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公元1633年,徐霞客花了兩天時間,從山西省五台山出發,來到恒山附近。
八月初十,徐霞客從沙河開始,直到箭筸嶺南面,他一路翻山越嶺、盤旋山谷之際,所見全是土堆與荒山,看得他都疲憊了。可是,當徐霞客翻到箭筸嶺北面時,他眼中卻是另一番風景。那裡峰巒延綿,崖壁的岩石上,生長着許多樹木,顔色各異的樹葉交織一處,猶如一匹五彩斑斓的錦緞。那個别樹木,盤曲倒挂在岩石上,猶如一條巨蟒。

徐霞客欣賞着如此美景,一直走了五十裡,來到谷底,看見一股奔騰的泉水。他順着泉水走,來到龍峪口,從這裡起,山勢越發陡峭起來。徐霞客詢問當地人,得知這座山叫龍山。在明朝之前,龍山曾經與恒山比肩,元好問、張德輝、李治都遊覽過此山,還留有詩文相唱和,徐霞客覺得真是意外收獲。
隻是,時過境遷,如今的龍山,越發不能與恒山齊名了。
徐霞客往東走了十裡路,又往西北走十裡,通過一條車馬往來不絕的大道,來到恒山山腳。
徐霞客直往山裡走去。隻見一條小溪曲折窈窕,由崖壁高聳的兩座山峰間流出。這般幽靜雅緻的景色,徐霞客覺得,連武夷山的九曲溪都無法比拟。
崖壁上,鑿有石坎,寬四五尺,高一丈。徐霞客看在眼裡,那是廢棄已久的,隻剩下兩根粗壯的柱子架在高處。他猜測,這就是漲水時,架上木頭來修棧道的。
徐霞客沿着溪澗,拐了三次彎,看到了半山腰懸崖壁上,挂着一座樓台,猶如海市蜃樓,這座懸空寺是五台山北那座無法比拟的。
恒山附近的這座懸空寺,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這座懸崖峭壁上的寺廟,依靠榫接結構,經受住了一千五百多年的風雨,至今仍可供遊客攀登遊覽。
當年,徐霞客鼓足勇氣,登上了懸空寺。他見樓閣錯落有緻,回廊曲折蜿蜒。他覺得憑空蓋起這般樓台,隻有懸空寺能做到。懸空寺裡,接待遊客的地方,窗明幾淨,卧榻上被褥溫暖,方寸之間,既肅穆莊嚴,又雅緻舒适。
徐霞客從懸空寺下來,繼續在峽谷中行走。他拐了三、四次彎,來到峽谷口。這裡豁然開朗,别有洞天。徐霞客往前走了一裡路,在溪澗東邊,他看見數百級台階之上,有一座挂有三重匾額的山門,那就是恒山廟的山門了。徐霞客見山峰層層疊疊,一眼望不到頂,他便找了戶人家住下,預備第二天登北嶽恒山。
未完待續,請關注“景緻記錄”,多謝!
備注:我曾在2020年4月19日,寫過一篇介紹北嶽恒山的文字“馬經滹水魚龍避,霜下恒山道路清”,文中介紹過離地90米高的懸空寺。大家若有興趣,可移步前往,看看懸空寺的相關資料,便可知中國古人也同樣聰明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