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作者:小油膩大叔

舊中國的武器裝備絕對稱得上是“萬國造”。特别是步兵用的武器,小到手槍,大到火炮,五花八門。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也有很多是在曆史老照片中不常出現或鮮有出鏡的武器。我們今天就用曆史老照片說話,不搞曆史虛無主義,聊一聊舊中國那些在老照片中不常出現或偏冷門的機槍。

以下幾張老照片是九一八事變日軍繳獲的東北軍的武器裝備。照片中有不少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美國柯爾特M1895重機槍。綽号“洋芋挖掘機”,由著名槍械大師勃朗甯設計,是世界上第一挺采用導氣式工作原理的機槍。總共生産銷售了25000挺,美國、俄國、英國、加拿大、中南美洲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有裝備,張作霖從何處購得,未知。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2.俄國馬克西姆M1905重機槍。仿自英國馬克沁機槍,由俄國圖拉兵工廠制造。配有帶兩個小輪和防盾的三角架。槍管冷卻水筒為黃銅制造。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後來的改進型号命名為M1910重機槍,改為鋼制水筒,并在水筒外表沖壓加強筋。抗戰時期有使用。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3.法國聖.艾蒂安M1907重機槍。聖.艾蒂安兵工廠(MAS)生産,采用8*50R毫米口徑,又稱勒貝爾8毫米彈。采用單D型握把,用扳機控制擊發。是一戰初期法國的主力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4.英國維克斯M1912重機槍。由馬克沁重機槍改進而成,降低了整槍重量。是英軍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力重機槍,直到1968年才退出現役。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5.奧匈帝國(捷克)斯柯達M1909重機槍。使用8毫米曼利夏彈,與施瓦茲洛色M1907重機槍同為一戰奧匈帝國軍隊的主力機槍。這槍生産數量不多,性能并不先進,比施瓦茲洛色重機槍差多了,不知張大帥從哪淘的一戰剩餘物資。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下面這張照片中的機槍在舊中國也是非常冷門。極少在老照片中出現。照片中的軍人應該為北方某派軍閥的部隊。可能是從外國商貿公司購得。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6.德國MG15nA機槍。由德國伯格曼公司設計生産,采用7.92*57毫米口徑,通用MG08重機槍的彈帶。是一戰德軍的裝備。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下面這張老照片中的我軍戰士使用的機槍也極少出現在其他老照片裡。這張照片是我當年從某紅後代的博文中扒來的,照片的主人說握槍的是她的父親,那機槍當時是壞的,不能擊發,她父親拿來擺拍的。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7.意大利菲亞特M1926重機槍。由菲亞特公司與列維裡聯合設計研發,采用6.5*52毫米口徑,20發彈匣供彈,在菲亞特M1928以及貝雷塔M1930機槍出來後就被意大利軍隊撤裝了,總共生産了2500餘挺。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著名的“雁翎隊”老照片中也出現了這支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下面這張老照片中的我軍戰士肩扛的槍管粗壯的機槍也是很少出鏡的武器。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8.英國劉易斯M1916輕機槍。采用氣冷方式冷卻槍管,槍管外面是鋁制散熱套筒,通過将槍口射擊氣流産生的壓力差從散熱套管後方吸入空氣來冷卻套管内的槍管。采用7.7毫米口徑,是一戰英軍的主力輕機槍,二戰仍有使用。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940年,廣東境内的遊擊隊在使用劉易斯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9.德國MG08/15機槍。照片中的國軍士兵使用的便是該型機槍。該槍是MG08馬克沁機槍的瘦身版,繼承了前者強大的火力,但由于采用水冷式槍管,整槍重量依然超過20千克。是一戰德軍主力機槍之一。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十九路軍就裝備了MG08/15機槍,給予日軍有力打擊。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0.遼17式輕機槍。照片中的八路軍戰士身邊擺放的就是遼17式輕機槍,該槍仿自日軍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但做了重大改進。供彈倉從左側改到右側,偏右的槍托改為與槍身在一條直線上,準星和表尺均居中配置,人機功效比歪把子強得多。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1.德國MG13機槍。老照片展示的是八路軍在操練場上展覽繳獲的裝備。左下角的便是MG13機槍。該槍于1920年代末研發成功,為避免凡爾賽條約的制裁,故意将型号名靠前,讓人覺得這是把老槍。國民政府從德國采購的一号坦克和sdkfz221、sdkfz222偵察車上都配備了該槍,裝備毀損後槍就做了步兵用。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12.蘇聯馬克沁-托卡列夫輕機槍。照片展現的是1939年在南昌戰線的撫河地區戰鬥中的國軍士兵在使用該槍。1926年蘇聯設計師托卡列夫将馬克沁重機槍減重、簡化而成的一款機槍,在DP機槍出來後便停産了,共計生産了2450挺,抗戰時期賣給中國1400挺。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使用伯格曼M1910水冷重機槍的滇軍

13.德國伯格曼M1910水冷重機槍。照片中的滇軍使用的便是該槍。采用7.92毫米口徑,通用MG08的子彈帶,一戰德軍曾小批量裝備。MG15nA機槍就是在它的基礎上改進而來。滇軍從何處購得及數量未知。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有照片為證:曾在中國出現的那些冷門機槍

圖中使用的是MG08的槍架,不是原配槍架

網友還有補充的,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