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礁石,就沒有美麗的浪花;沒有挫折,就沒有壯麗的人生。人的一生是複雜的多樣的,沒有誰的一生的一番平順的。
他是《烏龍院》裡鬼馬的方丈,是很多人兒時的回憶,但誰能想到這個看上去頗有喜感的老頭居然是魯迅的徒弟、商界大亨呢?

生活雕琢了李明炀的一生,他的一生盡是傳奇,年少成名,中年破産,但他從來沒有失去希望,樂觀生活,最終以91歲的高齡仙逝。
我們應該向他一樣笑對挫折,用一種豁達的态度去編織屬于我們的精彩人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貧窮少年靠知識改變命運</h1>
李明炀出生于一個戰亂年代,小時候過着衣不蔽體,風餐露宿的日子,隻能靠着教會的救濟糧勉強度日。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食不果腹的他卻有着強大的學習能力。教會裡都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人,沒幾個會中文的,然而李明炀卻在幾次接觸過教會的從業人員之後,就可以用英語簡單的跟外國人交流。
他的天賦成功的把他送進了教會的學校,從此開啟了他全新的人生。他的眼界因讀書而開闊,他已經不滿足于這種狹小又貧窮的生活,他想追求更大的世界,是以他更加努力的學習。
從教會畢業之後,李明炀已經可以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語跟外國人無障礙交流了。
在教會讀書的這幾年,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甚至已經拿到了教會的教學金。拿到這筆錢後,他并沒有貪圖享樂,而是選擇在留夠家用之後出門闖蕩。
他隻身來到了上海這樣一個繁華又充滿誘惑的地方。可他并沒有被這花花世界迷了眼,反而憑借着優異的成績進入了著名的貴族學校聖約翰大學學習。
大學重新塑造了他的人生,讓他走出閉塞,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大學裡他除了學習專業的文化知識,還結交了不少終身摯友,很多都是行業裡的“大腕”。
在那裡,林語堂、貝津銘都是他的校友,機緣巧合之下,他還成為了魯迅創立的青年木刻班的一員,正式成為了魯迅的徒弟。
雖然這段師生情分并沒有維持很久,但是魯迅身上的人格魅力還是影響着李明炀今後的路,想必後來他步入教師生涯也是受了魯迅先生的影響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隻身一人獨闖香港,創造輝煌</h1>
大學畢業之後,李明炀在聖約翰大學做了幾年體育老師,他的教學生涯一帆風順,甚至還當上了體育系主任。
那個時候的他正值壯年,他騎着新買的機車在上海繁華的大街小巷肆意穿梭,像一尾魚在海裡一樣肆意快活。
不過他一直沒有遇見自己心儀的姑娘,始終是孤身一人,毫無牽挂,自己陪伴着自己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1949年,他選擇離開上海去香港進一步發展,打破一成不變的生活。
香港那時還是一個殖民地,寸土寸金,競争激烈。李明炀初去之時,還不能溫飽,每天隻能給富人當英文家教度日。可這種職業根本不能養活他自己,他要選擇新的出路。
在一次生日會上,因為貧窮,他沒辦法送出昂貴的禮物,無奈之下,他隻能送一個手工娃娃聊表心意。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簡單的手工娃娃居然頗受歡迎,不光壽星非常喜歡,很多人甚至來問他這個玩具娃娃是哪裡買的。
這讓李明炀看到了商機,幾年的教職生涯讓他很了解孩子們的内心世界,就更容易設計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再三考慮之下,他創辦了“李氏公仔”,很快這家公司憑借着不俗的設計和成本效益極高的産品打下了香港的玩具市場。甚至其中的一款椰菜娃娃一度脫銷,隻能限量發售。
很快,一個一窮二白的窮小子憑借着“李氏公仔”成為了香港首屈一指的富豪。
但是這樣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随着改革開放的全面開展,越來越多的廉價勞動力蜂擁進香港,當地輕工業呈井噴式發展。“李氏公仔”也因為知識産權的問題和行業内的競争的沖擊,一度走向破産。
随着玩具的銷量越來越低,“李氏公仔”宣告破産。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失敗後的一笑成就了許多人的回憶</h1>
李明炀又回到了什麼都沒有的樣子,此時的他已經60歲了,已經不再年輕了。
不過這一次的失敗,卻給他積累了很多經驗和閱曆,幾年下來沉澱了他的心境,他把名譽金錢看得十分淡薄真正學會了笑對人生,即使過着平淡的生活,也能捕獲發自内心的快樂。
正是他的這份豁達,老天給了他東山再起的機會。他一個平常的微笑,被街邊的攝影師記錄了下來,就是這一瞬間,讓李明炀成為了香港系列明信片“香港的微笑”中的主角。
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這張自信樂觀的臉孔,導演蕭芳芳也是其中的一員,她被李明炀的純粹打動了,點名要跟他合作。
就這樣李明炀踏入了他之前并未涉足過的演藝圈,開始了另一段傳奇人生。
他隻是演繹一些配角,不過他舉手投足之間的氣質和認真對待每一個角色的認真,讓他被更多人記住。逐漸地活躍在各大熒屏,給人的印象特别深刻,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
他是《烏龍院》裡的方丈,是《小飛俠》裡的師傅,是《無敵反鬥星》裡的長眉大師。他用自己獨特的性格和特點為我們诠釋了一個個鮮活的角色,給我們帶來了無數歡聲笑語。
即使成名後,李明炀還是那個李明炀,他曾經以80歲的高齡斬獲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配,但他并沒有去領獎,他給出的答案是,不以拍電影為追求。
他在生活中也十分的簡樸,他把他賺來的錢都拿去資助孤兒和難民營的人們,給黑暗中的人們帶去了一束光。
他的人生,雖然坎坷不平,卻也被他經營的波瀾壯闊,精彩紛呈,他的一生,盡是傳奇。
從上海到香港,他始終是一人。終身未娶,無兒無女,資助了無數在痛苦中掙紮的人。也許在漫漫長夜,當他回想起這波瀾壯闊的一生,也會發出贊歎的聲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