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作者:瞻洵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6">簡介:</h1>

毫無疑問,作為世界音樂劇史上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西區故事》自是有它的偉大之處。而縱貫全劇,雖改編自經典,處處卻都有創新之處,并且對美國乃至世界的音樂劇的發展産生了巨大的影響。下面,我們将通過對其創作背景,劇本,音樂,舞蹈的分析。來探讨它的特點以及其背後的繼承與創新。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音樂劇,是一種現代的舞台綜合藝術形式,是以戲劇(尤其是劇本)為基本,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音樂、舞蹈、戲劇三大元素的整合來講述故事、刻畫人物、傳達概念的表演藝術娛樂産品。《西區故事》自是完美地實作了音樂、舞蹈和戲劇這三者的完美結合。而下面,将通過對《西區故事》中這三大元素的分析,來讨論其藝術特色以及劇作背後的繼承與創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h1>

20世紀50年代于美國音樂劇而言是一個蕭條的時代,對于美國音樂劇來說,在經曆過四十年代中期的激情和創造力,誕生了諸如《俄克拉荷馬》、《旋轉木馬》等經典作品,而從1951開始,百老彙舞台就顯得無比特别的蕭條,新作品數量變少,品質也下降明顯。

這一時期的美國音樂劇風格上類似于中國古代的花間詞,外在形式上華麗且完善,詞句優美,講究韻律;而在藝術性上,相較之前卻顯得平庸且沒有新意。幾乎沒有作品去揭露時這期社會存在的少年犯罪、種族沖突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音樂大都與一個簡單的故事吻合,這個故事永遠是愛情。音樂宣揚的是高尚、純潔、堅貞的情感,表現出纏綿傷感的情調。傳統的音樂喜劇形式單一,不夠深刻的缺點暴露無遺。在這樣的背景下,《西區故事》應運而生。

《西區故事》的創作構想始于1949年,在當時音樂喜劇大行其道的背景下,音樂家倫納德•伯恩斯坦、舞蹈家傑羅姆·羅賓斯以及劇作家亞瑟·勞倫斯決定将《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樣的經典悲劇作品改編成現代音樂劇。在三人最初的構想中,這部音樂劇仍然以“互相對立中的互相吸引”作為戲劇沖突的核心,但是,故事的時間和地點要放置在當時的紐約。

開始,他們設想的劇本叫《東區故事》,是以曼哈頓東部地區,猶太裔和意大利裔之間的沖突為背景。圍繞一位猶太裔的少女與一位意大利裔青年的戀情與沖突所展開的故事。然而,一部與之題材高度相似的音樂劇《愛爾蘭之花》卻率先在百老彙上演。

直到1954年,用拉丁裔和本土白人之間的沖突代替原先的猶太裔和意大利裔之間的沖突,并增加了青少年的犯罪問題。新故事的背景地放在紐約西部的波多黎各移民社群。而劇名則改為《西區故事》。在當時,伯恩斯坦正忙于伏爾泰的著名劇作《憨第德》的改編工作,于是,他隻負責《西區故事》劇的作曲部分,當時還很年輕的詞曲作家史蒂芬·桑德漢姆便承擔了詞作的重任。經過三年的精心打磨,《西區故事》終于在1957 年 9 月 27 日于百老彙冬園劇院上演,音樂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從此開啟了它的偉大之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h1>

《西區故事》改編自《羅密歐與朱麗葉》,在人物、情節乃至主題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同時也增加了它所處的時代特征。

首先,在人物上,男主角托尼對應羅密歐,女主角瑪麗亞對應朱麗葉,裡夫對應莫枯修,伯納多對應提伯爾。阿尼塔對應奶媽,季諾對應巴黎斯伯爵。社群警察對應埃斯卡勒斯親王。鲨魚幫對應蒙特鸠家族,傑茨幫對應卡布雷特家族……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而在具體的人物設定和角色刻畫方面,《西區故事》又有許多超越。如瑪利亞,她與莎劇中的朱麗葉不同,出身低調卻敢于追求愛情,剛到美國卻渴望新的生活。她要求阿尼塔把自己衣服的領口再裁剪低一點來是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她作為一個女孩子,但是他想要打架,想要為自己的幫派出口氣。而在夫妻死後,她并沒有選擇自殺殉情。堅強、勇敢、善良、渴望愛情卻未把愛情視為一切。另一個次要人物阿尼塔,在男友伯納多被托尼殺死後,雖然無比悲憤,卻被他們真摯的愛情所感動,願意幫助他們。後來卻因為傑茨幫的羞辱憤而說謊,能夠獨立思考,不會因仇恨麻痹頭腦,充滿自尊同時也有一些任性、不考慮後果。她們這些品質美國現代女性的形象十分符合。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其次,在情節上,兩個故事也有着相似的發展脈絡。故事的背景都是建立在家族或者種族之間的仇恨之上;起因都是舞會上,男女主人公相識相戀;故事的發展都是男主角錯殺了女主角的親人,而女主角最終也都原諒男主角,想要一起逃離紛争,遠走高飛。而在故事的轉折上,兩劇則有所不同。莎劇中,教父讓朱麗葉喝藥假死,卻由于送信人未能及時将消息送達導緻慘禍。而在《西區故事》,阿尼塔則是由于傑茨幫人的種族歧視和羞辱,才說出了瑪利亞伊已死的假話,進而導緻悲劇的發生。劇終時,兩大家族和兩大幫派都由于悲劇的釀成而停止争鬥,但朱麗葉自殺殉情而瑪利亞并沒有選擇自殺這是兩劇的大不同之處,

最後,主題上,它們都表達了人類永恒的命題——愛恨和生死。兩對無比相愛的人,卻因為家族抑或是種族間的仇恨,既埋葬了愛情,又喪失了生命。都在告訴我們,我們太多時候都是用鮮血來洗滌仇恨,這樣的代價太沉重了。我何時才能真正走出狹隘的仇恨?去擁抱這人世間真正美好與寶貴的東西——愛。同時,《西區故事》更具有的時代性和批判性,種族和文化間的沖突比家族之間的沖突更具有張力和社會性。它近乎完美地表現種族與文化的沖突,青少年犯罪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它通過講述發生在五十年代美富裕社會的一個由于幫派鬥争而引起死亡的悲劇故事,表現出那個富裕時代下美國底層白人和波多黎各移民的愛恨情仇,進而揭示繁榮的社會表面下的陰影,對這個看似自由平等富裕的社會提出質疑和诘問,引人深思。打破了原有的輕喜劇占主導地位的百老彙舞台,開啟了揭露社會問題,關注底層群體的現實主義創作潮流。使得音樂劇更加具有深度。為百老彙提供了一個悲劇性内容、現實性題材同音樂劇形式結合的完美典範,開創了百老彙的悲劇題材之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9">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h1>

作為本劇的作曲,伯恩斯坦是将向來講求音樂的戲劇性的,他本人就曾毫不避諱的指出“如果人們指責我的交響作品如演戲般矯揉造作的話,我将樂意負責。因為我寫的每一部作品,無論是為何種媒體媒體而作,某種意義上都是一部戲劇音樂。”而在《西區故事》中,音樂的戲曲性這一特征表現得尤為明顯 。

如在舞會中,托尼遇到了讓他一見鐘情的瑪利亞,是以在演唱表達愛意的歌曲《瑪利亞》的時候。這是全劇第一首最直白的表達愛情的歌曲。單音的反複将托尼當時的興奮與激動心理狀态烘托了出來。強烈的回聲讓人産生了恍惚以及朦胧的感覺,展現了托尼第一次見到瑪利亞就墜人愛情的夢幻之感。同時,歌詞中瑪利亞名字的大量重複反應出在愛情的沖擊下,托尼以上是語言和思考的能力,腦袋裡隻有瑪利亞。整個音樂發展,圍繞托尼的心理狀态展開的從朦胧到清醒,再從清醒到熱烈,又從熱烈回到平靜,最後是期待和盼望,将托尼的情感變化表現的清晰傳神。

在托尼告訴瑪利亞他誤殺了瑪利亞的哥哥伯納多後,他們唱起了《夢幻芭蕾場景》和《某個地方》,這是全劇最具悲劇氣氛的場景。在歌曲《幻芭蕾場景》中,托尼的旋律輾轉且緩慢,仿佛已經進入了夢幻的狀态,形象的表現出他在誤殺瑪麗亞的哥哥伯納多後恐懼、悔恨以及迷茫的心情。表現出它既對瑪利亞充滿歉意,又擔心失去愛情的複雜心情。

此外,在《西區故事》中,爵士樂的廣泛應用,也是其在音樂上的顯著特點。本片一開場的序幕開始,就充滿了爵士的味道,運用了衆多爵士樂的因素譬如小三度音程,大七度音程,九和弦,以及風格鮮明的附點,行走貝斯等等,并且着重突出薩克斯及小号的運用。同時,爵士樂和拉美音樂則分别代表了底層白人青年和波多黎各移民。《傑茨幫之歌》和《冷靜》這兩首歌就是劇中爵士樂的代表作,它們采用典型的布魯斯調式。由此我們不難發現爵士樂在《西區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6">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h1>

衆所周知,舞蹈是音樂劇三大元素之一,一直都是音樂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西區故事》之前,還沒有一部音樂劇像這樣倚重于舞蹈,如此廣泛深入地運用它。在《西區故事》中,舞蹈已經不單單局限于既滿足欣賞者的視覺享受需要,更是起到了反映劇情,烘托氣氛,刻畫人物以及揭示主題的等作用。在《情不自禁的歌唱》一書中,作者甚至直接将《西區故事》稱作“舞蹈的演出”(dance show)。舞蹈在《西區故事》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首先,舞蹈與劇情環環相扣。在《西區故事》裡,甚至不需要語言的表達,舞蹈本身就已經能夠使人們對整個故事一目了然。例如,在序幕上,幾乎沒有任何台詞和唱段,但舞蹈卻形象地反映出傑茨幫與鲨魚幫之間等沖突與沖突。再如在舞會上,比如鬥舞的場景裡兩個幫派一個穿黃色一個穿紫色,雖然看起來舞池裡一派歡樂但觀衆依然能看到兩個顔色的陣營裡的劍拔弩張。而阿尼塔在小酒店中遭到傑茨幫人的侮辱,也是通過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的。

其次,舞蹈表現出了緊張的戲劇沖突。劇中,象征着幫派間打鬥的舞蹈例如在序幕中是反映戲劇沖突的重要手段。如在序幕中,當傑夫率領傑茨幫人搶下籃球,占領籃球場後,跳起了芭蕾,輕快的舞步反映出他們内心的喜悅,而伯納多的出現使這一切戛然而止。舞蹈已不再像之前那般輕松明快,開始變得急促,有力,充滿着憤怒的情緒。最後警察尖銳的口哨聲則使一切歸于平靜。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最後,舞蹈還反映了劇中兩種不同的民族風格。劇中的核心着美國本土底層白人和波多黎各移民之間的沖突,而在編舞上,羅賓斯也突出表現了兩個種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傑茨幫主要是由美國本土年輕人構成,他們拒絕傳統社會,追求自由刺激,沒有奮鬥方向,經常會迷失自己。過早地沾染上吸毒、酗酒、打架等惡習,因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而節奏感強烈、誇張而瘋狂的搖擺舞和節奏布魯斯恰好能出它們的特征。至于鲨魚幫,他們是來自于波多黎各的年輕人,具有着拉美人的熱情與驕傲,是以他們舞蹈往往都是熱情大膽而又奔放。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結語</h1>

作為誕生于溫和且節制的五十年代的音樂劇,《西區故事》毫無疑問地引起了軒然大波。它打破了音樂喜劇占據主導的局面,拓寬了音樂劇的創作道路,使得音樂劇再次回到關注社會問題,反映社會現實的道路上。毫無疑問是《俄克拉荷馬》之後又一裡程碑著作。

經典音樂劇賞析——《西區故事》簡介:一 經典的誕生——《西區故事》的創作背景二 劇本上——源自經典,揭露現實三 音樂——戲劇性特點和爵士樂廣泛運用四 叙事性舞蹈的廣泛運用結語

同時,在藝術上,它豐富和完善了音樂劇的藝術表現手段。在劇本上,它雖改編自經典,卻大量融合了時代特征和創作者的個人理念。同時重視劇詞,強調故事的内涵和社會意義。而在音樂上,講求音樂的戲劇性,重視音樂的深刻内涵,嚴肅而又沉重的曲調使得該劇前所未聞的戲劇性力量。同時,爵士樂的廣泛運用則增加了音樂劇的色彩和豐富性。此外,在舞蹈上,《西區故事》将舞蹈放置到了一個與音樂劇的劇本、音樂同等重要的地位,使舞蹈不再成為僅僅是為了滿足觀衆的感官需要而存在的工具,而是成為反映故事内容和揭露精神内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後世的音樂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最後,正是由于做到了劇本、音樂以及舞蹈的完美結合,同時兼具了經典的繼承和天才的創新。《西區故事》才成就了他的偉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