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能輸的起跑線是什麼?校長:教育是慢的藝術 拔苗助長适得其反

“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多少中國爸媽的豪言壯語。為了這麼一句話,孩子們奔走在各種補習班、大小考試之中;為了這麼一句話,家長們開啟“拼爹”、“拼媽”模式;為了這麼一句話,多少家長失去理智,讓孩子“搶跑”,超前、超綱學習,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先見之明,還是拔苗助長、急于求成的表現?這已經成了不少家長的困惑。孩子不能輸的起跑線究竟是什麼?針對這一問題,校長們談了談他們的觀點。

别讓孩子跑錯了方向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釋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标。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隻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内的加減運算”,并沒有标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隻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元号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專家看來,《指南》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拔苗助長”。

讓孩子提前學習,就能避免“輸在起跑線上”嗎?幼教專家指出,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争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并沒有發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

“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國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準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一名多年從事國小國文教學的老師說。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一些孩子多才多藝,卻并不享受自己的愛好。“有些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童年玩樂的時間。”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是孩子的起跑線 更是家長的起跑線

“到底是誰的起跑線?實際上是孩子的起跑線,更是家長的起跑線。”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副校長張文勇經常跟家長們交流這一話題。

“今天的家長普遍有搶跑意識,甚至‘違規搶跑’”。張文勇談到,某機構進行的一項調研顯示,1280名接受調查的上海家長中,98%都在“搶跑”,55.5%的家長把“幼升小”準備期提前至幼稚園中班。現在,幼稚園大班屢現“空巢”景象,北京不少孩子早在半年前甚至一年前就已經離開了幼稚園準備“幼升小”。幼升小如此,小升初亦然。有報道稱,剛放暑假,杭城新華書店十天内買掉了近5000本初一數學書;一個杭州媽媽給即将“小升初”的女兒報了11個教育訓練班,其中國文、數學就各有3個,因為“周邊孩子都在報班學”。

家長認真準備,“秒反應”做到領先本無錯,若是違背身心成長規律、學習認知規律,則是拔苗助長、适得其反。“人在什麼時間,學習什麼學科,是有規律可循的。搶跑了,也是白搭。”

現在孩子們普遍存在的“搶跑”現象是怎麼造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促使其強迫孩子搶跑,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家長的教育觀問題。”張文勇認為,優質教育資源的不足、就業壓力的增大,造成了家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這種焦慮讓家長不顧孩子的成長規律,從自己的主觀意識上去強迫孩子在學業上搶跑。

如何才能快速起跑并笑到最後? 張文勇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多學習,閱讀教育類書籍,形成正确的教育觀。堅定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獨一無二、最珍貴的,放下自己心中期待的完美小孩,接納自己的孩子,用心去觀察、傾聽孩子。家長了解了教育的基本規律方法,才能按教育規律辦事;家長熱愛學習、以身作則,才能為孩子營造潛移默化的學習氛圍;家長眼界非凡、視野開闊,才能為孩子長遠發展提供有益的言傳身教。“随着孩子的年齡增大、思想意識覺醒,對父母的要求就越來越不局限于生活照顧,而是更需要一個精神導師和人生知音。”張文勇談到。

“相比揠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家長更需要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念。”張文勇談到,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就像養花一樣,邊養邊看,靜待花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和社會更重的。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這些基本素養,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幸福的人,而不是得分的機器。“至于孩子的學業,家長們應該充分相信和配合學校、老師。”

教育是慢的藝術 人生處處是起跑線

“教育是慢的事業,慢的藝術。”成都石室中學校長田間、看來,目前社會普遍蔓延的教育焦慮,導緻許多家庭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為此投入大量精力培養孩子,甚至超前學習。“很多父母是被裹挾的。”田間認為,人生處處都是起跑線,學習是起跑線,工作是起跑線,每個階段都有要完成的任務。

成都石室天府中學、石室天府中學附屬國小校長唐宇身兼中學、國小不同學段的校長,身份的來回切換,讓唐宇真切意識到“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他說,孩子未來是否成長為棟梁,并不是依靠某個階段的起跑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希望我們的家長能認識到這個問題。”

對于孩子的教育你還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歡迎家長朋友們打開封面新聞APP,進入青蕉社群,點選#校長來了話題征集#,發表你的觀點。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 何方迪 綜合報道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上一篇: 詩歌紅高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