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辦公、雲開學、雲會議……“雲計算”風頭正勁 如何抓住“雲計算”新機遇?

作者:追趕小天才

閱讀提示

“雲計算”的迅猛發展,為生活打開了新的模式。“雲”服務是大勢所趨,國内雲計算市場規模已近2000億元。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技術體系日臻成熟。

“雲展覽”“雲賽事”“雲會談”……風起雲湧的數字經濟,全面開花的“雲模式”,全民參與“雲體驗”,正在給逐漸走向正常的經濟社會帶來格局重塑,成為經濟社會重新開機的新動能。

日前,擁有12億消費者的“雲計算”龍頭企業阿裡巴巴集團内容中心啟用,不僅有利于擴大内容“種草”的轉化規模,而且能為整個淘寶内容生态提供高時效、高品質、标準化的編審服務。目前,在阿裡巴巴電商平台上,圍繞短視訊、直播等内容創作的創作者超過250萬名,每天新創作超過500萬條内容。

“雲”服務是大勢所趨,國内雲計算市場規模已近2000億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781億元,增速為33.6%。

“新基建”助推雲計算成為行業新風口

眼下,從産業到生活方式,許多事情正在發生着悄然而意味深長的變化。消費者上“雲”,倒逼衆多企業紛紛上“雲”。“雲辦公”“雲開學”“雲醫療”,全民足不出戶“雲”交流,疫情“黑天鵝”令2020年雲計算坐上最強“風口”。

國内網際網路巨頭騰訊、阿裡、華為、百度等在雲經濟上早有布局,疫情之下,國人依然能循序開展國民生産的主要原因。如今,無論是直播購物、外賣點餐,還是線上遊戲、線上教育、線上會議、線上問診等,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都是資訊時代下“雲經濟”的産物。而這一切,得益于過去10年“雲計算”的迅猛發展,為生活打開了新的模式。

今年10月底,“重慶市大資料成果轉移轉化中心”落戶巴南區雲水苑數字經濟産業園。重慶巴南區大資料應用發展管理局局長劉敏表示,中心落戶後将重點建設一批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應用示範工程,推動大資料成果轉移轉化應用。

在國内科技領域,優刻得是第一家上市的雲計算企業,據了解,中國移動投資優刻得時,決策速度創下紀錄,從盡調到資金到位,不到三個月。随後,不到兩年,優刻得就實作了收入翻倍。其客戶中不乏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的身影,如位元組跳動、快手、美團、哔哩哔哩和愛奇藝等。

重慶京渝智庫主任莫遠明研究員11月1日告訴記者,從基礎設施到應用,政府客戶和企業正在全面向雲上遷移,對雲計算的采用程度越來越深,大中型企業從自建私有雲和單一雲到采用公有雲、混合雲、多雲,預計到2023 年我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雲率将超過60%。

這是一個人人談“雲”、“大資料”的時代,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已經成為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環境将為雲計算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根據Gartner統計,2015~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滲透率逐年上升,由4.3%上升至13.2%,預計2021年全球雲計算滲透率将上升至15.3%。

事實上,我國10萬億量級“新基建”的頂層設計,掀起了傳統企業數字化的轉型浪潮,無論是建設線上經濟、還是推動傳統經濟轉型,又或者是提升數字GDP占比,“數字化”開始在全社會全面開花……讓人們突然發現,政府、醫療、教育、服務,都離不開雲計算的全面加持。

時代大需求令資本熱捧

近年來,雲計算憑借其靈活配置、資源使用率高和節省成本的優勢,正逐漸颠覆傳統IT行業的部署模式。政策+産業+資本全方位共振,雲計算産業需求進入加速增長期,中國經濟為了逆勢上行不斷尋找新的動能,線上經濟開始又一輪放量增長,雲計算有天然的降本增效、彈性伸縮的特性,符合時代的大需求。

近日,國内雲計算基礎核心軟體供應商“博雲”宣布完成上億元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渤海證券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渤海創富和容億投資聯合投資,融資金額将進一步投入到産品研發、市場拓展等領域,以繼續擴大博雲在相關領域的競争優勢。

10月28日,數字實作EDA先進解決方案供應商芯行紀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4億元A輪融資。芯行紀董事長兼CEO施海勇表示,強有力的A輪新投資方的加入,有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将攜手行業同仁“共同開創數字智慧新紀元”。

截至9月底,據天眼查資料不完全統計,2021年我國雲計算相關企業累計發生超250起融資事件,平均每個月有近30起融資。其中,北京獲得融資的雲計算相關企業數量最多,占全國的15.7%。從融資輪次來看,雲計算相關企業融資較多分布在A輪,占比31.4%,其次,也有超兩成相關企業的融資分布在E輪及以後。從行業分布上看,約9成獲得融資的雲計算相關企業分布在企業服務行業。

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近21.8萬家雲計算相關企業。據企業資訊公開查詢系統資料,截至2021年9月底,我國目前有近160萬餘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超8成的相關企業成立于5年内,其中有37%的企業成立于1年内。

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

目前,全國已經有上百個城市正在建設或計劃建設雲計算項目,從沿海到西部,從東北到華南,可謂遍地起“雲”,整體上出現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布局特征。

目前的雲計算已經巨頭林立、競争激烈。阿裡、亞馬遜、谷歌、微軟、騰訊、百度、華為等,彼此之間“戰争”不斷。競争背後,是誘人的市場規模及潛力。預計到2023年,全國市場規模将接近4000億元。

優刻得聯合創始人華琨認為,現在的産業網際網路,服務的實際上是整個傳統經濟的千行百業,也正是推動行業重新洗牌的崇山峻嶺。

“随着企業資訊化的需求日益突出,雲計算将在諸多行業資訊化的路上扮演重要角色。”莫遠明說,雲計算正釋放巨大紅利,其應用逐漸從網際網路行業向制造、金融、交通、醫療健康、廣電等傳統行業滲透和融合,促進了傳統行業的轉型更新。

“如果把雲計算比喻成飛機,飛起來必須得有兩個翅膀,就是安全和制度。”微軟(中國)平台事業部總監趙立威說,安全、标準和法律法規的健全,是雲計算發展的前提和保障。

“雲技術從粗放向精細轉型,技術體系日臻成熟。”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資料研究所副所長栗蔚指出,随着雲原生的容器、微服務、無伺服器等技術越來越靠近應用層,資源排程的顆粒性、業務耦合性、管理效率和效能使用率都得到了極大提高。(記者 李國)

來源:勞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