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0年的張國榮日本巡回演唱會上,大螢幕播放了張國榮主演的《紅色戀人》片段,正是他在片中演講的情形:“此刻,正有一群頑強的戰士,不屈不撓地堅持着他們的信念,他們的理想,他們的主義,他們的名字叫——”場下的日本歌迷竟然異口同聲地喊出了漢語的“紅軍”!

作為一個國際巨星,張國榮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不遺餘力地宣傳自己的祖國,也讓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國人、中國共産黨人的本色。
1995年,由葉挺将軍的孫子葉大鷹執導的電影《紅櫻桃》獲得了空前成功,囊括了一系列獎項。作為革命先輩的後代,葉大鷹在拍攝《紅櫻桃》的過程中,又接觸了很多革命烈士的後人,聽他們講述了先輩在革命年代的各種故事,于是葉大鷹萌發了再拍攝一部紅色題材電影的想法。待《紅櫻桃》獲得成功後,葉大鷹随即馬不停蹄地開始走訪之前的那些革命烈士後代,并請來《紅櫻桃》的編劇蘆葦、張黎用了大約四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紅色戀人》的編劇。
關于《紅色戀人》的主演,葉大鷹秉持着謹慎的态度。在看過了香港很多演員的影視作品後,葉大鷹看中了張國榮,而張國榮是香港演員中和内地合作比較多的一位。紅色題材是相當嚴肅的,香港電影一直堅持娛樂至上,對于用張國榮來飾演一位共産黨人,很多人都持懷疑态度,但葉大鷹不為所動,堅持用張國榮主演。
張國榮在片中飾演上海早期的共産黨人 靳,和以往影視劇中的共産黨人要麼高大全要麼“泥腿子”的形象相比,張國榮飾演的共産黨人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文人,素衣長袍幹淨利落,和朋友相處幽默風趣,談及理想時才嚴肅而充滿必勝的信心。張國榮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老一輩革命家們年輕時候的風範,不僅讓國人喜歡,更颠覆了外國人對中國共産黨人的不實想象,張國榮也是以收割了一大批外國的粉絲。
在拍攝過程中,張國榮處處展現出來的專業和敬業精神讓人歎為觀止。比如片尾需要扭秧歌,為此張國榮認認真真地學了一段時間;有一場戲是在很冷的冬天拍攝,張國榮身着一件單薄的襯衫站在寒風中,腳上還戴着腳鐐,有從業人員建議張國榮戴一副分量較輕的腳鐐,可是追求畫面真實感的張國榮不願意,一直戴着很重的腳鐐。有個鏡頭已經不需要拍到腳步特寫,但是張國榮還是堅持不拿下腳鐐,直到最後腳踝的皮膚被鍊子磨得“血肉模糊”;
這部電影于1998年上映,當時風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餘波尚未結束,但該片還是收獲了2500萬的票房,榮列當年電影票房的三甲之一。由于喜歡這部電影,張國榮為《紅色戀人》改了一個英文名:《A Time To Remember》,而張國榮的敬業态度,直到今天仍被圈内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