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剛過四十歲孩子正好上大學,自己覺得自己狀态很好,樣子還很年輕的時候,就碰到一個二十好幾的人叫我阿姨。那聲“阿姨”叫得我簡直就是晴天霹靂一般,那種打擊力度不亞于在我心裡丢了顆原子彈,擊潰了我的自信心,感覺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生命已經完結了,從此就是一個沒有性别的老人家了。為此,我悶悶不樂了好一陣子。
後來,在我四十五六歲的時候,一個三十五六歲的女人,叫我阿姨。我看了看她頭上的小卡子,知道她在裝嫩,覺得有些好笑。叫我阿姨就顯得你年輕了?就算你叫我奶奶你看起來也是奔四的年紀了!我就直接怼她:你有四十好幾了吧?
不過,漸漸地我被叫阿姨叫多了,慢慢就接受了。不久前看病的時候還被一個護士說“你們老年人”應該如何如何注意,我雖然略有刺耳之感,卻再不為變老這件事難過了。
前天,看到高圓圓回應變老時說,自己更知道自己的狀況,更能體會這一點。

歲月不饒人
誰也饒不過歲月
還好老天是公平的,女神也不能幸免變老這一劫。
既然大家都會老,先老和後老又何妨呢?是以,如今我真的再也不會為此煩惱了,接受自己變老的确需要一個心理過程,也就是說,習慣了就好。
現在我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就在昨天,出去喝瓦罐湯,賣湯的店主六十了,比我大整整十歲。她熱情地叫我“大姐”,我居然笑眯眯地欣然答應了。
<h1 class="pgc-h-center-line">既然變老是不可逆的自然規律,我認為正視它,比整天自诩為凍齡女神、自欺欺人要好。</h1>
如果而把“老”看成是身體上,外形上的老化;把“衰”看成是内在的精神上的老去,這樣我們就會發現老和衰并不一定是完全同步的。有些人外表上已經開始老去,他們的記憶還在過去,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總覺得自己比别人看起來年輕的原因吧。還有些人外表雖然已經蒼老了,但依然是年輕人的心态,總認為自己依然是那個人見人愛的小公主小王子。
我們為什麼怕老呢?因為年輕代表着生命的主流,我們害怕自己被邊緣化。還有,“老”還說明自己已經日落西山,來日不多了。是以不願意過早地劃到“老年”的那個圈子裡去。
其實,随着科學的進步,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人的隊伍也愈加強大。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老而彌堅,老有所為,老當益壯,老而不衰,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h1 class="pgc-h-center-line">面對歲月,我們可以呵呵一笑:年齡算個屁!</h1>
不過,對有些脆弱有顆少女心的阿姨,大家最好還是“口下留情”一下,不用刻薄地提醒人家,歲月已逝,韶華不再。你年輕也隻是相對的暫時的,變老才是常态的持續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像歐洲人學習,他們好像一般不會“大姐”“阿姨”“奶奶”地叫吧?統統都叫“女士”,這樣或許會少一點傷害吧!
記得魯迅先生有篇文章,說某家人生了個孩子,大家都說孩子以後會怎樣怎樣如何如何,結果有一個人說孩子以後會死。這句殘酷的大實話,揭露了生命最後的結果。是以我們從出生開始,就在變老的路上了。無論我們在這條路上活得平凡也好,精彩也罷,那都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無怨無悔!
最後祝我們在老去的路上越走越開闊,越走越豁達,越走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