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駕馭角色,做到發揮自然,收放自如,才能收獲觀衆的好感。反之,稍微用力,就有演的痕迹,容易出戲。

在演藝圈不乏演技浮誇者,因為發揮太用力,遭到觀衆诟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張一山</h1>
張一山有幾部劇,特别受觀衆喜愛,比如2005年的《家有兒女》。很多人喜歡張一山,成為他的粉絲,多半是基于他表現力。
喜劇終歸是喜劇,特别是情景類的喜劇,需要有誇張的表情。再加上童年的濾鏡,即使有過度表演,也沒有引起觀衆注意。
楊紫和張一山紅了,成為演藝圈冉冉升起的新星。
憑童星出道,張一山藝路走得比較順。由于發揮了超越年齡段的演技,還被冠以“90後戲骨”的稱号。
漸漸長大,張一山接到的戲越來越多,演技不足的一面,也逐漸顯露了出來。
有觀衆說,他存在很多演員都有的通病:演誰都一樣。
2016年,由張一山主演的《餘罪》成為當年的網劇爆款。劇中,觀衆看到了張一山,不同于《家有兒女》中劉星的成熟。
到了《局中人》裡的沈放,以及《春風十裡不如你》中的秋水,讓人感到他演技的進步。
即便稍有不足,比如《餘罪》中,情緒激動的憤怒和悲傷,為了營造氣氛,他會抓狂到青筋暴露,怒目圓睜。偶爾飚幾句粗話,也在接受範圍之内。甚至有不少網友,會為他特有的痞氣點贊。
但到了2020年的《鹿鼎記》,張一山版的韋小寶瞬間撲了。
他在這部金庸武俠的巅峰之作裡,瞪眼、搞怪。
打開彈幕,滿屏與“耍猴”相關的字眼橫飄。
此劇火了,卻不是他演技多麼好,而是因為演技差。最終9萬多人打出了3.2的超低分,并不意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張凱麗</h1>
幾年前,看過一個論壇,網友在讨論斯琴高娃與張凱麗的演技,是否在同一水準線上。
不少人跟帖,後者無法跟前者對比,原因很簡單:張凱麗演技太浮誇,完全沒有可比性。
網友直言:前者演啥像啥,而後者的表演總是一驚一乍,演啥都像脾氣很怪的婆婆。
說起張凱麗,年輕時那也是有傲人的作品的,一部《渴望》讓她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偶像。
可這之後,她好像沒有演過像樣的角色。有不少網友覺得,把“老戲骨”這個詞,加在她身上,太過于勉強了。
這些年來,《裸婚時代》、《咱們結婚吧》、《閃婚》等,張凱麗演了很多婆婆和媽媽。其肢體和語言,以及表情,無不充斥着誇張,而且演誰都像她自己。可是,她卻是國家話劇院的一級演員。
有網友都忍不住表示:“挺好的一部劇,毀在了一個演員身上。”這應該是觀衆,對一個演員最大的否定了。
《花兒與少年》裡,她“婆婆體”再現,為學不會幾句簡單的外語,哭泣到崩潰;
《跑男》中,為了節目效果,她出手“暴揍”王祖藍,卻左腳踩到右腳絆倒自己,口碑碎了一地。
這樣的張凱麗,出現在2017年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難免有些突兀。
雖然柯藍與王麗雲的表現,都不太令觀衆滿意,但最辣眼的還是張凱麗。因為角色使然,為了駕馭好官太太而收斂,但用力克制的痕迹,反而更讓觀衆覺得太出戲。
演來演去,還是婆婆角色,更加适合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徐露</h1>
徐露,具備瓊瑤劇演員的典型特質。
猶記得,當年火爆内地的《梅花三弄》,被網友戲谑地稱之為“梅花三鬧”。看過的小夥伴,應該忘不了馬景濤式誇張表演。
生氣的時候他咆哮,耳膜被震得嗚嗚響。
該舒緩的,也不夠溫和,柔情蜜意的對白,也顯得生硬。
那幾年,瓊瑤的悲情劇太多,觀衆都看煩了。内地有演員,一聽到是瓊瑤的戲,幾乎不猶豫就推掉。很大原因,就是演員過于用力的表演,帶壞了一部戲。
早年的《梅花三弄》如此,後來的《情深深雨蒙蒙》亦是如此。
《情深深雨蒙蒙》裡,表現力最為誇張的,就是徐露所飾演的李可雲了。
徐露顔值很高,但她的表演,一點也讓人喜歡不起來。
表情誇張到幾秒鐘内,嘴角不下十幾次的抽動,讓人感覺下一秒就要發癫,結果後來可雲真的癫狂了。前面的表演,就是為以後的結局做鋪墊?隻能這麼認為了。
回到現實裡,演員沒瘋掉,觀衆卻要抓狂,有立馬換台的沖動。
相比之下,演同樣的戲,任素汐就高出不知多少個層次。《驢得水》裡,被吓傻的張一曼,隻用一個眼神,就能勝過一切,這才是真正的演技。是以角色的成功與否,絕不是偶然。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顧豔</h1>
提到顧豔,知者甚少,但提到她的角色,應該都不陌生,屬于那種戲紅人不紅的演員。
她出道比較早,1986年在愛情電影《沉默的冰山》演女一号。1989年演電視劇《家教》,還拿過飛天獎的最佳女配角。但她最為令人熟悉的劇,應該還是1990年熱播的《封神榜》。
顧豔演的“火靈聖母”,是多寶道人的徒弟,也是邱鳴山的散仙。
原著裡,火靈聖母的描寫不多,是以顧豔在劇中的戲份也不多。
大部分人對她的印象應該是來自,多年前一部熱播的都市情感劇《婆婆來了》。
她演主角婆婆,連沙溢都得給他做配角。
這是一部當年被網友诟病的奇葩劇,之是以不讨喜,劇本誇張得有些不着邊際,通篇抹黑農村老太太,以及農民劣根的演繹,也難以被觀衆認可。
此外,顧豔的演技,太過浮誇。當年被定義為神劇的《婆婆來了》,情節之爛暫且不提。顧豔的扮相也按下不表,但其肢體語言的僵硬,以及誇張的面部表情,配上離譜的地方口音,讓人對她的演技實在不敢恭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9">葦青</h1>
可能很多人對葦青的認識,是從電影《我不是藥神》開始的。
葦青在影片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徐峥那個角色被抓時,她說的那一句台詞,被引為經典。
在吳京執導的影片《戰狼》裡,她也有不俗的演繹。
能夠戳中人們内心軟處的角色,向來是容易打動人的。然而葦青在幾部電視劇中的表現,卻委實讓人誇不出口。
2009年,海青和林永健主演的電視劇《安娜與王貴》裡,葦青飾演王貴的母親。
一個農村老太,本該是淳樸老實的形象,到她卻演繹成了事事挑理的多事婆婆。
安娜回農村那一段,婆婆處處挑理,從頭至尾都盯着兒媳的腳後跟。
安娜生娃,她以婆婆的身份去城裡帶娃,用嘴給孩子喂飯的那一段,着實令人看不下去。
其實,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經曆,但作為同樣橋段的戲,在《父母愛情》中,劉琳飾演的江德華,就讓人舒服得多。
同樣演不讨喜的角色,馮遠征在《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也存在面部表情猙獰的表演。馮遠征駕馭的心理扭曲的惡棍丈夫,才是用演技說話的最完美展現。
2020年,葦青在電視劇《安家》中的表現,誇張程度再上一個台階。
蠻橫、無理,好像隻能用誇張的表情堆砌出來,缺少一份自然流露。也許,這與她的演藝經曆有關。
葦青62歲出道,此前一直做話劇,兒子是大衆熟悉的黃金配角“毛孩兒”。
話劇的舞台表現力更強,但将之帶入電視劇裡,不免讓人感到浮誇。葦青演技拉跨一面,便來自于此。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劉敏濤</h1>
劉敏濤在《琅琊榜》中“靖王之母”的優雅,很難招黑。
《父母愛情》裡溫婉的葛老師,同樣能給她帶來不少濾鏡,使得人們很容易忽略了她以往的表演。
2002年與陳道明合作的《冬至》裡,她演的是反一号的郁青青。
而在《新編聊齋》中,她又能演亦正亦邪的聶小倩。
戲路風格多變,對于一個演員而言,未必是一件好事。劉敏濤似乎意識到這一點,于是盡量塑造好角色,避免踩坑。可她卻沒有想到,2021年5月開播的一部《生活家》,徹底敗光了她的熒屏好人緣。
戲劇化過頭的演繹,做作又油膩,不禁令人聯想到之前的《精英律師》,她正眼睥睨的樣子;
《小舍得》裡,被觀衆吐槽販賣焦慮,同樣很不讨喜。
角色的确有不讨喜的因素,但劉敏濤為了演繹出角色的市儈,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肢體動作。翻白眼、搖頭晃腦、表情誇張,與她以往的表現判若兩人。
由于她的演技過于浮誇,有觀衆表示,剛看第一集,就沒有了追劇的欲望。
演員都希望自己接更多的戲,但理性的演員會選擇更适合自己的角色。很顯然,劉敏濤的不讨喜,就是吃了這樣的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7">結語:</h1>
在很多無厘頭的港片裡,為渲染喜劇色彩,用誇張的表情演繹,是錦上添花。周星馳的影片裡,處處有這樣的表現手法,他也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換做正劇,誇張的表情,一驚一乍的表演,效果無疑會适得其反。
隻有在演技上多下功夫,少一些浮誇,才能獲得更多觀衆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