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劇奚派第三代傳人張軍強收徒暨濟南平劇院青年演員馬良拜師儀式在濟南舉行

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金珊 濟南報道

10月31日,泉城菊壇又譜新曲。平劇奚派第三代傳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張軍強先生收徒,濟南平劇院優秀青年演員馬良拜師儀式在濟南舉行。

全國各地戲曲藝術家因為疫情不能現場,但是他們都以視訊祝賀方式,發來了熱情洋溢的祝福。雖然因為疫情,現場人數有限,但是,收徒拜師儀式呈現出的“簡約不簡單,隆重不奢華”意義深遠。

張軍強,現任重慶平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師承奚派傳人張榮培、歐陽中石先生。他不僅原汁原味地繼承了享譽“洞箫之美”的平劇奚派藝術的“委婉細膩、清新雅緻”,而且把奚派聲腔藝術中擅長的“一七轍”“響堂音”運用的遊刃有餘,深得業内外人士的認可、贊譽、追崇。無論是《白帝城》《範進中舉》《楊家将》《失空斬》《珠簾寨》《紅鬃烈馬》等傳統老戲,還是諸如《大夢長歌》《大舜》新編曆史劇,或《方志敏》《智取威虎山》等現代平劇,張軍強先生的表演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濟南平劇院優秀青年老生演員馬良,自參加工作十六年以來,始終秉承秉承職業操守,愛崗敬業,踏實肯幹,樂于吃苦,在濟南平劇院有目共睹。從《打登州》《秦瓊觀陣》《洗浮山》到《紅鬃烈馬》《失空斬》《審頭刺湯》《南天門》等,他都能積極參與,用心去演。

張軍強不僅更好地繼承了奚派藝術的真谛,并且在傳播傳承奚派藝術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據悉,張軍強與馬良因戲結緣,一部《大舜》将兩人緊緊的綁在一起。“在《大舜》緊張演出期間,壓力大、排期緊,師父都能夠保證每一場戲具有高度熱情,這對我震撼很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師父在一次演出中由于現場太暗踩空,膝蓋受傷,一場下來觀衆完全看不出演員受傷,可見師父的堅韌。”馬良說,無論是做人、做藝,師父的一點一滴都時刻影響着自己,督促自己變得更好。

師承,是平劇演員歸門歸派的重要階段,也是将自己的藝術造詣進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徑。平劇的口傳心授是平劇前輩藝術家們培養平劇人才薪火相傳的有效方法。“馬良為人厚道,工作努力,我非常看好他。學習不是一蹴而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接下來我會從四功五法等方面開始,一出出地,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張軍強說。

師古人而師造化,師智者亦師德藝。“很榮幸能夠拜師,接下來會跟随師父好好學品、學藝,不負大家衆望,将平劇奚派藝術在齊魯大地傳承好、傳播好。”馬良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