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憑借一首歌保送北大法律系,在校期間逃課無數,卻依舊在班裡名列前茅。

放棄北京最高法的工作是因為收到了保研通知,明明不是科班主持人卻赢得了央視主持人大賽第一名。

以上每一條傳奇經曆,都來自于央視主持人撒貝甯。

22年前,他穿着借來的大碼西裝,走進了央視的演播廳面試《今日說法》的主持人。

沒有絲毫主持經曆的他緊張的隻能背自己的畢業論文,然而命運卻格外眷顧他,撒貝甯不僅成功被央視錄用,還成為中央電視台的一塊金字招牌。

從嚴肅認真的法治節目主持人,到幽默耍寶的綜藝娛樂主持人,撒貝甯的轉型為什麼可以如此成功?

今天就來講講這位最受觀衆喜愛的央視主持人撒貝甯。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1976年,撒貝甯出生于廣東湛江。

雖然身上總是帶着“學霸”的标簽,可他從小就不是什麼乖孩子。

上樹抓鳥、下河摸魚,撒貝甯的童年幾乎是在父母的棍棒中度過的,淘氣外向的他天生就是個話痨。

小時候因為不停搬家的原因,撒貝甯總是轉學,可他身上完全沒有轉校生的慢熱和防備,每到一個新地點,他都能和同學們打成一片,是個天生的自來熟。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由于父母都是部隊文工團的,撒貝甯經常會坐在台下看他們排練節目,久而久之,撒貝甯也對各種文藝活動充滿了興趣。

高三那年,撒貝甯參加了北大舉辦的冬令營活動,彙演時他演唱了一首《小白楊》。

正是這首歌,讓同學眼裡畢業都難的撒貝甯,拿到了北大法學院的保送名額。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雖然考入了國内最頂級的學府,可撒貝甯并沒有被周圍濃厚的學習氛圍所影響。

一進大學他就把大部分社團參加了個遍,合唱團、戲劇社、廣播社、籃球社,撒貝甯的生活幾乎被這些大大小小的社團活動所填滿,他也是以成了班裡的“逃課專業戶”。

雖然平時不怎麼聽課,可撒貝甯卻擁有着常人沒有的“照相機記憶”,他背東西很快,凡是他認真看過的書,哪怕是圖檔分布,他都能清晰的記住。

大學期間,他是老師眼裡最陌生的好學生,雖然平時從沒見過幾面,可最終的成績卻總能名列前茅。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臨近畢業時,《今日說法》欄目組來北大招主持人,在面試了很多學生後制片人都不太滿意,老師便推薦了撒貝甯。

然而此時的撒貝甯剛好有事不在學校,當他得知自己錯過央視的面試後,内心十分後悔,他向老師要來節目組的電話,申請了去台裡單獨面試的機會。

讓他沒想到的是,央視居然答應了他的請求。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面試的過程并不算順利,沒學過主持的他緊張到隻能在鏡頭前背自己的畢業論文。

臨走時,想着自己也許是最後一次來央視了,撒貝甯便問制片人自己能不能參觀一下央視再走。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今日說法》的錄用通知,從此開始了長達15年的法治節目主持生涯。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雖然走上了主持人的道路,可撒貝甯始終對自己的法律專業充滿了熱愛。

《今日說法》錄制期間,他曾不止一次參與到危險的暗訪活動中去,十幾年做了近一千期節目,隻要能有一個故事被觀衆記住了,撒貝甯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

很多年前說道自己的願望,撒貝甯誠懇地回答道,希望未來的幾十年裡,自己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跟大家普法。

後來撒貝甯離開了新聞欄目,開始向娛樂主持人轉型,很多人都覺得他是不是要放棄法律專業。

可實際上,在綜藝《明星大偵探》中,撒貝甯依舊會見縫插針地為觀衆科普法律知識。

大家都知道,撒貝甯是司法部任命的中國法律援助形象大使,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形象大使是終身制的。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在頒發聘書時,撒貝甯跟司法部說“你這個聘書不規範,沒有期限。”當司法部部長問他“你希望做到什麼時候”時,撒貝甯回答“希望我的青年時代甚至一輩子都投入到法律援助之中。”

于是便有了這份終身制的形象大使。

節目裡的撒貝甯總能高情商的接梗,三言兩語間就能将觀衆逗得哈哈大笑,作為一個高智商的學霸,撒貝甯卻怕最被人誇“精英”。

曾經有一次,他的同僚采訪了一位深山裡的單親母親,那位母親說“有時候我不敢看你們做的節目…看到節目裡的人那麼漂亮,我就非常自卑,不敢看。”

這句話對撒貝甯猶如當頭一棒,他開始時刻警告自己,不要背離普通人,如果過分強調自己是精英,反而是件危險的事情。

撒貝甯:為法律事業許諾終身!北大畢業央視力捧,卻讨厭被誇精英

也是這種自省意識,讓撒貝甯多年來一直保持着一份初心,這也是他能深受各個年齡段觀衆喜愛的原因。

“知世故而不世故,處江湖而遠江湖。”

這樣的撒貝甯,值得被更多人稱贊,被更多人喜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