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諸葛亮發現的奇才
劉備從劉璋手中奪過益州後,就變得飄飄然了起來,據《三國志》載:(劉備)及拔成都,士衆皆舍幹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而《華陽國志》則說得更直白:置酒大會,飨食三軍。取蜀城中民金銀頒賜将士……
也正是這種情況下,趙雲用“匈奴未滅何以成家”的例子,先表明自己的态度,然後勸劉備:天下未到歌舞升平時,不能這樣忘乎是以,還應奮鬥!

可想而知劉備都這樣幹,他手下的其他大臣隻能更瘋狂,比如李嚴也是大搞搬遷,修建豪華住所等,但這時他手下的一位小官吏,也如趙雲對劉備一樣站出來阻止,可惜李嚴不聽,為此這個小官吏便一氣之下,遞交了辭呈,表示:我不幹了!此人便是楊洪!
楊洪是蜀漢的一位“冷門”人物,知道的人不多,但卻堪稱蜀漢奇才。因為他自小就對書本裡的學問不感興趣,自然這就影響了他的仕途之路,故而首先在李嚴手下,後來就被諸葛亮發現了。
二、助劉備打敗曹操奪漢中
那是劉備帶着法正、黃忠等進擊漢中,跟曹操展開漢中大戰時,皆知這場“漢中大戰”打得時間很長,給曹操和劉備都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就是後方的補給。以至于劉備都急眼了,寫信急催坐鎮成都的諸葛亮,趕緊想辦法。
諸葛亮如今也是焦頭爛額,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這時他便問楊洪,請他談談看法,于是楊洪道:“漢中自古就是益州的咽喉,老大劉備奪漢中戰曹操是必須的。是以此刻,應該不分男女,一起上陣,如此才能解決眼前的危機。”
諸葛亮二話不說,就讓楊洪總攬漢中後勤事宜,并推薦他為蜀郡太守。事實證明,諸葛亮的眼光非常準,正是在楊洪的排程下,劉備才能最終擊敗了曹操,一舉拿下漢中。是以史載楊洪所謂的“不好學問”,其實是不喜歡讀死書,或死讀書罷了。
就說他給出的這條“不問男女,一起支援前線”的計策,這在古代是相當大膽的辦法,可以說是一種創新,若是死讀書的人,恐怕是不會有這樣的膽量。而楊洪卻能突破正常,故而這隻能以“奇才”來定位他。
也正是因為楊洪的出色表現,在劉備奪下漢中後,便李逵正式任命他為蜀郡太守。須知這個官職最初是由劉備眼前的紅人法正擔任的,是蜀漢的一個重要崗位。可見楊洪的才幹,不僅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可,劉備也是非常滿意。
但讓劉備和諸葛亮都想不到的是,正是這次正常的任命,卻無意間拯救了蜀漢,使得蜀漢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期。
三、拯救蜀漢
在拿下漢中後不久,關羽便發動了襄樊之戰,随着關羽失敗被殺,劉備在稱帝後,便不顧一切的對東吳發動了“夷陵之戰”,可惜卻依然戰敗,劉備退守在永安,随後便發生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事件。
但就在劉備向諸葛亮托孤時,蜀漢出了大事。漢嘉太守黃元聽聞劉備要病死了,而諸葛亮又不在成都,去了白帝城後,便舉兵反叛!這個消息對于當時的蜀漢來言,堪稱是晴天霹靂。
因為當時成都内并沒有多少兵馬,且更要命的是,蜀漢兩大主心骨全在白帝城,根本都不知道後方發生了這事,故而當時成都城内是一片驚恐,劉禅也是束手無策,誰都明白,若黃元的這次反叛沒及時被剿滅,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
若局勢一旦發展到這種地步,就算諸葛亮回來,恐怕也不會有太好的辦法。就在這千鈞一發之時,楊洪站出來了,找到劉禅道:“如今隻能動用太子您的親兵了。”并分析目前局勢,楊洪認為:黃元不會攻打成都,他也害怕萬一劉備沒有死,率兵殺回。故而黃元就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沿江東下,去投奔東吳。故而應派陳曶、鄭綽這兩位将領,率兵守在南安峽口便可。
果然,楊洪說對了,正是在南安峽口黃元被生擒,非常迅速的就剿滅了這次反叛,沒有是以釀出大的災禍,一舉拯救了蜀漢。無論諸葛亮還是劉禅,都非常欣聞,尤其是諸葛亮,他最能明白當時蜀漢處境有多危險的。故而楊洪随後被封“關内侯”,并從此成了諸葛亮很倚重的人。
可惜,楊洪雖有奇才,但卻在公元228年,也就是劉備死後才五年,楊洪也病逝了。而這一年也同樣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可以假設,要是楊洪沒有病死的話,以他的才幹,必會成為諸葛亮的左膀右臂,是以楊洪之死,堪稱是蜀漢的一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