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哈斯特爾特鷹(Hastert Eagle)是一種鳥類動物,大約700年前生活在紐西蘭,比目前的記錄保持者哈皮鷹(Harpy eagle)大近40%,處于當地食物鍊的頂端,主要食物是紐西蘭的鳥類恐慌。當時,它幾乎沒有天敵。

哈斯特爾特鷹是一種巨大的黑白相間的食肉動物,有紅色的冠和較淺的黃綠色翅膀尖端。它最初被認為是一種食肉動物,因為它的鰓與秃鹫的鰓相似,鼻孔上方有一個冠,以防止動物屍體中的肉堵塞氣管。哈斯特爾特鷹的形狀與現代鷹相似,翼展長3米,站立位置1.4米,大約在500年前消失。最大的哈斯特爾特鷹重18公斤,比任何現代鷹種都重。

坎特伯雷博物館和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現代技術(包括X射線掃描)檢查了這隻鳥的骨頭,發現它具有足夠強大的骨盆,能夠在以80公裡/小時的速度俯沖時對地面上的生命進行緻命的攻擊。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蛇頸龍是已滅絕的蛇頸龍屬海洋爬行動物,屬于趨同亞群鳍龍,是一種适應淺水環境的生命群,個體較大,脖子長,因為名字。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到侏羅紀已經蔓延到世界各地,白垩紀滅絕的結束。蛇頸龍體型巨大,是海洋中的霸主,與魚龍共同統治着中年海。

該屬長約4.5米,體寬,體扁平,尾巴較短,頸部長而可彎曲,鼻孔遠在後方,位于眼睛附近,上颚幾乎堅硬,上颚有長長的尖牙。很可能通過擺動頭部,通過魚進食,很明顯它可以使用高跷向前或向後遊動,甚至在身體軸上側向旋轉。在其進化史早期,主要分為兩類:上龍短脖子型、短脖子型、瘦頭型;後來的演變以體積的極端增加為标志。

Kronosaurus是來自澳洲的早期白垩紀龍,長約12米(m),僅頭骨就占據了約3.7米(m)。Elasmosaurus的脖子上有76個頸椎,長約13米(米),大約是頭部和頸部長度的一半。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史前"食人族"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在海洋中發現了一種史前"食人族",它比1000萬年前的恐龍王更能咬人。這種可怕的深海怪物是水虎魚的遠近親,有着剃刀般的鋒利牙齒和比食鲸鲨更強大的強大下颚。

巨型食人魚重22磅(9.98公斤),像現代水虎魚一樣切割軟組織,同時刺穿堅硬的貝殼并折斷骨頭。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家斯蒂芬妮·克羅夫茨(Stephanie Crofts)說:"如果我們的計算是正确的,食人魚很可能是一種能夠折斷骨頭、咬傷幾乎任何東西的捕食者。"它的牙齒武器可與5000萬年前掠奪土地的恐龍國王和其他恐龍物種相媲美,甚至與4億年前的海洋捕食者Dunkleosteus terrelli相媲美。該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是基于對世界上最大的幸存水虎魚黑紫食人魚(俗稱黑食人魚)咬合力的首次現場測量。

一條2.5磅(1.1公斤)的魚的咬合力為320牛頓,或72磅,大約是自身重量的30倍。這種咬合力大約是相同大小的鳄魚的三倍。根據這一測量結果和來自野外測試的其他物種資料,科學家們計算出食人魚的咬合力在1,240到4,750牛頓之間,相當于280到1,070磅,甚至可能更多。

以前的研究估計,恐龍王的咬合力約為13,400牛頓,或相當于3,000磅,但咬合與自身重量的比例遠遠小于标準的30倍。巨型食人魚和黑紫羅蘭食人魚是食肉食人魚中最強大的咬人生物,無論是現存的還是滅絕的。"鑒于其相對較小的尺寸,巨型食人魚的驚人叮咬使許多已滅絕的巨型捕食者相形見绌,"研究人員說。"這些巨型捕食者包括巨型食鲸巨型齒鲨Carcharodon Megalodon和四噸重的巨型Dunfish。當科學家考慮到魚的大小時,食人魚絕對超過梭魚,雙髻鲨和大白鲨。

美國大學的賈斯汀·格魯比奇(Justin Grubich)說:"食人魚是一種長期存在但不知名的物種,但我們仍然非常驚訝,沒有人測量過它們的咬合力。當我們開始獲得資料時,令人驚訝的是發現這樣一條相對較小的魚有如此強烈的咬合力。"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空腔龍(稱為Aerosteon)是一種動物腳下宮獅龍恐龍,生活在白垩紀晚期的阿根廷。1996年在門多薩省發現了氣腔龍的化石,并于2009年命名。氣腔龍的化石具有類似鳥類的呼吸系統,與同體長的恐龍相比,氣腔龍的頭骨較小,具有發達的前肢和爪子,是一種可怕的殺戮工具,中等苗條,光滑的身體,美麗的體形,根據唯一的化石,腔龍有10米長4噸。

氣腔龍可能生活在白垩紀晚期,從8500萬年前到8300萬年前,在桑托目中(如圖所示,紅色代表肺,其他顔色代表安全氣囊)。根據對氣腔龍化石的最新分析,這種巨大的大型食肉恐龍的呼吸系統與今天的鳥類有許多相似之處,進一步強化了恐龍與現代鳥類具有進化聯系的理論。在此期間,空腔龍不屬于南方大陸上的任何大型動物腳恐龍,包括:Abelilongko,Sharktooth Dragon,Echidna。空腔龍代表了一個新的家族,或者說是存活得很晚的劍尾龍的基地。保羅·塞雷諾(Paul Sereno)認為,氣體強龍可能與異質超學有關,這是這群侏羅紀動物輻射進化的結果。2013年,氣龍及其近親被确立為大龍分支,被歸類為食肉龍。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古老的海鳥pelagonithid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幾乎隻有一架小飛機那麼大。他們在5000萬年前生活在今天的英國。

已知最大的海鳥(由骨頭重建,上圖)使加利福尼亞飛蛾(左)和皇家信天翁(右)看起來都是微型的。

(神秘地球報告)據《國家地理》報道:古生物學家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曆史上最大的飛行海鳥在2500萬年前飛入大海,翼展為6.4米。

這種古老的鳥,名為"San's Pseudo-Tooth Bird"(被稱為Peagornis Sandersi),屬于現已滅絕的"齒"鳥之一。

研究結果還表明,對于一些古代鳥類來說,身體越大越好。

這隻大型鳥類的骨骼首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描述,于1983年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的一個機場外出土。

"一隻巨鳥僅在2500萬年前降落在機場 - 這很有趣,"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作者Daniel Ksepka說。也許它應該等到降落在新跑道上。

Sang的假齒鳥的翼展使今天最大的鳥類信天翁看起來很小,信天翁的翼展"隻有"3.5米。它也與有記錄以來最大的鳥類阿根廷巨鷹(以其學術名稱Argentavis magnificens而聞名)不一緻,阿根廷巨鷹是一種7米長的南美鷹,在六百萬年前在安第斯山脈的頂部之間飛行。

法國裡昂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的Antoine Louchart說,與正在消失的阿根廷鷹相比,"San的假齒鳥無疑更輕,飛行能力更好"。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Louchart指出,這項新研究最有趣的發現是,古代海鳥可能一直在靠近海浪的地方長距離飛行,而不是像今天的一些大型鳥類那樣在氣流中上升,停留在高海拔地區。

桑氏假齒鳥的飛行模型顯示,較大的翅膀表明當鳥飛向空中時,翼尖渦旋阻力較小。對于這隻海鳥來說,真正的挑戰來自它起飛。

大約21.8公斤的桑樹假齒鳥比不能飛的鴕鳥(重達145公斤)輕,但它可能太重了,不能像鵝或其他水禽一樣在水面上奔跑或起飛。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圓頂龍(以其名稱Camarasaurus而聞名)是一種已滅絕的蜥腳恐龍。它們是北美最常見的大型蜥腳恐龍,長約20米,重50噸。

發現圓頂的最早記錄是在1877年,當時在科羅拉多州發現了脊柱的碎片。Edward Drink Kopp為與Oseenel Charisse Marsh的戰鬥購買了這些骨頭,并于同年将其命名為。馬什後來将他的一些發現命名為郁郁蔥蔥的龍,但大多數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是一種圓頂龍。這種命名的沖突在這兩位學者中很常見,最著名的是雷龍/混沌龍。直到1925年,查爾斯·懷特尼·吉爾摩(Charles Whiteney Gilmore)發現了第一個完整的圓頂龍骨架。但那是一具年輕的圓頂龍骨架,是以有很多

繪圖小于其實際大小。沿着莫裡森群到落基山脈以東,它是豐富的侏羅紀晚期岩層的延伸。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物種,包括圓頂龍的親戚,如梁龍,迷茫龍和腕龍。然而,圓頂是這個地層中最常見的恐龍,在科羅拉多州,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和懷俄明州有幾塊完整的骨頭。

圓頂龍是北美最着名的恐龍之一,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開闊平原上,大約1.55億至1.45億年前,在1997年和1998年,在美國懷俄明州發現了兩條成年圓頂龍和一條12.2米長的年輕龍(生活在大約1.5億年前),有集體死亡的化石記錄。假設它們在最後的安息之地被淹沒的河流沖走。這表明圓頂龍成群結隊(或至少作為家庭) 行動。而且,發現圓頂龍蛋排成一行,沒有整齊地排列在巢中,可以看出圓頂龍沒有照顧他們的幼龍。

穹頂龍是群居動物,它們不築巢,而是邊走路一邊做小恐龍,一邊生下恐龍蛋就形成一條線。穹頂龍也是食草動物,它們進食時不咀嚼,而是吞下整片葉子,吃蕨類植物和松樹的葉子。穹頂龍具有非常強大的消化系統,它吞下沙子以幫助消化胃中其他堅硬的植物,食植物的圓頂像樹幹一樣粗壯,可以穩定地支撐其巨大的體重。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加州劍齒虎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的副業,生活在更新世,一個介于300萬至15,000年前的多新世。加州劍齒虎的前肢比今天的任何一隻貓都強壯。

劍齒虎和虎是"兄弟",即老虎的大哥哥。雖然劍齒虎離我們很遠,但它的"兄弟"仍然存在。劍齒虎生活在大約300萬至1萬年前,它們的大小很大,牙齒約為120毫米。劍齒虎生活在北美或非洲,它們的獵物以非洲大陸的物種為食,當時該物種是現代的兩倍多。還可以制服它,劍齒虎的前肢肌肉發達,極其強大,在獵物中隻能依靠前肢的力量将其擊倒。它有一種緻命的武器,那就是它的牙齒。120毫米的牙齒刺穿了動物的喉嚨,在一分鐘内獵物立即死亡。它是史前曆史上最大的貓。

劍齒虎屬在更新世早期滅絕,可能是由于鋸齒虎屬的表親和後代之間的關系,後來成為冰河時代的主要大型貓科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史前鲭魚長10米,重約3.5噸,是史前海洋生态系統的絕對霸主。在其2000萬年的恐怖統治期間,捕食者并沒有停止捕食其他海洋生物。也許這就是迫使原始脊椎動物的祖先在大約3.8億年前離開溫暖的海洋的原因之一!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Gigantopithecus是一種已滅絕的屬,生活在中國,印度和越南大約100萬至30萬年前,與幾個人類物種具有相同的時間架構和地理位置。化石記錄指的是最大的類人猿,它站在3米高,重600公斤。

這是一隻巨大的,像猩猩一樣的猿類,生活在地面上,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猿類。他的體重估計為200公斤,靈長類動物有巨大的臼齒和厚厚的飛蛾層,高高的牙冠和短尖的牙齒。有時類人猿被翻譯成類人猿,但類人猿不被認為是人類,是以說類人猿是不合适的(過去有書籍将它們列為類人猿)。這個屬至少在50萬年前就在中國自下而上。最初發現的化石(1935年)是牙齒,大約是現代牙齒的五倍。自1955年以來,在中國廣西發現了許多,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三個颚骨和近千顆牙齒。類人猿是猿類進化系統的一個已滅絕的副業。類人猿可能是金剛的原型,它們在外觀上與現代猿類相似,隻是它們更大。類人猿是曆史上肌肉最強的猿類,身高近10英尺,體重超過1000磅(453公斤)。他們是現代猩猩的遠親,在涉及的大多數畫作中都考慮到了這一因素。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根據在西伯利亞發現的冷凍屍體,在波蘭發現的浸泡在瀝青沉積物中的屍體,以及法國舊石器時代洞穴中的壁畫,現代人類知道羊毛犀牛有長而溫暖的毛發和厚厚的天鵝絨。這些動物有長而大的頭骨,頭部和頸部向下垂,前額和鼻子上有犀牛角,鼻子角度特别長,向前傾斜。它的臼齒冠很高;琺琅層很厚,有許多褶皺;凹痕中填充有緻密的粉筆,适合咀嚼具有幹燥質地的草藥。人們普遍認為它是在更新世冰河時代的氣候下發展起來的,但在溫和的草原環境中的沉積物中也發現了毛犀牛的化石。生命的時代大約是12,000至4,000年。已知毛犀牛的化石分布範圍幾乎遍布歐亞大陸北部,最北端的邊界在北緯72度左右,最南端的緯度在北緯33度。我國的毛犀牛化石都集中在東北平原,在中國北部和西南部也偶爾發現毛犀牛長約3.7米。它的鼻子有兩個角,前端比眼睛之間的角落長約1米。它有長頭發,細耳朵,短腳和堅實的身體。洞穴壁畫的前腳和後腳之間有一條深色的絲帶,但其正确性尚不清楚。在冬天,毛犀牛用它的角推開雪來吃草。 毛犀牛是新世界犀牛分支的最後和衍生成員,非常适合其生活環境。堅實的四肢和厚厚的皮毛使它能夠适應當時該地區古代北部的草原苔原環境。它們的分布也在寒冷和溫暖的氣候循環中擴大和收縮,并且由于冰河時代,數量遷移和消失。像大多數犀牛一樣,毛茸茸的犀牛具有與新世界最原始的犀牛相似的形狀和形狀。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生活在6400萬至1萬年前的恐怖鳥現在已經滅絕。它可能起源于歐亞大陸,在美洲時發生了相當大的演變,因為它處于食物鍊的頂端,沒有生存競争對手。

這隻鳥高3米,重400公斤,是一種不會飛的鳥,現在已經滅絕的巨鳥家族被稱為恐怖鳥。它們天生肉食,一口就能吞下狗,奔跑速度驚人。當它喂養獵物的身體時,它會用強壯的腿打斷獵物的骨頭,并從斷裂的骨頭中吸走骨髓。

恐怖鳥類的形狀與鴕鳥非常相似,但它們是食肉動物,數百萬年前在南美洲具有強壯的腿和快速移動,具有沉重而有力的爪子,将獵物置于死地。

恐怖鳥家族中最小的物種隻有8公斤重,除了沒有翅膀外,它的實體特征與鷹非常相似,最大的物種高3米,重400公斤。在10,000年前的地球上,恐怖鳥無疑是恐龍的繼承者,成為地面上最可怕的捕食者。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蟒蛇化石,史密森尼研究所後來從化石中重建了史前蟒蛇。據估計,蟒蛇長約13米,可以吞食鳄魚。這種巨型動物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當地熱帶雨林中。科學家估計這條蛇的重量可以在730公斤到2.03噸之間。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2.2億年前生活在中國沿海的半殼龜是已知最古老的物種。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南方巨獸龍屬于動物腳亞食肉龍的眼下鲨魚牙龍,生活在白垩紀中期(1億至9200萬年前)的阿根廷,嘴巴大而窄,牙齒鋒利但薄。它具有可怕的咬合力和快速的咬合速度,以及像菜刀一樣鋒利的薄牙,并且用兩條短腿行走。據化石标本顯示,南方巨龍個體最大長度為13.8米,臀部高度為4米,總高度約為4.2米,重10.52噸,頭骨長度為175厘米。現有的标本MUCPV-CH1儲存在阿根廷諾伊肯的卡門芬斯市博物館。此外,南龍在腿長,身高和自我長度方面是最短的食肉恐龍之一。雖然化石很少見,也沒有發現年輕和年輕個體的化石,但科學界估計,南方巨龍的物種是一種老年和有福的個體,基于近親,平均重量為8.2噸。基于昆卡龍獵人近親的皮膚化石,科學界普遍認為南方巨龍體局有羽毛。一些科普書籍和電影故意誇大了龍是有史以來比暴龍(包括方舟)更大的食肉恐龍,但事實并非如此。衆所周知,巨龍的頭部大小和物種大小在過去被嚴重高估,新的研究表明,龍的實際頭骨大小比以前估計的要小得多。雖然龍不是白垩紀時期最強壯和最大的恐龍,但它和霸王龍一樣。鲨魚牙龍是三種最強的食肉恐龍。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猛犸象,也被稱為猛犸象,是适應寒冷氣候的動物。草原猛犸象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之一,是陸地上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重達12噸。

猛犸象高大強壯,腿粗壯,腳有四個腳趾,頭部很大。其中,雌性象牙常見于1米5~2米處。雄性猛犸象牙平均長2米,長2至2米5米。單個可以接近甚至超過3米。它覆寫着金色,紅褐色,灰褐色的細長發,皮膚很厚,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厚度可達9厘米。

它們廣泛生活在歐亞大陸的北部。猛犸象自大約11,000年前以來就已經滅絕,這被視為冰河時代結束的标志。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和冰層中不止一次發現了冰凍的屍體。[2]

2016年5月17日,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曆史研究所的考古學家挖掘出大量猛犸象牙化石。據了解,猛犸象牙化石于2015年12月被發現,可追溯到更新世時期。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
評估最兇猛的史前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