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的春天特别短暫。
現在正值春天的尾巴,暮春時節,百花争奇鬥豔。
春天裡,不但有美景可免費欣賞,而且有美食可以免費品嘗。
最近的雨水特别多。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我們一起去雨後的竹林裡挖春筍吧,順道做一道簡單的家常小炒:油焖筍。

首先,去哪裡找竹筍?
竹子是通過無性繁殖的。它主要是靠根部先長出小竹筍,小竹筍然後長大成竹。是以竹子是成片成片的,有竹林的地方就有竹筍,尤其是春天的雨後。俗話"雨後春筍",就是指春筍在這段時間長得特别快,特别好。
找到了竹林,怎麼去挑好的竹筍呢?
竹子喜陰,是以背太陽的竹林出筍比較多。剛剛破土而出的春筍味道特别鮮美,是以他們經常躲在泥土裡,樹葉下。需要用鏟子扒開,然後在竹筍周邊深挖一些些。
竹筍折斷,會發出清脆的"啪"的一聲,露出鮮嫩的白色竹肉,此為是肉中上品;黃肉則為中品;青肉則為下品。
另外,挖竹筍,千萬别貪多,夠吃就好
竹筍富含豐富的植物蛋白和水分久存,失去其鮮味,容易腐敗其次;
竹筍性寒味甘,纖維素較多,對腸胃造成一定的負擔,不可一次多吃。
剛挖出來的筍怎麼吃比較好?
由于其肉質鮮嫩,水分充足。可葷,與各種肉類搭配。可素,與各種時令蔬菜搭配。我比較傾向于直接将它下油鍋,做成油焖筍。獨享一味,不負春光。
扒出筍殼後的竹筍,先将其根部拍碎,再切滾刀,比較容易入味。
新鮮的竹筍含有很多草酸,在沸水中加鹽焯水五分鐘左右,除去其澀味。
熱鍋再倒入冷油,經過拍碎的竹筍段吸油量比較多,油宜多放。
再加入焯水後的竹筍段。
等筍皮略帶焦黃,出鍋。
孔子說:不時,不食。就是指時令的野味是最能滋補身體。
再等,它就老了。
趕快去竹林邊挖一點,來一盤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