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
十一月是一個充實的月份,萬物都開始修養生息,儲蓄能量,隻待來年的厚積薄發。
正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玲珑仲冬,陽氣内潛,順應冬氣,注意保暖,乃藏養之道。
除卻身體本能的“藏”,借冬藏之言,還可藏“心”、藏“身”、藏“氣”,懂得停頓休整,為身體不斷蓄能。
在别人看不見的角落裡默默努力,在漫長寒冷的冬季裡藏起自己,隻管低頭耕耘,待到實力充足之時,便能一舉抓住機會大放異彩。

藏“心”:收心養性,戒驕戒躁
清代學者山陰金先生在《格言聯璧》中寫道:
“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
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所謂境由心造,一個人的内心,決定其人生的模樣。
懂得收心養性,在高處不驕,在低處不躁,善藏“心”,宜養“心”,是人生路中頂級的智慧。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頭腦靈活的流浪兒,在一個寺廟剃發做了小沙彌。
方丈對他很好,總是教他一些知識,他學起來也很快。
沒多久,不管是習字念書、誦讀經文,都像模像樣。
但也是在這個時候,方丈發現小沙彌越來越自滿,變得心浮氣躁起來。
有一天,方丈把一盆未開的夜來香送給小沙彌,讓他在夜間值更時,注意一下夜來香的狀态。
第二天天剛亮,小沙彌便迫不及待去找方丈了:
“那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早上卻重新收斂。”
方丈微笑地問道:
“那它開放的時候,吵到你了嗎?”
小沙彌不明是以,連說花朵十分安靜。
這時,方丈富含深意地看着小沙彌,說道:
“老衲還以為,它在開花的時候,會炫耀一番呢!”
小沙彌這才明白方丈的用意,紅着臉,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在《易經》中,謙卦是最吉祥的卦。
因為一個懂得謙虛的人,能夠得到更好地成長,是有福之人。
放眼古今中外,睿智的人,都懂得藏“心”,謙卑待人,不驕不躁。
如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面對大家的贊歎,他總是會說: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人生路高低交錯,決定前路方向的,從來都是自己的心态。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藏“心”,遠離驕傲與浮躁,讓自己的人生擁抱順遂。
藏“身”:韬光養晦,順應季節
人生常被我們一分為二,前半生學做加法,後半生嘗試做減法。
在這加加減減中,終發現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思想家蒙田也說:
“健康是自然所能給我們準備的最公平最珍貴的禮物。”
重視健康,方能讓生命發揮更大的能量。
一如著名曆史地理學家侯仁之。
被稱為“活北京”的他,不僅在曆史地理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獲得諸多獎項,還是一個很會養生的人。
侯仁之養生注重三個方面:
注重飲食——侯仁之很少會大吃大喝,更不會過量飲酒,常常出現在飯桌的,也是蔬菜、雜糧、豆制品等。
食少食輕,節制飲食,給胃騰出一點空間,“輕裝上陣”。
注重鍛煉——侯仁之十分熱愛運動,長跑、遊泳、爬山、徒步旅遊,皆是所愛。
他在八十多歲時,還與師生一起,去西北田野考察。
注重情緒——侯仁之的性格很好,很是豁達,不會事事計較。
所謂養心亦是養生,擁有一個好心态是善待自己最好的方式。
是以,侯仁之活到102歲,得以做出更多貢獻,成為人人敬仰的“百歲學人”。
其實,注意身體的康健,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食不過飽、飲不過量、勞不過累,順應時令。
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言: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歲月增長,天氣漸涼,到了十一月份,“藏”最好的養生方式,所謂“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早睡晚起,睡足八個小時;注意保暖,不要讓寒氣入體;更不要在寒冷的地方呆太久,出門前,喝姜水、泡紅茶,讓體内溫暖。
如此,人生以健康打底,方擁有真正的幸福。
藏“氣”:适當停頓,沉澱自己
學者朱光潛說:
“一切需要時間沉澱的美好,都值得我們耐着性子去等待。”
水想要清澈,需要暫停腳步,沉澱自己;花想要綻放,需要暫停迫切,沉澱時間。
人亦如此,想要走得更遠,便要學會适當停頓,想想自己的初心,調調自己的方向。
就如白岩松講過的一個寓言故事:
一群人正在匆匆趕路,突然有一個人停下來。
一旁的人很奇怪,問道:“你為什麼不走了?”
停下的人笑着說:
“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我要等等它。”
人生如旅,有人隻顧匆忙趕路,卻忘記擡頭去看路途中的風景,忘記伸手拉住家人的手,甚至在面臨選擇的岔路口,亦忘記出發伊始的目的地。
是以,适當停下來,給自己的靈魂一點思考的時間。
别讓自己費盡力氣,才發現方向不對,為人生徒增懊悔。
适當停下來,給自己人生的節奏打一個頓号,放松心态,休息片刻,方能更好地前行。
就如西漢學者戴聖所說: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生活在西非沙漠裡的胡鼠便深谙此道。
胡鼠因為胃很小,一次隻能容納不多的水,是以他們需要不停奔走尋找新的水源。
因為沙漠地表溫度很高,奔走時胡鼠的肚皮還一直和沙漠地表摩擦,是以胡鼠在連續奔跑150公裡時,就會停下來,用四腳朝天的方式,給自己的肚皮散熱,為自己的身體“加油”。
胡鼠憑借着這樣強大的找水能力,在無垠的沙漠中卻能很好的生存。
人生行路,亦要如此,不要擔心停頓會讓自己落後,也不要擔心停頓可能會讓自己錯失的機會。
與其匆忙上路,讓自己疲憊不堪,不如休息整頓,強化自己的目标,調整自己的方向,輕裝前行,如此,步伐輕盈且快。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适當停頓,沉澱自己,這是一種格局。
懂得藏起“急性情”,放慢腳步,挽留從容,讓其常伴人生路。
所有的藏,都是為了厚積薄發
明代文學家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有言: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濁,以屈為伸。”
聰明的人都懂得藏,藏住自己的鋒芒,藏住自己的傲縱,藏住自己的急迫。
讓謙遜來收斂自己的内心,讓順應養護自己的健康,再适當按下暫停鍵,讓自我得以沉澱。
“藏”,看似慢了一步,實則是萬物之根基。
隻有根基牢固,才能厚積薄發。
就如竹子,用四年的時間長三厘米,卻在第五年開始,以三十厘米的速度增高。
然而,若沒有前四年在地下的紮根,就沒有第五年的飛速生長!
這便是藏的智慧!
鬼谷子曰:“聖人之道,在隐與匿。”
不管人生行至何處,懂得藏而不露,方更易行穩緻遠。
因為所有的收與藏,都是為了來日更亮的光明,更快地生長。
藏好“心”,不浮不躁,不驕不傲,保持謙卑,讓生活更順遂;
藏好“身”,養好身體,順應時令,保持健康,讓幸福更持久;
藏好“氣”,不急不迫,适當停頓,沉澱自我,讓人生更從容。
生命的饋贈,藏在你日複一日的努力中,所有看似從天而降的幸運,都不過是厚積薄發的結果。
點個【在看】,願我們在這個适合“藏”的十一月,知藏,善藏,向内夯實自身,靜待機會,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