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作者:林海青蛙

日本陸軍中将樋口季一郎曾擔任過哈爾濱特務機關長、參謀本部第二部長、第九師團長、北部軍司令官和第五方面軍司令官等重要軍職,是日本陸軍在北太平洋地區對美、對蘇作戰的最高指揮官,曾因在哈爾濱任職期間主持實施《河豚計劃》,而被猶太人奉為“保護神”,在以色列擁有很高的聲望。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樋口季一郎

樋口季一郎(1888—1970)是日本兵庫縣人,為父親奧澤久八九個子女中的長子,由于父母離異而跟随母親生活,18歲時過繼給樋口家族當養子而更名,曾就讀于大阪陸軍地方幼年學校,1909年5月畢業于陸軍士官學校第21期步兵科。

1915年11月29日,樋口季一郎考入陸軍大學校第30期,與阿南惟幾、石原莞爾、清水規矩、田中久一、坂西一郎、岩松義雄、重藤千秋、笠原幸雄、田邊盛武、濑谷啟等人同學,在校期間與阿南惟幾、石原莞爾成為好友,該期60名學生于1918年11月畢業,樋口季一郎以大尉軍銜被配置設定至參謀本部第二部(情報部)俄國課任職。

1919年12月,樋口季一郎随西伯利亞派遣兵團出征俄國遠東地區,在海參崴特務機關從事情報和間諜工作,不久就被調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出任特務機關長,西伯利亞出兵任務結束之後,于1922年4月又回到參謀本部第二部任職。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1924年3月,樋口季一郎晉升陸軍少佐,被調到日本駐北韓軍司令部當參謀,當時日本陸軍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常駐北韓半島,是以日本駐北韓軍是日本駐海外三大軍事集團之一,樋口季一郎在任内經曆了菊池慎之助和鈴木莊六兩任司令官。

1925年5月,樋口季一郎被派往日本駐波蘭公使館擔任武官,期間參觀了與波蘭比鄰的烏克蘭加盟共和國,他也是在蘇聯建國之後,第一個通路蘇聯的日本軍人。

樋口季一郎于1928年3月任滿回國并晉升陸軍中佐,被配置設定至陸軍省新聞班任職,期間成為“櫻會”這一青年法西斯組織的骨幹成員,并與“櫻會”建立者橋本欣五郎打得火熱,但後來兩人因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镳。

1930年8月1日,樋口季一郎調任東京警備司令部參謀,兩年多以後又升任司令部部附,1933年8月1日晉升陸軍大佐後,調任第五師團第9旅團步兵第41聯隊長,該師團當年也曾出兵西伯利亞,樋口季一郎在任内曾經曆了二宮治重和小矶國昭兩任師團長。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日本關東軍

1935年8月1日,樋口季一郎被調到關東軍,出任日軍第三師團參謀長,先後輔佐了岩越恒一和伊東政喜兩任師團長,當時該師團駐屯在哈爾濱,1936年被調回日本休整,而樋口季一郎則于翌年3月1日調回參謀本部任部附,期間曾随日本一個軍事代表團赴德國柏林考察,在德國期間感受到了德國強烈的排猶政策。

“七七事變”爆發後不久,樋口季一郎被晉升陸軍少将,再次被調到中國東北,出任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期間主持實施了“河豚計劃”,在哈爾濱建立了猶太人定居點,以此來振興“僞滿洲國”的經濟,并極力改善與美國的關系,此舉遭到德國駐日本大使的強烈抗議,但卻得到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和滿鐵總裁松岡洋右的支援,日本政府也準許了《猶太人對策綱要》,截止至1938年3月,“河豚計劃”收容了近20000名從西伯利亞大鐵路逃難而來的猶太難民,并為難民們提供食宿。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舊址

1938年7月15日,樋口季一郎被調回參謀本部出任第二部長,第二部是主管情報工作的,是以成為日本陸軍的情報首腦,任内經曆了“諾門坎戰役”的爆發,而随着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猶太人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東逃之路被徹底堵死,而滞留在哈爾濱的20000餘名猶太難民卻脫離了納粹的魔爪,但哈爾濱也僅是個中轉站而已,并沒有形成有規模的居留點,其中許多難民逃亡上海,樋口季一郎在第二部長任内,于1939年10月2日晉升陸軍中将。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猶太難民

1939年12月1日,樋口季一郎接替吉住良輔出任日軍第九師團長,該師團曾參加了淞滬會戰、進攻南京作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也是參與南京大屠殺的元兇部隊之一,曾于1939年6月調回日本進行休整和整編。

1940年10月,樋口季一郎率領日軍第九師團再次奔赴中國戰場,在東北掖河地區駐屯,也就是現在牡丹江鐵嶺一帶,隸屬于關東軍第三軍作戰序列,此時該師團的第6旅團和第18旅團已經被撤銷,已經被改為三聯隊制師團,下轄步兵第7聯隊、步兵第19聯隊和步兵第35聯隊,師團直屬騎兵第9聯隊、山炮兵第9聯隊、工兵第9聯隊、辎重兵第9聯隊及通信隊、衛生隊、第1至第4野戰醫院等。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1942年8月1日,樋口季一郎被調回日本并出任北部軍司令官,司令部設在日本北海道的劄幌,當2000多日軍駐守的阿圖島被美軍占領後,樋口季一郎組織基斯卡島上的6000多日軍成功撤退,曾為此獲得了勳一等旭日大授章。

1944年3月10日,樋口季一郎升任日本第五方面軍司令官,奉命編組成立了第五方面軍作戰序列,由萩三郎少将擔任參謀長,負責日本北部地區的防禦和作戰,下轄5個師團、2個旅團及3個要塞守備隊,總兵力約在15萬人左右,由日軍大學營直轄。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列隊接受檢閱的日軍

為了防禦日本本土的安全,日軍大學營于1945年初又重新劃分了作戰區域及作戰部隊序列,設東北軍管區(仙台)、東部軍管區(東京)、東海軍管區(名古屋)、中部軍管區(大阪)、西部軍管區(福岡)和北部軍管區(北海道),樋口季一郎又以第五方面軍司令官之職兼任北部軍管區司令官,擔負日本北部地區北海道、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等地區的防禦與作戰。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緊急召見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向日本政府遞交了《蘇聯對日本宣布進入戰争狀态宣言》,從9日零時起,150萬蘇軍從中國東北、北韓北部、千島群島、南庫頁島等地,向日軍發起大規模攻擊,樋口季一郎在南庫頁島組織日軍進行了頑強抵抗。

樋口季一郎:實施“河豚計劃”的日本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

蘇聯對日宣戰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斯大林曾要求以戰争罪引渡樋口季一郎到蘇聯接受審判,世界猶太人大會聞訊之後,迅速成立了一個遊說小組飛抵東京,遊說駐日盟軍總司令官麥克阿瑟五星上将,以防止樋口季一郎被引渡到蘇聯,最終蘇聯也沒有引渡成功。

樋口季一郎直到1945年12月1日才被轉入預備役,此前一直負責北部日軍的複員和遣返工作,他也沒有被駐日盟軍總部列入戰犯名單,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舉行獨立建國慶典,樋口季一郎被盛情邀請出席,其名字被刻在以色列黃金之碑中,甚至還被以色列人稱為“偉大的人道主義将軍”,就是因為他當年曾在哈爾濱實施了“河豚計劃”。

縱觀樋口季一郎的軍事履曆,他在中國戰場幾乎沒有參與打大仗的經曆,這在侵華日軍将領中也是極為少見的,也可以說是其中的“異類”,其戰後經曆不詳,隻知道樋口季一郎死于197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