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實施“雙減”政策後,社群如何關心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助力“雙減”成為了社群家庭教育的一項新課題。日前,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發揮家、校、政、社四方職能與共管共治作用,成立“心靈之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小組,設立“心靈之橋”家長沙龍,引導父母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祖輩做好隔代教育,幫助孩子克服考試和交友焦慮,了解孩子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特征等,打造“心靈之橋”協同教育生态圈。

近年來,由于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有些家長忙于生活與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與情緒;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卻不知道怎樣合理地去愛孩子;有些家庭幾代人圍着一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孩子:有些家長雖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但是碰到孩子的實際問題還是會束手無策。為此,虹口區嘉興路街道搭建“心靈之橋”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分别與轄區内的華東師大一附中、繼光進階中學、華東師大一附國中、益民食品廠曆史展示館、和平公園等簽訂社群教育共建協定,加強協調協作,凝聚力量,形成社群教育“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心靈之橋”教育資源共享平台搭建後,該街道家長沙龍講師團應運而生。講師團由有着多年豐富教育工作經驗的優秀教師、心理專家及志願者組成,開設“智慧家長”“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課,與家長一起讨論分析養兒育女的心得體會,通過一些案例分析,專家以家長身份情景代入方式,讓家長們在談話中受到啟發,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對自己的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情緒疏導、思想引導、行為教導。
嘉興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街道打造“心靈之橋”協同教育生态圈後,注重從生命角色、人格人生、處事修養三大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設定需要協作配合完成任務的實踐崗位,增加家校互動,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鼓勵學生為社群捐贈書籍,為青海果洛學生捐贈衣物。街道圍繞虹鎮老街變遷曆程,與華東師大一附國中聯合設計“老街新城”人文行走路線、設計制作“老街新城”旅遊地圖等,“雙減”後,使青少年學生有了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顧隽潔、通訊員龍鋼
編輯:包露
責任編輯:金曉英