曆史真相撲朔迷離。人們不僅會問:“我們所看到的曆史是不是都是真的?”從《東周列國志》中的幾個史官的故事,我們有理由相信,大部分曆史都是真的。

一,不肯改寫曆史的董狐。

春秋時期的晉國,時期,晉靈公和要設計殺害,趙盾的堂兄當時是晉國新軍副将,他到軍營挑選了兩百多軍士刺殺晉靈公。趙穿接回了準備逃亡的趙盾父子。之後,作為中軍元帥兼相國的趙盾,率領群臣迎立的小兒子為君,就是。晉成公沒有追究趙穿刺殺晉靈公的罪責,趙盾也沒有懲罰趙穿刺殺晉靈公的行為。是以史官就把刺殺晉靈公的罪責記到趙盾的身上。

《東周列國志》故事 古代史官的原則性有多強?

有一天,趙盾經過史館門前,有心要看一看史官董狐是怎麼記載晉靈公被殺這件事的。董狐在史簡上記載:“秋七月乙醜,趙盾弑其君于桃園。”夷臯是晉靈公的名字。趙盾看到這裡,大驚,不由得替自己分辯:“太史錯了!晉靈公被殺的時候,我已出奔河東,離開绛城兩百多裡,怎麼知道晉靈公被殺的事呢?你卻歸罪于我,不是誣蔑我嗎?”。董狐說:“你為相國,雖然出奔,但沒有離開晉國,回國後又沒有讨伐弑君的罪臣,說這件事不是你的主謀,誰會相信呢?”趙盾說:“還可以改嗎?”董狐說:“是是非非,号為信史。我的頭可以斷,此簡不可以改!”趙盾感歎說:“哎呀!史臣的權比卿相還大!恨我沒有出境,不免受萬世惡名,後悔都來不及了。”

《東周列國志》故事 古代史官的原則性有多強?

從此,趙盾對待晉成公更加恭敬謹慎。趙穿自認為有功,想求做正卿,趙盾礙于公論,沒有同意。趙穿非常憤怒,背上長疽而死。趙穿的兒子請求繼承父親趙穿的職位,趙盾也沒有同意,而是說:“等你将來有了功勞,即便官至卿位也不是什麼難事。”史書論趙盾不因為私情,不肯給趙穿父子過多的恩惠,都是因為董狐直筆記載曆史,是以趙盾不得不謹慎行事。

二,即使幾兄弟都被殺,也不肯改寫曆史的齊國史官。

經常去大夫家吃喝,看見崔杼的妻子長得漂亮,就喜歡上她,并且和她私通。崔杼知道了以後,忍無可忍,設計把齊莊公殺了。崔杼是當時齊國的權臣之一,另外一個是,兩人把持着齊國的朝政。

《東周列國志》故事 古代史官的原則性有多強?

崔杼

崔杼殺了齊莊公,害怕史官會如實記載,他想讓把齊莊公的死因,寫成得瘧疾病死。太史伯不同意,他在史簡上記載:“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光。”光是齊莊公的名字。崔杼看見了,大怒,殺了太史伯。太史伯有三個弟弟,分别叫:、、。太史伯死後,仲接着為史官,他仍然如實記載,崔杼接着殺了仲;叔接着為史官,同樣如實記載,崔杼又殺了叔;季接着為史官,他仍然如實記載,崔杼拿着史簡問季:“你的三個哥哥都死了,你們都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季回答說:“根據事實記載,這是史官的職責。史官失職卻活着,不如死了!昔日趙穿殺晉靈公,太史董狐因為趙盾是正卿,卻不能讨伐弑君的趙穿,是以在史簡上記載:趙盾弑其君夷臯。趙盾不是以責怪董狐,因為趙盾知道史官的職責不可廢除。我即使不寫,天下必定會有寫的人。不如實記載,相國的醜事也遮蓋不住,隻能白白讓有識之士譏笑。我是以不怕死,請相國裁決!”

崔杼歎息說:“我害怕社稷從此衰落,不得以殺了齊莊公。即便史官如實記載,人們必定會諒解我。”

崔杼把史簡扔還給季,季捧着史簡離開崔杼,快到史館時,遇到另外一個史官正好來到史館,季問南史氏為什麼而來,南史氏說:“我聽聞你們幾兄弟都死了,恐怕是因為夏五月乙亥的事而死,我是以來拿史簡。”季把他所記載的史簡給南史氏看,南史氏這才離開。

太史季的三個哥哥都因為如實記載齊莊公的死因,而被權臣崔杼殺害,太史季也差點是以而死,但史簡上仍然隻字未改,如實記載。

結束語:趙盾是當時晉國的權臣,但董狐作為一名史官,毫不畏懼,告訴趙盾,哪怕殺了他,也不能更改史簡上的記載。這就是一名史官的職責和骨氣。正因為古代有像董狐這樣的史官,是以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古代的曆史真相。

史書不僅記載着曆史人物的悲歡離合、豐功偉績,記載着他們的血淚故事,也同樣飽含着曆代史官們的血淚。我們不禁深深地感受到史書的沉重和來之不易。

原創首發,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