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春天的杭州,怎麼能少了那一抹龍井的清香?

今天(3月12日),西湖龍井茶正式開采。都市快報直播團隊來到滿覺隴村,實地去探了探這裡的茶葉寶寶們長得怎麼樣了。

早上天公作美,太陽終于露面了,不少茶農都背上竹簍趁着好天氣到茶園裡去轉轉,準備第一撥開采。

說起滿覺隴,杭州人再熟悉不過了,肯定會說,噢,曉得的,“滿隴桂雨”“桂花樹底下喝茶”,似乎隻有到了秋天這裡才是杭城美景C位,事實上,春天裡的滿覺隴同樣是一絕。

滿覺隴村是西湖龍井核心産區之一,總共擁有茶園面積900多畝,比較集中的一部分在馬兒山,以群體種為主,這是西湖茶區最傳統的珍貴茶樹良種,也就是茶農口中的“老茶棚”。還有一部分就生長在村後的白鶴峰上。村民把這裡的茶葉形容成是“躲在深閨的大家閨秀”,不愛抛頭露面,卻是真正的“綠富美”。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馬兒山茶園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白鶴峰茶園

上午10:00,我們沿着山道爬到白鶴峰山腰間,綿延的茶樹蜿蜒起伏,滿眼綠意。擡頭朝遠處一看,今天的能見度高,整個西湖全景盡收眼底,再往上爬,還能看到錢塘江。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記者 餘夕雯 攝

滿覺隴村的老書記胡公仰介紹說,“整個村的茶園是以虎跑泉眼為中心,茶樹都是喝着虎跑水長大的,虎跑水和龍井茶‘雙絕’都在滿覺隴了。”

滿覺隴在西湖以南,是南高峰南麓的一條山谷。因為有西湖和錢塘江的水汽,白鶴峰上的濕度比較大,加上近段時間持續的雨水,都利于春茶生長,比較早熟的品種龍井43茶芽也冒得最早,已經有一些冒出來的新芽可以采摘了。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早上的茶樹上沾滿了晨露,從茶樹旁經過,就能沾濕衣服。胡大姐今年60來歲,穿着綠衣服,綠褲子,戴一頂黃鬥笠,這是專業的防水服。胡大姐說,這兩天杭州早晨又冷又濕,穿上這套特制的衣服,既保暖又防水。

胡大姐是老茶農了,20歲就開始采茶,今天早上7點,她開始采茶,差不多已經采了3小時。

“3小時隻能采這麼一點嗎?”記者張了一眼胡大姐的茶簍,大概隻填滿了五分之一。

“采茶是有技巧的,不能胡亂掐下茶尖。”杭州話有個字叫“扚(di,杭州人喜發成die)”,用在這裡就十分精準。

胡大姐說,采茶首先是看,哪個茶芽已經生長成熟。太小的不行,顔色不對也不行;然後是比,要在茶葉的“兩葉一芯”處進行掐尖。“兩葉一芯”是采茶的通用标準,這個部位的茶葉最嫩,也不會造成過度浪費。最後才是掐,用手指輕輕掐下茶葉。動作不能太慢,講究一個快準狠。這樣一個流程下來,采茶動作自然放慢了。

走過3排茶樹,我們又見到了胡大伯。同樣是穿着防水褲,記者往胡大伯茶簍看了看,“戰利品”大概隻有胡大姐的一半。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女同志手快,我們男的麼稍微慢一點,而且我還是早上6點起來采的,比她時間還久。”看來采茶葉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四五十年工作經驗的老茶農,一上午也采不出一筐茶葉。

茶園裡,還發現了不少用毛竹竿搭起來的簡易架子。很牢固,人可以站上去,友善茶農去采摘高處的茶葉。為防止雨天雨水灌進竹筒裡,茶農們在一個個朝天的竹筒口包上了防水布,再用繩子紮進。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茶園裡茶樹衆多,為了讓采茶勞工不采錯地盤,每個茶老闆都會在自己的茶樹區域豎塊小牌子,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記者發現,這片區域,“小強”出現的頻率很高。看來這位“小強”老闆的茶田規模相當大。巧的是,當我們下山時,正好就碰到了“小強”老闆上山來視察自家茶樹。

“哎呀,别叫老闆,也就十幾畝。”“小強”老闆謙虛擺擺手,“規模嘛,隻能說算大,但也不是最大的。”

通常,像“小強”這樣的大戶頭,都會從金華、衢州等地請采茶工來幫忙,今年采茶季,他一共雇了16個勞工,一季下來能采500斤左右的茶葉。

除了龍井43,滿覺隴村主要是“群體種”,占到了80%以上。這些老茶樹相對就性子比較耐,喜歡慢慢長,目前芽長都還在1.5cm以下,部分區域的茶芽甚至才剛剛萌動。用當地村民的話說起來,“茶樹還在困覺,要等它醒轉來。”根據标準,特級龍井茶的采摘标準一般要達到2.3-2.5cm左右。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當然,也不會等太久了,預計在3月中旬後期到下旬,就會進入全面開采階段了。

采完茶,下一個流程就是炒茶。滿覺隴村民胡國雄是西湖龍井炒茶技藝傳承人,今年52歲,從13歲就開始炒茶。直播記者來到他家時,他正在一口大鍋前炒茶,鍋的直徑大概有80cm,但這麼大的鍋,一次隻能炒一小碟茶葉。“鍋内溫度有200度,茶葉是90度左右,手工炒都是用手的,這叫‘殺青’,把茶葉的水分給弄出去。”

手工炒茶的茶人,都有個特點,一雙手布滿水泡和老繭。“這個沒辦法,手工炒茶,手就是要變成這樣的。現在很多是機器加工的,手工的少了,我很怕後繼無人,是以也一直在帶徒弟。”

胡國雄的父母年逾八十,早晨起來采茶,采的茶交由兒子加工,今天加工作坊裡還有些冷清,隻有他一人,不過明天就熱鬧起來了。“今天才剛開采,炒茶勞工都要明天才來,明天我這裡,8口鍋,全部工作。”

與往年相比,今年杭州西湖西溪景區針對西湖龍井茶進行數字化建設。轄區3家機關正在建設西湖龍井茶區塊鍊、物聯網項目,以便更科學有效的進行西湖龍井茶源頭管控,過程管控,成品管控,實作商品一物一碼,真正實作一片葉子從茶園到茶杯的溯源。

也就是說,從種植到鮮葉采摘、殺青、青鍋、攤放、輝鍋、攤涼、成品,每一個程式都有嚴格的品質标準進行管控。

另外,春茶采摘期間,還會有豐富的配套活動。3月30日,在西溪濕地将舉辦2021年西湖龍井春茶節活動,下旬開展西湖龍井茶手工炒制比武。

西湖龍井今天開采!記者實地到滿覺隴村看了看,這裡的茶葉是喝虎跑泉水長大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