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log·詩中那抹紅丨統戰先驅李維漢:一輩子都在為黨工作,直到生命最後時光

編者按:如詩人般浪漫,卻又似鋼鐵般堅韌,紅色熱土上的血色浪漫,在首首或慷慨,或悲壯的詩詞中展現得淋漓盡緻。湖南,中國革命的主要發源地和策源地,洶湧澎湃的革命浪潮,艱苦卓絕的革命鬥争,燦若星河的革命人物,數不勝數的動人故事,讓這片紅色的熱土擁有着不竭的動力。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紅網帶您從那些或美、或凄卻從未放棄信念和理想的詩詞中,去感受那段從血與火中淬煉出的紅色山河。

紅網時刻記者 陳珉穎 任晔 陳奧男 張盟 長沙報道

春回大地百花生,

舉國歡騰慶日新。

我是采薪憂不盡,

殘年有志惜晚晴。

1984年,是李維漢病床上渡過的人生最後一個春節。在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中,他卻詠詩道:“春回大地百花生,舉國歡騰慶日新。我是采薪憂不盡,殘年有志惜晚晴。”

那時,李維漢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不好,但卻依然堅持進行黨史的回憶、收集、整理工作。他心知在有限的時間内可能無法完成這項工作,寫下這首詩表達心中遺憾。

辦了一件大事

Vlog·詩中那抹紅丨統戰先驅李維漢:一輩子都在為黨工作,直到生命最後時光

李維漢故居。

李維漢同志1896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長沙縣一個清貧的知識分子家庭。李維漢曾與毛澤東、蔡和森等人一道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同趙世炎、周恩來等同志一道組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并負責組織工作。1922年底,由毛澤東、蔡和森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全程參與、見證了黨的奮鬥曆程。

建國前夕,在籌備新政協會議期間,毛澤東就是否實行聯邦制專門征求李維漢的意見。李維漢同志經深入研究,認為我國與蘇聯的曆史發展和具體情況不同,不宜實行聯邦制,建議在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内實行自治地方制。

黨中央采納了這個建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作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和沿襲下來。此後,李維漢同志在總結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經驗的基礎上,主持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成為我國第一部關于民族問題的立法。

1951年,李維漢作為中央政府全權代表參與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

談判主要明确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關系以及西藏内部的團結等問題。在發生分歧和争論時,李維漢根據中央訓示認真聽取西藏方面的意見,以平等态度友好協商、耐心解釋,最終雙方簽訂了《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

談判結束後,毛澤東接見談判代表,握着李維漢的手說:“你們辦了一件大事,了不起啊!”

“殘年有志惜晚晴”

Vlog·詩中那抹紅丨統戰先驅李維漢:一輩子都在為黨工作,直到生命最後時光

晚年撰寫革命回憶錄的李維漢。

從1979年起,李維漢同志響應中央号召,開始系統地撰寫革命回憶錄。已是80歲的李維漢,将完成這個任務作為自己為黨做的最後一項工作。

回顧黨的曆程,李維漢曾自豪的說:“我們黨至少是國際上最富有經驗的共産黨之一。我們是一個大國,将來我們的黨史就像一個偉大的大廈。”“老幹部就應該去收集一點磚哪瓦哪,供黨去修這個大廈。”

或許他已知自己時間不多,是以争分奪秒。每天早晨6點半起床,除了簡單的早餐和中餐,李維漢整個白天都在工作。

他要回憶的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寫作任務十分繁重,他先采取口述錄音,整理成文字稿後,再認真修改。因為有了搶救性的錄音,他的《回憶與研究》才能在他去世後仍得以完成,但最後的部分他已經不能親自修訂了。

在耄耋高齡、身患重病的情況下,李維漢仍然以“我是采薪憂不盡,殘年有志惜晚晴”的心态筆耕不辍、修改文稿,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點上,我們隻有不斷傳承與發揚以李維漢為代表的老一輩共産黨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與祖國的需要緊緊相連,才能拿穩曆史的接力棒,為實作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