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晚間,央視一套播出電視劇《大決戰》的第14集。在這一集的劇情當中,呈現了義縣攻堅戰的内容。熟悉解放戰争曆史的觀衆都知道,義縣攻堅戰是遼沈戰役當中的重要一戰。是以,電視劇《大決戰》将攻打義縣作為劇作的叙事重點之一,進行精準呈現。根據劇情,可歸納為如下幾個角度:

第一個角度,全局角度,高屋建瓴,為觀衆呈現義縣攻堅戰的戰略意義。
電視劇《大決戰》一個非常值得肯定的優點便是,該劇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讓觀衆有大局觀和脈絡感,對并不太熟悉解放戰争曆史的觀衆很友好。誠如《大決戰》當中所呈現的那般,義縣攻堅戰是肅清錦州外圍戰鬥的重要步驟,是以敵我雙方把義縣戰鬥看成關鍵性戰鬥。當時的東北戰局,已經圍繞錦州地區進入到了兩軍決戰的時刻。我東北野戰軍主力開始進軍錦州,敵軍則從東西兩個方向馳援,試圖實作對我軍的裡外夾擊态勢。
這個時候的義縣攻堅戰,則是跟敵軍搶奪時間。我軍要實作敵軍東西兩面大軍馳援錦州之前,一舉拿下錦州,讓敵軍裡外夾擊成為天方夜譚。而要盡快拿下錦州,就需要率先拔掉義縣這個敵軍“據點”。《大決戰》從全局考量,基于義縣戰役在整個遼沈戰役的重要意義進行畫面呈現,該劇的曆史創作觀展現明确。
第二個角度,朱瑞、韓先楚的我軍進攻視角,炮兵縱隊和戰壕攻堅并舉。
朱瑞、韓先楚視角,是電視劇《大決戰》當中非常巧妙的一筆。這兩位戰将,在早前的劇情當中,便是“相愛相殺”的,有争搶大炮的内容,也有并肩作戰的豪情。而這一次,在《大決戰》義縣攻堅戰當中,兩位戰将聯手,打了一場漂亮仗——原定一天的作戰任務,隻用了6個小時,便實作了摧枯拉朽。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韓先楚視角當中,為觀衆帶來了我軍的戰壕戰内容。這是義縣攻堅戰當中的重要戰術保障,嚴格遵從了曆史真實原則。正史記載當中的義縣攻堅戰,便是5師從城西宋家屯以東一直挖到了城防牆下,9師從敵軍最南端的地堡群一直挖到了南城牆下。這種戰壕作戰,對于我軍突破敵軍城防,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朱瑞視角當中,則為觀衆帶來了炮兵縱隊的強大火力内容。誠如劇作當中所言,這是我軍首次實作對敵軍的火力壓制。炮縱的戰鬥力,更是讓敵軍将領範漢傑大為錯愕,他以為我軍缺衣少彈,打不了幾炮,可誰知,我軍炮火密布,拔掉了義縣敵軍近乎全部的據點暗堡。
我軍視角當中,很好地說明了義縣攻堅戰勝利的原因。一點是,我軍在作戰中不斷優化作戰方針、發展軍隊戰鬥力以及軍隊的思想教育;二是我軍善于反思。義縣戰役勝利了,朱瑞和韓先楚到進攻點考察實況,朱瑞還因炮兵沒有完全勘測到國軍建築的地堡,導緻前線戰士犧牲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第三個角度,敵軍範漢傑視角,乃至于衛立煌視角,義縣棄子,注定敗局。
誠如電視劇《大決戰》當中所演,當時義縣的敵軍人數在萬人以上。而我軍縣城攻堅戰,摧枯拉朽,隻用了6個小時。對于敵軍将領範漢傑而言,義縣之戰,不過是他用來拖延時間的,為錦州布防收縮,争取更多的時間。
《大決戰》這一視角之下,呈現了敵軍敗北的原因所在。範漢傑方面,原因至少兩點。第一點,是急功近利,想在蔣介石面前凸顯自己。第二點,是輕敵,安逸的日子過慣了,不知道我黨我軍的戰鬥實力早已今非昔比。衛立煌方面,則是隔岸觀火的雞賊,他不想為别人犧牲自己的部隊,甚至在義縣失守後,範漢傑質問他為何不出兵的時候,還頗有些事後諸葛的意思……敵軍将領的自負輕敵、急功近利、内部不團結等等,無一不是促成我軍勝利的關鍵性要素。
第四個角度,我軍戰士群像,鋼鐵洪流,不懼犧牲,讓衆多觀衆淚目。
這是電視劇《大決戰》當中非常重要的角度之一,帶着巨大的曆史溫度。在呈現義縣攻堅戰的内容當中,我軍戰士群像展示,不僅僅是生龍活虎,而且是勇于戰鬥,不懼犧牲。尤其是梯子一角被敵軍炸毀,我軍一位戰士自己躺下,用血肉之軀架起梯子,讓其他同志們可以順利通過。這一幕,令很多觀衆淚目。
雖然很多内容不過是鏡頭一閃,很多甚至于連正臉都沒有,但正是這千千萬不懼犧牲的将士們,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最終赢取了義縣攻堅戰、錦州攻堅戰、遼沈戰役和解放戰争的勝利。電視劇《大決戰》由小及大,因小見大,通過這些角度的叙事,告訴觀衆,我黨我軍,為何能夠赢取最終的勝利。(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