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尾理論 (一)

大家好,歡迎來和三七寶寶一起讀書。

今天,是和大家分享的第一本書,叫《長尾理論》。

這本書的作者,克裡斯安德森是美國連線雜志的主編。

大家肯定聽說過二八法則,換句話也就是說,關鍵的20%的因素會最後決定80%的結果。

然而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一切都變了。

長尾理論這個詞多被用于解釋網際網路世界的商業規則。

換句話說就是,當商品儲存和流通管道足夠廣泛的時候,

商品的生産成本就會相應的下降,當人人都可以生産的時候,就會發生一種現象,

看似沒有人要的東西,隻要有人賣,就會有人去買,

而本來銷量不高的東西,可能瞬間就會占據主流的産品,

所占據的市場佔有率甚至還會更大。

而長尾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這個被網際網路改造過的世界。

了解了長尾理論,我們才能了解這些年為什麼網際網路發生了不可阻擋的颠覆性力量。

好了,接下來,我們就跟着作者去看看,這些年網際網路從底層邏輯上究竟改變了什麼。

以前,我們認為20%的熱門産品會帶來80%的收入,并且呢,帶來100%的利潤。

但是,在長尾經濟當中,這一切都變了。

2%大熱的産品,可以帶來33%的收入,8%的熾熱産品,可以帶來中間33%的收入,

而剩下的90%的長尾産品将會帶來最後33%的收入。

而在極端的情況下,大熱的産品産生的總利潤,甚至可以占到50%或者是更多。

我們最容易了解的一個例子就是蘋果手機。

在智能手機市場,蘋果的份額并沒有安卓的大,但是,蘋果卻拿走了行業利潤的90%。

與長尾經濟對應的就是短頭經濟。

短頭經濟是工業時代的産物。單一産品大規模去生産,進而呢,降低了成本。

對于市場需求較少的産品,短頭根本就不會生産。

而長尾理論說的是範圍,經濟批量多,品種個性化使圖品種越多,成本就會越低。

是以,大家看,工業時代和互聯時代,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打法。

作者說,我們的文化經濟重心正在加速轉移,從需求曲線的少數熱門産品轉向需求曲線的大量産品市場。

長尾理論給了我們的經濟一種新的選擇,我們做大做強,還可以通過長尾經濟去搶占市場。

有差異化的産品,無可替代的小而美的産品,這類産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将會讓以前的營銷模式,徹底失去優勢。

三七小時候呢,電視劇隻能在電視訊道上固定的時間段看,

每次開始前,都會插播廣告,

同一個廣告,一次至少播三遍,

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還收腦白金,

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

以前做企業,電視廣告是宣傳的首要管道。現在呢,很多商家都不去電視上投廣告了。

現在的營銷更加注重的是垂直影響,更高效地投放。

給買過嬰兒奶粉的寶媽投放紙尿褲的廣告;

給愛化妝的小姐姐投放化妝品的廣告和打折資訊;

是以現在的新媒體價值,并不在于有多少閱聽人,而是你能夠把閱聽人細分到什麼程度,

越是細分的準确,你的媒體價值會越

關于長尾理論,作者有三個觀點。

第一,産品種類的長尾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長,

第二,現在,我們可以很有效地去開發這條長尾了,時機已經成熟了,

第三,所有的利基産品一旦集合起來,就可以創造一個非常可觀的大市場。

作者講了兩本書,第一本是1988年的《觸及巅峰》,另一本是1998年的《走進空氣稀薄的地帶》。

書商們發現,購買了新書的讀者,很多人都購買了十年前的《觸即巅峰》。于是他們通過亞馬遜把兩本書放在一起去宣傳。

結果,1988年的《觸及巅峰》再次火爆。

同樣的事情,在唱片業同樣如此。

三七高中大學的年代,是中國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很多有才華的歌手和創作者在那幾年,做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

我們那時候去唱片店,買自己喜歡歌手的CD。人很火,歌更火。

但是現在呢,抖音上好多歌都火起來,快要唱得爛大街了,也不知道是誰唱的。管它是誰唱的,好聽就行了。

以前的經濟受限于資訊的半徑,是以它會有一個區域的限制。

就比如說,我們家樓下的早餐店,

就是服務我們周圍這片人的。大部分人都愛吃肉夾馍,隻有一個人喜歡腸粉,

那老闆怎麼做呢,肯定做肉夾馍賣呀。

如果每個人的錢都要賺,還要投入一套腸粉的裝置,肯定不劃算。

電影院隻放大衆電影,電視台隻放收視率高的電視劇,都是這個道理。

在網際網路之前,我們的資源有限,于是,在有限的資源裡面,我們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向熱門,向大部分人的選擇集中。

大部分人喜歡看的東西,我們才會播放。

于是乎,大家就搞同質化的東西,哪怕泛濫了,也要搞。

養成節目火了,屁股後面一群人跟着搞養成節目;好聲音火了,到處都是唱歌比賽類節目。

三七現在還記得,《潛伏》電視劇火了以後,立馬一水兒的諜戰劇都出來了。

還有現在的網絡小說,要鬥氣都是鬥氣,要盜墓,全是盜墓。

這種模式随着網際網路打破了。

克裡斯安德森提出了一個富饒經濟學的概念。

自打網際網路出現,世界的物質一下子就打破了各種限制空間,變成了無限。

這就讓大家把注意力開始轉向需求的尾端,讓這種尾端的服務或者利潤變成了可能。

我們還是拿音樂市場舉例。最熱門的歌曲下載下傳量肯定的是巨大的,但是過了5000首熱門歌曲之後呢,下載下傳量并不是零,

甚至,過了25000首之後,仍然每首歌會有幾百次的下載下傳量,

而過了20萬首歌之後,下載下傳量呢,還有40到50次。

以前在唱片店,隻能找到前5000首歌曲,後面的歌根本就找不到。

把找不到的歌的下載下傳量集中起來,也不亞于熱門歌曲,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是以,把足夠多的被冷門商品組織在一起,就能做成一個相當大的市場。

最典型最容易了解的例子就是淘寶。大品牌的商家并不會給淘寶帶來多少利潤,它的交易額主要集中展現在小商家上面。在萬能的淘寶,隻要是合法的,就沒有買不到的。

很多小衆的東西,以前,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去哪裡買,

但是現在,隻要你搜,就沒有搜不到的。

外婆說她年輕的時候用的那種雪花膏抹手油特别好,

但是我們周圍的商店賣的都是護手霜,沒有雪花膏。

于是,淘寶就解決了我們這個問題,給老太太買到了她喜歡的雪花膏。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明天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