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作者:莽原說

時間進入戰國,尤其是戰國中後期,戰争日益頻繁,戰争的規模也相較之前提高了好多個檔次,為了應對這一新的變局,各國相繼開始了改革(變法),其中魏文侯率先任用李悝變法讓魏國首先崛起;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更是讓秦國勢力淩駕于列國之上;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讓春秋後期以來一直疲軟的楚國再次崛起;齊威王、齊宣王主持“威宣之治”(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變法)使得齊國的國力俨然有與秦國分庭抗禮之勢;而趙武靈王主持的“胡服騎射”更是成為了戰國後期秦國的噩夢(以後有機會單獨講一講秦趙之間的恩恩怨怨);就連實力最弱的南韓,也有申不害變法,使得南韓得以兼并與自身同等規模的鄭國。一言以蔽之,變法好處千千萬。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就在列國都在積極變法圖強,以期在戰國亂世中脫穎而出之際,遠在東北方向的燕國卻在發生着一次有趣而又殘忍的行為藝術——“禅讓秀”。公元前316年,地處中國北方的燕國上演了一出禅讓。但這次禅讓卻帶着明顯的黑色幽默,更像是一場鬧劇,精明的臣子把糊塗的君主忽悠得暈頭轉向,最後稀裡糊塗的讓出了王位。這次禅讓最終把燕國帶入了長達數年的内亂之中。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話說,燕國的第三十八任國君姬哙同志,剛繼位的時候也是雄心勃勃,他一心想幹出一番大事業出來好在青史留名。就在他禅讓前的2年,姬哙同志還聯合楚、韓、魏、趙四國采用合縱之政策共同讨伐日益強大的秦國,可是各國心懷鬼胎,各打各的算盤,四國聯軍猶如一盤散沙,結果當然是無功而返。姬哙意識到燕國地處一隅,地少人稀,要想在如狼似虎的四鄰中得以自保,不通過改革來增強國力是死路一條。經過了一番尋找,子之這個人進入了他的視野。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子之是與南韓的申不害一樣屬于法家術派(法家分為法、術、勢三派)。姬哙觀察了他一段時間,覺得不錯,于是任命他為相國之職。經過子之一段時間的整頓,燕國官場的風氣得到扭轉,燕國國力迅速提升。姬哙感覺自己選對人了,于是放心的把更多的權力下放給了子之,他自己也落得輕松自在。故事要是到這裡為止,那就是一段燕國版齊桓公與管仲了。可再好的同志也經不起權力的熏陶,在權力面前,一切情感都是空洞乏力的。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随着子之的權力越來越大,他開始醞釀一個陰謀。他抓住姬哙沽名釣譽、好大喜功的特點,開始忽悠姬哙搞禅讓。還搬出了聖賢的故事,說當年堯計劃把國君之位禅讓給許由,但是許由則堅決推辭,希望姬哙效法聖人故事。與此同時,還派人對姬哙說:”堯雖然要禅讓,但是許由并沒有答應,可是卻成就了他們永遠的賢名。大王現在要是把王位禅讓給子之,子之肯定不會要的,但是老百姓都會感念大王的賢明,對大王歌功頌德”。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在忽悠人嘛,但不知道姬哙腦袋抽哪門子風,居然真就同意了。

燕王姬哙的“禅讓秀”,把燕國坑慘了

當姬哙真的禅讓給子之時,子之欣然答應了,這一下完全沒按姬哙的劇本來,子之還把姬哙也囚禁起來。子之雖然控制住了姬哙,但無法控制住整個燕國,這樣一來燕國就大亂了,子之在位三年,内戰就打了三年,燕國是以死了數萬人,這對于人口稀少的燕國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後來,齊宣王任命孟子的學生匡章為帥,帶兵讨伐燕國。燕國百姓對之子的行徑早就深惡痛絕,他們打開城門,熱情迎接齊軍的到來。不久,燕國都城被攻陷。子之被抓住,被剁為肉醬;而姬哙也在内戰中死去,燕國再一次群龍無首。齊軍占領燕國後原形畢露,比日本鬼子還狠,燒殺搶掠,那是無惡不作,燕國在三年内戰中幸存的人再一次受到屠戮。等齊軍撤出燕國後,燕國宗室為了燕王大位又一次展開了争鬥,燕國元氣大傷。是以說行為藝術這種東西是搞不得的,會出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