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随着祖國建設的腳步,江蘇也一直緻力于改善、建設更美好的生态環境。在這個金秋十月,新中國迎來了她七十二歲的生日。江蘇生态環境系統特準備了“江蘇煥顔,要你好看”系列,以“一城一景”的形式展現各市生态修複的建設成果,為新中國生日獻禮。趁着國慶假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江蘇,去看看曾經的“黑臭河”“貧瘠地”如今是怎樣一番新風貌吧!

馬陵河是貫穿宿遷市老城區南北的一條排澇河道。由于水系不暢、雨污混流,馬陵河水體變得黑臭、異味刺鼻,引起市民強烈反映,被稱為“龍須溝”,成為城市的“心頭之痛”。
雨水溢流
2014年,宿遷市制定《馬陵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啟動了新一輪馬陵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馬陵河綜合整治工程累計投資4.15億元,主要實施水系溝通、雨污水管網、初期雨水調蓄池、河道擴挖、景觀綠化等工程;累計鋪設污水主幹管8.6公裡,補建和改造雨污水支管13.3公裡,建立3座初期雨水調蓄池(共計1.45萬噸);推進兩岸棚戶區改造,實施退地還河、退地還綠,累計完成小區改造28個、建立雨污水管網28公裡以上。
馬陵河海綿段整治後
在措施應用上,工程溝通了馬陵河與中運河,配套建設源水生态濕地,為馬陵河提供清水補給,日補給量可達2萬噸;加強河道内源治理,累計清淤10萬方,擴挖河道面積4萬平方米;栽植生态修複能力強的水生植物,布設增氧設施,采用生态擋牆,全面提升水體自淨能力和生态修複能力;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建立沿河公園,鋪設人行步道,結合路網狀況,打通兩岸交通道路,建成南北大通道,累計增加綠化面積14.5萬平方米,建立道路6.2公裡。
綠色護岸
從感官上看,黑臭變清澈,魚蝦成群、孩童戲水、老者垂釣,一片人水和諧景象;從水質參數上來看,全線從治理前的劣Ⅴ類逐漸變成Ⅴ類、Ⅳ類、Ⅲ類水質并穩定下來。馬陵河自整治完成以來,先後獲得國家城市黑臭水體環保行動典型案例、江蘇省十大環保典型範例、江蘇省最美河湖、江蘇省黑臭水體治理範例等20餘項榮譽。
經過三年的系統規劃、全面整治,如今,這條曾經的“龍須溝”已經蛻變成了城水相融、人水和諧的“生态河、景觀帶、南北大通道”。
通訊員 蘇小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曹盧傑
校對 盛媛媛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