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惠州愛樂”成立3個音樂團體,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點選觀看《燈火裡的中國》MV
“水東街牽着兒時的夢,水東街穿越明清的風……”10月28日周四晚上7時30分,位于惠城區江北的惠州市文化館二樓準時傳來了合唱團的歌聲。男聲、女聲,時而引吭高歌,時而淺唱低吟,将水東街之美娓娓道來。
這是惠州愛樂合唱團每周約定的排練。今年4月以來,惠州愛樂合唱團、惠州愛樂童聲合唱團和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三個音樂團體相繼成立。
他們帶着對音樂的熱愛和崇敬彙聚在一起,在新的平台譜寫新的音樂夢想,陸續在市級、省級大賽上嶄露頭角,也補給着這座城市的文化能量,助力惠州建設更具人文氣息的文化強市。

青少年樂團首秀獲全省金獎
10月初,在廣東省第五屆弦樂大賽暨廣東省第十八屆少兒小提琴演奏比賽中,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憑借《紅星歌》《查爾達什舞曲》兩首作品的演繹,在全省衆多優秀樂團中脫穎而出、榮獲金獎。
這是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成立以來第一次以樂團的名義參賽,可謂是“一炮而紅”。
從成立之初到正式比賽,愛樂青少年樂團各聲部團員在緊張的主課學習之餘,利用周末晚上與暑期的時間積極參加排練,在最短的時間内練習參賽樂譜。比賽前,市文化館特别邀請廣州交響樂團的專家為樂團進行技術指導。
音樂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樂團團員之間互幫互助,從音準、節奏、音樂表現力等方面加緊練習,提高演奏技巧,克服重重困難,在比賽中充分展現惠州市青少年的藝術風采。
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秘書長張恩鵬介紹,樂團今年5月成立,現有40多名團員,他們的年齡在6—16歲之間,目前主攻青少年弦樂。這些小樂手在音樂水準上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大多有兩年以上的樂器學習史。樂團邀請到惠州交響樂團中提琴藝術指導王霖擔任團長,負責日常排練和藝術指導。
在日常的排練中,王霖根據學員所掌握器樂的不同,采取分聲部排練、分專業排練等方式,提供演奏技術和舞台經驗方面的多元度訓練。排練曲目則選擇适合學生樂團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以及經典影視音樂的中外作品。
惠州市文化館館長林博偉告訴記者,樂團希望通過集納惠州最優質的師資力量,彌補專業與愛好之間的差距,為惠州學弦樂的孩子提供更多提升技藝和培養團結協作精神的平台,讓他們登上更廣闊的舞台,一步步趨近夢想。
合唱團集結文藝中堅力量
5月11日,惠州愛樂合唱團迎來比賽首秀——惠州市2021年“百歌頌中華”群衆歌詠活動。惠州愛樂合唱團演繹的《祖國不會忘記》,以全場最高分獲得本次合唱比賽金獎。
從4月13日第一次排練到正式比賽僅隔27天,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團員們克服日常繁重工作等多方困難,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及五一假期積極參加排練,并主動加練。
賽前,指揮王軍教授、鋼琴伴奏冀璠老師與駐團指揮們反複溝通歌曲處理的細節,指導演唱的每一個細節要點。最終,大家秉承對合唱的熱愛和情懷,毫不懈怠地備戰,在比賽時驚豔亮相。
惠州愛樂合唱團秘書長鄭梓予介紹說,該合唱團成立于2021年4月,經過3輪考核,目前吸納了73名20—40歲的愛樂人士,他們是來自惠州市各行各業的優秀聲樂青年人才和有一定聲樂演唱基礎的青年愛好者。
國家一級指揮、廣東省合唱協會副會長王軍教授受邀擔任惠州愛樂合唱團的客座指揮、藝術顧問,惠州市優秀合唱指揮團隊則負責日常排練和輔導,每年計劃為團員提供至少1—2場大師課及多次演出機會。
“愛樂合唱團集結了惠州最中堅的合唱力量,他們在得到專家專業的指導和提升後,不僅可以代表惠州出去參賽,還可以回到基層普及合唱藝術,為惠州挖掘和培養更多合唱人才。”鄭梓予說。
人才培養,從娃娃抓起。今年6月,惠州還打造了一支合唱啟蒙班——惠州愛樂童聲合唱團,在全市招納了52名7—15歲青少年,挖掘更多有音樂天賦的少年兒童,為有興趣的愛樂兒童提供啟蒙式教育,将更專業的合唱理念、合唱藝術在青少年中推廣開來。
因為團員們合唱基礎薄弱,大家目前還在前期的聲音磨合及合唱訓練學習中,力争明年暑假可以外出參加比賽,檢驗訓練成果。
三個團體将聯袂演繹城市之美
“都市的街巷已燈影婆娑,社群暖暖流淌的歡樂,遠山的村落火苗閃爍,漸漸明亮小康的思索……”國慶假期,一曲《燈火裡的中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讓更多人認識了惠州愛樂合唱團。
這是登上今年央視春晚後爆紅的一首歌,從都市街巷的燈影唱到燈火燦爛的中國夢。惠州愛樂合唱團深受啟發,以光影斑斓的惠州夜景為主題,特别拍攝制作了惠州版《燈火裡的中國》MV。
悠揚婉轉的合唱與璀璨如畫的夜景交錯融合,堪比惠州旅遊宣傳片,将這座城市的浪漫和舒适盡顯無遺,擊中無數惠州人的心坎,MV目前在各平台的觀看量超10萬人次。
每一座具備一定經濟發展水準和人口規模的城市,都應該有一個符合其城市個性的合唱團。它們作為城市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也在對内塑造和對外推廣城市的形象。
王軍認為,合唱藝術是特别值得推廣、群衆認可度高的藝術門類,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讓惠州的音樂氛圍得以全面提升。
林博偉表示,愛樂合唱團的成立,是深入推進惠州全民藝術普及的又一有力舉措,惠州将以合唱團為文化陣地,帶動聚攏更多熱愛音樂、喜愛合唱的文藝人才。
舉辦合唱音樂會、演唱本土優秀音樂作品、參加省級以上比賽,則是城市合唱團彰顯個性和提升影響力的良方。
惠州愛樂合唱團團長方得弟介紹說,明年1月中旬,“惠州愛樂”将舉辦一場合唱新年音樂會,屆時三個愛樂團體将集中亮相,并唱響惠州本土原創音樂作品《水東街》。該作品巧妙融入惠州本地方言,首次用合唱講述惠州故事。未來,愛樂合唱團計劃每年舉辦1—2場合唱音樂會,并聘請更多專家為惠州作曲、提供專業指導。
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的專場音樂會也在籌備之中。王霖介紹,明年暑期,惠州愛樂青少年樂團将打造一場宮崎駿動漫主題音樂會,表演曲目正在排練中,并計劃到縣區開展公益巡演,讓更多市民群衆感受弦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方得弟特别提到,為彰顯惠州特色,惠州愛樂合唱團将打造更多惠州原創歌曲,融入惠州祝屋巷、東坡祠、挂榜閣等文化地标,讓惠州文化元素成為合唱中的靈動音符。合唱團還将在重大節假日,結合時事熱點,量身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合唱MV,唱響時代強音。
在賽事方面,惠州愛樂合唱團力争明年7月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這是中國舉辦的唯一的國際性合唱比賽。
打造“音樂之城”為發展賦能
惠州音樂積澱深厚,大約在2500年前,7件春秋時期的青銅編鐘見證了惠州古音樂史。到近現代,“惠州音樂三傑”廖尚果(筆名青主)、廖輔叔和陳紫,成為中國現代音樂學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城市與音樂共奏的樂章,如今越來越動聽——以廖尚果命名的“青主杯”音樂作品征評活動成為惠州響亮的音樂品牌,惠州交響樂團以政校企合作的模式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惠州本土首部大型原創交響音詩畫《紅色東江頌》樹立惠州文藝新标杆……
音樂承載着城市的記憶,也為城市生活注入藝術活力。未來,惠州如何打造“音樂之城”,讓音樂為城市形象代言、為城市發展賦能?
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曲家楊曉教授認為,惠州人文曆史厚重,惠東漁歌、客家山歌等文化資源豐富,在音樂産業方面的發展潛力很大。
值得期待的是,惠州将打造大型漁歌音樂劇《漁家》,舉辦“惠州音樂三傑”藝術成果研讨會暨經典作品音樂會,融入“惠州音樂三傑”元素提升改造市文化館,謀劃建設現代音樂廣場、現代音樂陳列館等設施。
針對惠州市文化館改造,林博偉介紹,館内計劃打造一個青主音樂主題館,涵蓋“惠州音樂三傑”展示區、數字影院、音樂書吧、小劇場、頭腦風暴室等功能室,并計劃建立“青主杯”音樂作品資源庫,将曆屆“青主杯”的獲獎音樂作品收納進曲庫内,通過數字型驗空間的形式,打造成為音樂愛好者交流、消遣的文化空間。
【記者】糜朝霞
【通訊員】許林邦
【視訊】惠州市文化館提供
【作者】 糜朝霞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