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治農作物疑難雜症的“醫生”鄧仕明:如老黃牛般為“三農”默默耕耘

專治農作物疑難雜症的“醫生”鄧仕明:如老黃牛般為“三農”默默耕耘

專治農作物疑難雜症的“醫生”鄧仕明。 肖亞湘 攝

中新網永州3月16日電(肖亞湘 劉姣)“我的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我對農村和土地有深厚感情,要用畢生所學守護它。”這是湖南永州市新田縣新隆鎮鎮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鄧仕明的座右銘。

1987年,鄧仕明踏出農校校門後就紮進“三農”工作中,一幹就是30多年。眼下正值春耕,鄧仕明辦公桌上擺放着一疊疊整齊的工作日記和“三農”工作資料。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日記本,檢視前一天走訪情況。“每天下鄉遇到的問題都會寫在本子上,每年要寫好幾本。”鄧仕明說。

專治農作物疑難雜症的“醫生”鄧仕明:如老黃牛般為“三農”默默耕耘

鄧仕明正在田間指導農戶。 肖亞湘 攝

在新隆鎮野樂村種煙大戶朱知生看來,鄧仕明就像一個專治農作物疑難雜症的“醫生”,從育秧、培土到施肥、防蟲,隻要任何環節出現問題,他都能及時給出“藥方”。

鄧仕明的農作物“藥方”絕不是紙上談兵,每一個解決方案都是穿着膠鞋和農戶一起在勞作中找到的。這些年,他不是在田間地頭,就是在探尋可帶動農民增收的好品種。

2014年,當時在新隆鎮野樂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鄧仕明,通過多方考察力促在村内建立标準化水果種植基地。“從一個小山頭開始反複試驗找門路,指導農戶種植三紅蜜柚、沃柑等優良品種,讓昔日荒山變成千畝水果産業園。”種植戶謝蘭生是受益者之一。他說,從土地流轉到果樹選擇和病蟲害防治,鄧仕明都是全程跟蹤,7年來從未間斷。

因地制宜引進優良品種、親力親為推動農業項目建設,鄧仕明從事農技服務工作30多年來,先後為新田引進水稻、大豆、蕃薯等優良品種160餘個,推廣旱地育秧、塑膠軟碟抛秧、雜交水稻優質高産栽培、紅心柚高産栽培等新技術超過30項,田間“開方”680餘個,教育訓練種植戶3500餘名,多次被評為湖南省“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

在同僚眼中,鄧仕明更是“三牛”精神的真實寫照。“有‘孺子牛’的無私奉獻,有‘拓荒牛’的攻堅克難,更有‘老黃牛’的吃苦耐勞。”

如今,鄧仕明已年近花甲,但在服務農民、技術鑽研的道路上,他依舊像一頭老黃牛為“三農”默默耕耘。

“鄉村振興既是一個機會,也是一種挑戰。我要發揮所長,為農民解決更多問題。”鄧仕明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